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研究

2019-03-30王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创新途径必要性生活化

王芳

摘 要:教育改革背景下,多种教育理念呈现在广大教师面前,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小学数学具有一定复杂性以及逻辑性。对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重点探究了新形势下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创新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必要性 创新途径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将生活中的元素充分融入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宜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可站在生活的角度看待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尽管,新课改背景下各种新型教育理念呈现在广大教师面前,为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但通过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发现,目前仍旧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维受到传统理念的禁锢,以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数学课堂,大大抑制着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学习的情绪。而生活化教学的提出基于数学学科的基本特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明确认识到两者的密切关联。“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制度强调教师应着重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更为适宜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这样才能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另外,从本质上来看生活化教学可以说是小学生展开高效学习的必要前提,因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课堂上教师若是未能增强教师内容的生动性以及趣味性,则很难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而生活化教学可为数学课堂增添更多趣味色彩,有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且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新形势下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创新策略

1.融入生活元素,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想進一步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当立足于数学学科的实际,从其基本特性着手,在课堂上合理融入生活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以数学方式来解答问题,拓展数学与生活有机连接的范围,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1]。以四年级上册“正负数”教学为例,由于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到“+”“-”与温度的联系,本堂课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变化问题,如“同学们,最近几天温度一直在下降,老师今天专门查了一下天气预报,发现我们这的温度为-1℃~10℃,你们谁能够理解这一温度表示的意思呢?”以这样一个问题来复习旧知识,并使学生可更为深刻的认识“+”“-”的内涵。接下来,继续引导“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问题,你们能够想到吗?”学生进行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提出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而吐鲁番盆地却比海平面低;小区居民楼既有一层及以上的住户,也有地下停车场……教师则结合学生提出的生活问题来展开新知识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什么是正负数以及其特征与内涵。

2.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感知数学魅力

数学教材中包含着大量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对这部分知识点提起兴趣,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重视并优化教学设计,将抽象知识点转化为实际问题,使学生可充分感知数学魅力。以五年级上册“旅游费用”教学为例,本堂课教学重难点为“哪种方案更加优惠”,为了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出相应的旅游图片,并设计这样一个生活问题:秋天到了,我们班级要组织秋游活动,设定好了要求A景区,旅行社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游玩方案,第一种为大人100元,小孩60元,第二种为四个人以上的团体每人80元,那么应当如何选择游玩方案呢?学生两两进行交流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因班级中小孩较多,因此第一种方案比较划算。教师则继续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更加快速地选择出最优方案。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要加强如何营造和谐、轻松学习氛围这一问题。而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依托生活元素来创设相应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可在生活情境中充分发散思维,逐渐形成一定的认识框架,更为清晰、更为直观、更为全面的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技巧,进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2]。以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为例,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使学生学会绘制直观的示意图。课堂上,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课吗?”学生纷纷回答喜欢,其次教师借助PPT展示几张学生在体育课上运动的图片,以此来创设情境,同时提问“体育课上,4名学生被选中参加对战比赛,若是每两名学生之间需要展开一次对战,那么最终场次数为多少?”这样一个生活中的体育比赛问题,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分析讨论,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画图来表示出每一场比赛中两名学生的对战关系,仔细寻找其中的规律,之后在进行课堂练习,使学生可进一步内化新知识。

4.关注生活实例,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课后作业亦是数学教学最为主要的环节之一,在作业环节教师应当体现出数学生活化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生活实例,通过分析并直接参与生活实例来有效应用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四年级下册“小数乘除法”课后作业教师应要求学生帮助父母计算买水果、买蔬菜等费用;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课后作业教师可要求学生计算出家里常见物品的面积,如硬币、杯盖等。在这样简单的生活化课后作用的作用下,一方面可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亦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现阶段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并从多个方面做起,不断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宜的学习空间,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陶小妹.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以“分数的意义”一课为考察中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

[2]李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猜你喜欢

创新途径必要性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
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途径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