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019-03-30高洪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高洪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核心素养被愈发重视起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也非常重要。本文先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而后就当前的课堂教学问题展开讨论,随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策略,希望可以给相关初中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一些帮助,努力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基础学科有着本质的不同,没有固定的概念定理,其知识点大多是贴合实际生活,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提升道德和法治素养为主要目的。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进多时,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应该认真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断深化改革教学方式,真正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努力做到运用道德和法治课程内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教育阶段一门非常特殊的外向型教育课程,其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教导学生学习具体的定理和公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并提高学生对社会负面信息的分辨和抵抗能力。另外,因为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范畴,思想和性格都没有定型,非常容易对外部事物进行模仿和崇拜,道德和法治课程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弘扬社会积极事件,还可以在生活学习中树立正能量丰富的榜样,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最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存在大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热情,对发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作用。[1]

二、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问题

1.课时分配较少,局限教师深入讲解

根据现有的教学情况,受到道德和法治课程先天特点的影响,其在初中整体的教学计划中占有的课时比例比较少,教师如何在课时安排较少的情况下开展精细有效的讲解,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大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因为掌握不好课程节奏,使得课堂教学时快时慢,使学生不能有效快速的吸收教师讲解内容,这也就不能很好的起到课程原本的教育目的,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专业化程度较高,教师基础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经过调查分析,因为部分地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这部分教师人才缺口较大,所以很多教导本学科的教师并不是对口专业毕业的。又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在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教学质量不够理想也就情有可原了,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重视起来,不能单纯地因为这是一门“副课”就对其轻视,要知道道德与法治在培养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上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上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的。[2]

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比较刻板,教师为了在有限时间中完成教学任务多是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学生没有有效地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其次,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思想上没有把这门“副课”重视起来,学生单纯的是为了成绩去学习,在这门课程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不多。最后,受到当今浮夸的社会风气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没能真正将其教育观点重视起来,甚至嘲笑其内容老套过时,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在平时生活教学中以身作则,规范学生思想行为品德,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真正的从心里产生认同感。

三、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在不能增加学校对道德与法治的课时安排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将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具体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教师在教学前应该认真做好备课准备,对课程内容熟记于心,并提前做好课程预演,设立多个相关知识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其次需要对课程时间進行合理分配,根据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缩短教师主导时间,将课程内容浓缩精讲,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时间,具体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教师主导活动时间应该在25分钟左右,学生主导的活动时间应该在15分钟左右。教师应该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利用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段进行教学,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3]

2.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针对不是原专业的教师,学校应该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培训。首先,教师自身应该不断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向其他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讨论和学习,分享教育心得,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其次,学校应该组织合作教学活动,邀请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来校进行相关道德与法治的讲解,用亲身实例展示给学生和教师,进一步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学校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定期的评比,要求学生也参与其中,将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督促教师及时整改,全方位地对教师教学进行监督,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也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3.活用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积极的研究情景教学方式,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形象表达出来,引发学生产生共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七年级下册《青春的心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学生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心理特点,开展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自身的情感,并在这一过程中指出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告诫学生虽然青春懵懂的感情很美好,但还是应该以学习为重。教师运用这一方式,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今的初中学生来说,社会和学校对其性格的养成和心理的成长影响巨大而深远,教师应该认真把握住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育作用,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积极使用生活化情境教学,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玮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C].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期座谈会资料汇编.2019:332-340.

[2]章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9(35):178.

[3]朱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讨[J].新智慧,2019(23):35-36.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