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琅琊榜》中蕴含的道家思想

2019-03-30陆健冰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道家思想

【摘 要】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传统小说还是新兴网络小说都深受其影响。2015年IP大剧《琅琊榜》其原著就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小说中表现出了老子道家朴素辩证思想;展现出了庄子超越生死及坦然面对命运的生命意识;同时流露出了返朴归真的隐士思想与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这些思想不仅贯穿于小说始终更成为了其文学价值所在。

【关键词】 《琅琊榜》;海晏;道家思想

一、道家朴素辩证思想

1、老子的朴素辩证思想

“天下皆知美之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1]社会永恒发展的现象是事物都是相互补充,没有绝对的事物是单独存在的。从单一的角度去观察问题,问题一定得不到解决。美与丑,善与恶,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与下,音和声,前与后,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概念,前者与后者不能分开否则就不能成立了,只有当这些概念相互对立相互补充时才能真正地成立。这是自然的重要启示同时也是道的永恒规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1]每一件事情存在总是有其特殊的理由,用立体的眼光去对待每个事物。当两者事物分别到达各自的极点时,两者就会相互转换。矛盾总是不停地相互轉换,肉眼没有看到那是因为它正在酝酿。

2、《琅琊榜》中蕴含的辩证思想

七万赤焰军战死梅岭,林氏一族仅有林殊存活下来,七万赤焰军只有几人能够存活下来。如果赤焰军没有被冤枉叛变,那么这本小说就在第一章就直接大团圆结局了。正是因为赤焰军被污蔑叛变,林殊这个原来金陵城中最耀眼的男子现在却变成了一个满腹阴诡的谋士梅长苏。每一位观众都会觉得梅长苏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世间所有的苦难全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但是我们换个角度分析这个人物。梅岭一战后林殊能够在短短的十二年里成为江左盟宗主,凭借梅长苏的才能使得江左盟成为天下第一大帮,这样的背景为他日后的复仇和雪冤奠定了基础。梅长苏自己说的“我机关算尽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还赤焰军清白。”林殊是福,梅长苏是祸。

火寒之毒为天下第一奇毒,梅长苏中毒这是他的祸。梅长苏是因为中了此毒才能在一片焦土中存活下来,这是他的福。人只要能够活着,一切事情都会有新的开始。卫峥作为赤羽营的副将是赤焰军的旧部,作为知道当年真相的少数人被誉王抓获。卫峥被救,梅长苏作为嫌疑人被抓到悬镜司,在两人对峙之时夏江逼他吃下了乌金丸。就在大家为梅长苏解读陷入困境之时,晏大夫发现乌金丸与火寒之毒相克,梅长苏获救,祸福相随。

二、超越生死的生命意识

1、庄子的生命意识

《庄子·知北游》“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记”[2]在他看来生与死也是相反相成的,这是自然规律也是道家的永恒规律。他在《庄子·人世间》中说“知其不可柰何而安之若命。”[2]这表达了他对待生死置之度外,一切顺应自然的态度。生与死就像是婴儿与老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去的时候什么都不能带走,绕了一圈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庄子·大宗师》“死生,命也,其又夜旦之常,天也。人之又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2]人的生死变化是不可能避免的命运活动。日夜交替是自然的规律。我们对自然规律只能顺从而不能干预,这就都是事物变化的情理。《庄子·知北游》“人之生,其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2]人的出生就是元气的聚合。元气聚合人便有了生命。元气散失,人便走向死亡。有生就会有死,这是自然的规律,因此也没有必要变得如此悲痛。

2、《琅琊榜》中蕴含的生命意识

十三年前的赤焰逆案,林殊(梅长苏)身边的亲友们相继离去。林殊因为受了火寒之毒才得以活下来,活下来的林殊再也不是那个可以跟萧景琰一起赛马,一起比武,一起争夺秋猎的头名,一起上战场面对烈烈狼烟的小伙子了。再也不是金陵中最耀眼的新星。他现在只能是从地狱归来的鬼魂。林殊的种种遭遇使他对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生死、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2]梅长苏因为战争而生也是因为战争而死。因为梅岭一战活下来的林殊成为了梅长苏,成为了天下第一江湖帮派江左盟的宗主。到了金陵以后他变成来了满腹阴诡的夺嫡谋士,扰乱了金陵看似平静的局面。他刚来金陵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问他你是谁?作为江左盟的宗主为什么要进入金陵城蹚这浑水?他离开的时候也有人问他到底是谁?又为何而离开?他来的时候是梅长苏他走的时候是林殊。林殊当了整整十三年的梅长苏,在结束之时选择做回消失了十三年的林殊,这对于他来讲难道不是幸事?不是梅长苏一定要死,而是梅长苏一定要林殊回来。这正是命中注定他只能是林殊,这十三年的梅长苏只不过是上天让受伤的林殊休息一会儿,他最终是要回到属于自己的战场上去,这是他的宿命。

