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构建幼儿健康饮食行为

2019-03-30童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

童军

摘 要:幼儿阶段的健康饮食是幼儿体质发育、幼儿智力等多方面成长的需要,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利于促进幼儿道德品质提升,让幼儿沿着正确的生命活动发展。但幼儿年龄尚小,在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上无法做到完全独立,作为幼儿生活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家长和幼儿园,在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方面发挥关键引导作用,二者应当采取相互合作以及共同教育的方式,才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饮食行为氛围,共同规范幼儿健康饮食行为。

关键词:家园共育 幼儿 饮食行为

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维持人的生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内在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幼儿健康饮食行为越来越关注,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饮食行为依然按照过去的喂养方式,缺乏对健康饮食行为的正确认识,有些家长没有合理搭配孩子的饮食,导致营养不均衡,给孩子造成错误的饮食习惯及观念,而有些家长过于放任孩子饮食习惯,始终无法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行为,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同时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此外,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忽视配合理念,对于幼儿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没有共同纠正,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1]

一、常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分析

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表现状况上看,大部分幼儿在饮食时都能够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能够好好饮食,但也有一部分幼儿在饮食过程中存在不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一是部分幼儿的饮食独立性较差。幼儿无法自主进食,还依赖于别人的帮忙,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需要家长或教师的帮助,比如有些幼儿还没有养成使用筷子的习惯,这主要原因是日常生活中缺乏基本的训练,使幼儿没有掌握餐具的使用方法。

二是部分幼儿存在挑食现象。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日常生活饮食较为丰富,加上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市面上可供选择的食品各式各样,孩子们也变得比较挑食,表现出偏爱零食而不喜欢正餐等现象,由于孩子没有关于健康的概念,往往对于口感不好的食物非常不愿意接受,长时间的偏好以及家长的溺爱,使得幼儿产生挑食问题。[3]

三是部分幼儿存在不良饮食情绪。一些家长在幼儿饮食过程中经常性地批评,孩子往往一到饮食时间就不能按时进食或者进食较慢,许多家长为了督促孩子更快进餐而喜欢用不开心或严厉的情绪表现给孩子看,致使孩子在用餐时处于一种紧张气氛,部分孩子在用餐时往往容易哭闹,这对孩子的食欲有不利影响。

四是部分幼儿的饮食行为习惯较差。一些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规律饮食训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饮食时间不固定、饮食地点不固定、饮食时喜欢左顾右盼等现象;而在幼儿园中,孩子则表现的饮食不专心,边吃边与小朋友说话等,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幼儿没有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

二、家园共育构建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意义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阶段的孩子往往喜欢模仿,这一时期的幼儿可塑性较强,但也很难自律,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鼓励和培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孩子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在幼儿饮食行为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或者幼儿园各自的责任,而是需要家园共育的过程,双方必须围绕同一个目标进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幼儿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目的。在新幼儿教育指导办法中指出,家庭与幼儿园是合作伙伴,两者应该本着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原则,共同提升对幼儿的教育能力,幼儿园需要充分利用家长这一资源,实现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双方需要加强沟通交流、信息共享,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帮助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家园共育构建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主要途径

1.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氛围

良好的饮食氛围是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在幼儿饮食前,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注意为幼儿创设干净整洁的饮食环境,另外需要给予幼儿一定的饮食前准备活动,比如上厕所、洗手、摆餐具等,在饮食前尽量避免剧烈的活动,保持安静的饮食氛围,为了有效激发孩子对饮食的兴趣,家长和教师可以在孩子饮食前,让孩子猜想将要吃什么菜,勾起孩子对饮食的好奇心,同时可以告诉孩子今天的食品能够带来哪些营养作用,尽可能地将幼儿的饮食兴趣调动起来,帮助幼儿营造良好的饮食氛围。在幼儿饮食期间,需要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或者个性适当提供适量的食物,采取少取多添的方式,期间给予孩子鼓励或表扬,使幼儿内心对饮食建立信心并产生成就感,保证孩子在饮食过程中能够拥有良好的情绪。

2.家园共育使幼儿掌握正确的饮食技能

为了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幼儿园在家长会上可以向家长推广关于不良饮食习惯的坏处,使家长能够意识到幼儿自己吃饭的好处,在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过程中获取家长们的支持,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都能够保持一致的饮食步调和饮食行为。家园共育保障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的进餐技能,对于幼儿不太会使用的用餐技能进行单独训练和指导,纠正幼儿出现错误的饮食习惯,比如在进餐过程中不注重咀嚼,无法掌握勺子或筷子用餐技巧等,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3.家园共育使幼儿了解常见的健康营养知识

幼儿出现挑食现象,一方面由于幼儿没有健康饮食的概念,不够了解食物对身体的营养作用,因此,家园共育过程中有必要为幼儿开展营养知识教学活动,运用幼儿熟悉的食物,灵活渗透营养知识教育,或者让幼儿自己制作食物,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学到了营养搭配技巧,还能够使他们体会了生活情趣,理解什么是健康饮食,吃什么对身体是有益处的,使幼儿不再对不喜欢的食物产生抵触心理,愿意尝试对身体有营养的各种食物,改变幼儿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的健康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阶段也是养成良好饮食行为的关键时期,幼儿健康饮食行为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参与和相互合作,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能够帮助幼儿改进饮食行为,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营造良好的饮食氛围、饮食技能教学、渗透食物营养知识等方式能够引导幼儿积极饮食,提高幼儿主动饮食的积极性,有利于养成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毛小碧.携手合作家园共育——浅谈幼儿园家园合作新思路[J].快乐阅读,2011(14):32-33.

[2]魏赤霞.贯彻《指南》精神——家园共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J].东西南北:教育,2017(3):163.

[3]姚艷玲.健康快乐成长从良好饮食习惯开始--浅谈小班幼儿养成教育中饮食习惯的培养[J].家教世界,2013(22):15-16.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