APP下载

内职西藏生恋上汉族歌曲的教学实践

2019-03-30杨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歌唱

杨剑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藏汉歌曲的渊源、教学中的巧妙渗透及搭建平台强化汉族歌曲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完善内职西藏生的音乐喜好、引导藏族学生喜欢上汉族歌曲,从而拓展西藏生音乐视野,提升音乐素养,促进藏汉快速融合。

关键词:内职西藏生 歌唱 藏汉融合

多数内职西藏生来自西藏偏远农牧地区,对外界接触比较少,阅历较少,视野比较狭隘。在音乐艺术方面,受当地文化氛围的影响,多数藏族学生都能歌善舞,天籁般的藏歌成了内职西藏班办班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因为从小就一直唱藏歌、跳藏舞,对外界的了解又比较少(近年来,来自拉萨等城市的学生音乐视野有了较大改观),所以,绝大多数藏族同学都对藏歌非常偏爱和自豪,同时对其他地方的歌曲有一定的心理排斥。

自2010年以来,笔者连续担任了十届学校内职西藏生的音乐老师,担任过一届西藏班副班主任,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接触西藏生非常多。面对每一届新生,笔者都会碰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即学生偏爱藏歌,排斥包括汉族歌曲在内的其他地区、其他类型的歌曲。学生们这种执着的偏爱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不利于西藏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不利于藏汉融合,对学校的管理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1]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根源入手,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藏汉歌曲相互交融的历史渊源,化解学生们对汉族歌曲的偏见,并在日常教学中对汉族歌曲进行渗透,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强化汉族歌曲对西藏生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藏汉音乐艺术的渊源

2014年,笔者暑假时护送学生返藏,同时到西藏各地进行家访,在介绍本土风情、歌舞特色时,听到很多学生自豪地介绍大型实景歌舞剧《文成公主》,还强烈建议笔者一定要去观看。后来笔者就带着班级学生们去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都知道作品讲的是唐代的故事。当文成公主出场时,学生们对于她的歌声、服装、美貌都有很到位点评,并给予高度的赞美,部分同学还对文成功公主对于西藏的帮助有比较正向的评价。笔者就《文成公主》这部舞剧与学生们的整个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于汉族的音乐、风俗、文化都没有了以前的排斥感,交流过程非常自然、亲切。究其原因,是因为《文成公主》这部作品融入了大量藏族因素,让藏族同学们产生自豪感,从而对于作品中出现的汉族音乐、服饰、风俗习惯都能坦然接受和包容。

这次与学生们的交流让笔者触发灵感。回校后,笔者积极收集藏汉音乐文化融合的资料。鉴于实景歌舞剧《文成公主》在西藏学生们中的影响力,笔者首先大量收集唐朝时藏汉音乐艺术交流、交融的资料,例如唐中宗时金城公主进藏,皇帝特赐龟兹乐(龟兹为今新疆库车一带,唐代时,龟兹乐均为宫廷《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汉藏音乐舞蹈等艺术的交流和相互了解。笔者收集相关作品如龟兹乐舞《醉花怡绳》《菱格寻香》纪录片《新疆记忆-龟兹乐》《箜篌协奏--龟兹乐鸣》等;在唐朝时,西藏自汉地获得多达曼、笛子、布桂、唢呐等乐器,丰富了西藏的民族器乐。鉴于笛子的普及性,笔者收集了大量与西藏相关的笛子作品,如《鹰之歌》《康巴情》《我要去西藏》《最美西藏》《西藏舞曲》等,同时也收集大量的汉族笛子作品如《姑苏行》《三五七》《鹧鸪飞》等作品与之对比。

其他朝代的藏汉音乐艺术交流素材笔者也大量收集。如宋代,由于南宋少帝赵显被遣送西藏,期间将宋时汉族宫廷歌舞与民间艺术带入雪域高原,并被萨迦及后藏歌舞所吸收,丰富了后藏(主要指现在的日喀则市)歌舞的形式。笔者尽力收集汉族宫廷歌舞类作品如《长安十二时辰-清平乐》、舞剧《铜雀伎》、汉唐宫廷舞《踏歌》等,并收集大量的后藏歌舞与之对比,如后藏传统舞蹈《凯旋》、后藏民间舞蹈《甲谐》等。