三、追求真善美的审美观

1、庄子的人生观

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人被财富、权利和自己的野心控制,生命被摧残,人性被扭曲。庄子把道德纳入审美范畴去审视,去对比,去塑造这个理性之美。庄子在对社会的异化现象的认识中产生了悲观的意识,他希望人们“不物于物”,恢复人的本性。《庄子·德充符》“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爱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壳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2]这大概意思是如果申辩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断足的多;虽然不为自己的过错去申辩,但是认为自己不应当存足的人还是很少。知道事情的无可奈何,而能泰然接受,如同接受自然的命运一样,这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这正如我们走进后羿的射程之内。那中心的地方,正是箭矢必中的地方;然而也有不被射中的,那是命运。

2、《琅琊榜》中蕴含的审美观

林殊中了火寒之毒,完全解毒之后容貌与以前大不一样,可以正常说话却以牺牲性命为条件。中了火寒之毒的人在解毒之前全身长着白毛,不能说话,就像黑猩猩一样。赤羽营的左前锋聂锋在梅岭也中了此毒,被抓到的时候毒性大作,梅长苏割腕放血给他喝减轻痛苦“这个怪兽是不愿意伤人的,它只吸了不到十口,稍稍舒解了一下自己的痛苦,就主动放开了嘴里的手腕,随便怎么劝也不肯再吸。”即使身中剧毒但依旧保持人性,这说明了社会再怎么败坏大部分人心中仍然保留着人性道德。社会的悲剧使人变成了虫,这是在呼吁社会唤回人的本性,道家思想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道德本性。在作者的笔下人的异化,人中毒之后不能正常的生活,在这个期间中毒之人就像是进入了一场噩梦,让他的思维混乱乃至崩溃。然而作者又塑造了战胜噩梦和能够独立思考的人物。他们处在人生的困境中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主见,从来不被各种外在的力量所牵制,维护了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尊严。

四、结语

老庄思想从古至今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学作品,给中国文学带来了另一种清新的味道。网络小说作为一个新起的小说形式,依然不能逃脱中国传统思想对它的影响。作品中蕴含的道家思想,从个人到国家,从思想到行动无处不在。用道家朴素辩证思想去对待人生的欢笑与坎坷,用自然的眼光去面对生死,在短暂的生命中绝对不能丢弃道德,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做最真实的自己,治理国家的人要管理好自身国家自会安康。

在我们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只有道家这股宁静的气息让人放慢脚步,品味生活。小说作者在再版后记中写到不想让自己原来的生活被外界打扰,让她做一个普通人。小说的作者虽然没有亲口说过作品受到道家文化的影响,但是在小说的内容对道家思想的倾向和作者本人对生活的态度都是包含了对道家文化的认同。

【参考文献】

[1][2] 饶尚宽译注.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6.1(2016.9重印). 5.144.

[3][4][5][6][7][8][10] 孙通海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6.1(2016.6重印). 305.76.121.305.106.98.

[9] 海宴.琅琊榜[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9(2013.9重印).

[11] 胡阿详.胡阿详解说琅琊榜[M].濟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6.5(2016.9重印).

[12] 冉皑婷.李文烈小说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5.

[13] 聂珊.论金庸小说的道家文化精神[D].长春:吉林大学,2013.4.

[14] 付仕.李安电影《卧虎藏龙》中的道家思想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15] 石冠辉.马原先锋小说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16] 张楚晨.女性生命意识与道家文化:论林白的《万物花开》[D].吉林:吉林大学,2014.

[17] 王思琪,王勇.《琅琊榜》中梅长苏的人物形象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

[18] 周璇.论《琅琊榜》中的忠义与情义[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1.

【作者简介】

陆健冰(1993—)女,布依族,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道家思想
浅析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道家思想
在疏离与冲突的世界中寻找意义
浅谈道家思想对倪瓒书画创作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李白诗歌悲剧意蕴探析及其走向
道家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曹操游仙诗的形成及价值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
森田疗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关于两汉时期的道家思想社会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