元代之后,藏汉之间的音乐交流更加丰富,如元代八思巴返藏时,将内地的戏剧艺术也带入了西藏,丰富了西藏的戏剧艺术;18世纪,扬琴、胡琴等当时汉人地区流行的弹拨乐器被送入西藏并受到欢迎,逐渐还被用于与其他藏区乐器组成乐队以进行歌舞伴奏;藏传佛教寺院中常使用的一种形似唢呐的乐器,叫作“甲林”,其译意即“汉地的管乐器”,可见该乐器来自汉族。西藏的寺庙仪式音乐也体现了汉藏音乐文化的交融,拉卜楞佛教音乐最为典型,直至今天在拉卜楞寺仍然能欣赏到百年前的汉地经典音乐。同样地,藏族音乐艺术也融入了汉地,例如清朝时期藏族音乐列入了宫廷的燕乐等,以上这些,都是藏汉音乐文化融合的见证。

综合以上素材,笔者在每一堂音乐课的教学中,要么以这些故事来引入新课,要么以背景介绍的方式进行展示,慢慢地引导学生了解藏汉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此外,笔者还充分利用班团课设计藏汉文化展示活动,从舞蹈、歌唱、乐器、服饰、工艺、文学方面引导学生对藏汉文化进行对比,寻找相同处和不同点,慢慢地消除学生们对汉文化的排斥,从而提升他们学习汉文化、汉族歌曲的兴趣。

二、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汉族歌曲的渗透

在积极消除藏族同学对汉族文化排斥的同时,笔者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各类信息平台、精心设计课内外教学环节,有引导性地在音乐课教学中进行汉族歌曲的渗透教学。

1. 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引导藏族同学聆听汉族流行歌曲

西藏生非常喜欢唱歌,多数同学课余时间都会抱着个小音响大声歌唱,周末的时候,也会用手机听歌学歌,但听学的基本是藏歌,为了有效引导学生们开拓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爱好,笔者以社团为单位,建立了西藏合唱群、西藏歌舞群、西藏乐器爱好群等微信群。每个周末定期推送相关汉族音乐作品,如学生们喜欢的说唱音乐,流行音乐、汉族舞蹈视频、汉族歌曲乐谱等。以班级群為单位,在高一班级群中主推藏歌,不定期推荐优秀的汉族音乐作品推送;在高二的班级群结合学生喜好和需要,定期推送优秀的汉族流行音乐、说唱音乐、精彩舞蹈片段、优秀小品、电影链接等。

笔者推出这些作品后,并不强求学生学习或阅读。实际上这些推送的作品,只有少数喜欢或好奇的学生会点开观看,且观看后基本过目就忘,但经过笔者多年的坚持,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开始的时候,偶尔有一两首推送的歌曲会有学生哼唱,因为旋律好听,跟唱的学生慢慢地多起来,之后点击阅读笔者推送作品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慢慢地在藏族同学当中形成了唱汉族歌曲的氛围。

藏族学生们多数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和表演欲,笔者经常鼓励西藏同学们录制歌舞作品在学校网站和微信平台发布,历年来学校网站和微信平台发布了几十首学生歌舞作品。刚开始时,歌舞作品题材、类型学生自己挑,在发布过一次后,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会有很大提升,录制视频的欲望也变得更加强烈,笔者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录制指定的作品,多数藏族同学欣然应允,汉族歌曲得以推广。

2.抓住藏族同学喜欢民歌的特点,充分展示汉族民歌的魅力。

藏族的歌曲多数为民歌,所以西藏学生非常喜欢民歌。高亢嘹亮的藏歌一直是西藏生的骄傲,他们认为汉族歌曲不如藏族歌曲好听,原因就在此,因为日常校园生活中,他们听到汉族同学在唱的,多是无病呻吟、缠绵无力的流行歌曲。

显然藏族同学还是不了解汉族歌曲的。每一届新生到校,第一节课笔者必定跟他们比赛飙高音,虽然偶尔一两年会碰到一两个优秀的学生,笔者会输,但无论输赢,笔者都在西藏学生中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没有哪个学生会认为歌比笔者唱得好,这样笔者就在学生们心目中建立了一定的威望。此后,笔者在每一堂音乐课中,都要展示一番歌喉,主要以高亢嘹亮的山歌为主,在收获藏族同学们掌声的同时,也消除了藏族同学认为汉族歌曲不如藏歌的想法。

每一届西藏新生到校,笔者第一学期的教学都以歌曲教学为主,类型和题材遍及各个民族。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歌曲特点,让藏族同学们在开拓音乐视野的同时,也喜歡上各民族的歌曲,既解决了汉族歌曲的问题,也解决了藏族同学音乐喜好单一的问题。

3. 在教学中以藏族因素引出汉族因素,逐步消除学生排斥感。

鉴于藏族同学对其他类型音乐的排斥,笔者把藏族同学的音乐课分为三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为一学期,教学主要以藏族音乐为主,第二阶段也是一学期,教学以各民族的歌曲教学为主,第三阶段是一学年,这一阶段,笔者才开始开展全面的音乐欣赏教学。

每一届新生到校,在第一学期里,如果课堂开展藏族以外的音乐教学,笔者都会遭到学生质问:“老师,藏歌好听,为什么不唱藏歌?”“老师,藏舞最好看了,我要跳藏族舞蹈。”“老师,扎木聂是最好的乐器,为什么没有这种音乐?”所以,为了解决汉族歌曲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是第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以藏族因素引出汉族因素的方式进行渗透教学。方式主要以背景介绍、歌曲拓展、地理渗透、特色对比为主。例如在欣赏《天路》这首歌时,笔者就引出修青藏铁路的背景,从而导入汉族因素;在欣赏《青藏高原》时,引出水资源因素,从而引出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等。

在渗透教学的过程中,第一学期一般汉族因素的涉及都比较少,到后期的时候,笔者才会增加分量,并开始往各民族甚至各国音乐渗透。在笔者十年的内职西藏生音乐教学中,这种方法收到了极佳的效果,基本都能在一学期内,慢慢消除西藏生对其他民族、其他地域音乐的排斥感。

三、搭建各类平台加强汉族歌曲的影响

笔者所在学校有非常丰富的社团,如街舞社、合唱团、舞蹈队、吉他社、藏族歌舞队等,学校每年也有近十场文艺汇演、个人才艺大赛等演出活动。笔者积极鼓励藏族同学参加各类社团,并在社团训练和演出竞赛过程中加强汉族歌曲的影响力。

1.强化“小老师”团队的汉族歌曲引导

多数藏族同学的汉语水平较低,少数甚至无法用汉语沟通,这也是藏族同学排斥汉族歌曲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西藏生的汉语及沟通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建立了“小老师帮扶”制度,在全校各班中挑选语文成绩较好、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每周定期一个晚上与西藏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帮扶。笔者借助学校的“小老师”们,在开展一对一帮扶时,对学生们不熟悉的汉族歌曲的歌词进行辅导,同时陪同西藏生一起演唱,既解决了西藏生汉语及沟通能力的问题,又强化了西藏生对汉族歌曲的了解和学习。

2.特色社团建设中强化汉族歌曲训练

笔者所在学生的合唱团、舞蹈队、民族歌舞队、吉他社、街舞社都是西藏生们喜欢的特色社团,在社团建设中,笔者加强了汉族歌曲的教材建设,在合唱团中唱汉族歌曲、在街舞社中以节奏感强的汉族歌曲为舞曲、在吉他社中,以汉族流行歌曲为主教材、在舞蹈队中,以民族为乐曲、在民族歌舞队中,渗透各民族乐曲,不断对藏族同学进行汉族歌曲的强化训练。

笔者所在学校的藏族同学,多数都主动参加各类社团,少数没有参加社团的,笔者发动各级班主任、任课教师、社团负责教师主动出击、积极邀请,基本能够保证每一个藏族同学都能进入一个特色社团,所以,以上的强化训练,对西藏生们的汉族歌曲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鼓励西藏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演出

笔者所在学校有丰富的文化活动,每年大大小小的文艺汇演、比赛有十来场,对外音乐艺术类比赛有四五场,因为民族学生的原因,笔者所在学校的西藏生,每年还会有好几场政府部门的艺术类展演。

笔者积极鼓励所有的西藏生都参与各类演出,并联合班主任,以各种方式确保每一位西藏同学每年最少参与一次演出。

历年来,这些西藏生多次在省、市、区各级艺术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历届校园歌手大赛,都有西藏同学身影。在参与各级各类演出的过程中,西藏同学们收获了自信和自豪,也对音乐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多数同学都会主动上网找各类音乐,不再独好藏歌,音乐喜好不再单一,音乐视野有了很大的拓展。

参考文献

[1]林裕春.中国古代唐朝与吐蕃音乐文化交流研究[D].西藏大学.2015.7.

[2]钟焓.西藏史籍中木雅王占卜传说的汉族故事原型[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4):37-40.

猜你喜欢

歌唱
歌唱百年
渔歌唱晚
牧民歌唱冬奥会
我在听你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会歌唱的伞
为人民而歌唱
卡娜娃:为歌唱而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