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象晋《辞世小言》的现代解析

2019-03-30荣若飞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养性修身

【摘 要】 《辞世小言》是王象晋93岁临终之时所作,比较形象地阐释了其人生智慧哲学。王象晋回顾一生,了无遗憾,本文以《辞世小言》所载内容为依据,主要从立德修身、厚德养性和处事担当三个方面阐述其人生哲学。

【关键词】 王象晋;《辞世小言》;修身;养性;处事

王象晋(1561—1653),字荩臣,号康宇,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正直宽厚,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著书立说,诗书传家,课教子孙,成就了“一门三进士”(是指王渔洋兄弟四人中先后有三人考中进士)的美名,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精于农学和医学研究,有农书和医书传世,是极为难得的医学家和农学家。《辞世小言》为其九十三岁弥留之际所作之文,又名《生前自祭文》。王象晋临终肺腑之言,了无遗憾,不愧于天地,无愧于本心,形象地阐释了他的人生智慧哲学。当前,对王象晋著作及其思想的研究较为鲜见,探析《辞世小言》对于深入王象晋内心世界,挖掘其为人、为政、处事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辞世小言》所载内容为依据,主要从立德修身、厚德养性、处事担当三个方面展开论列。

一、立德修身,塑人生不败金身

新城王氏家族修身立世德先行的思想源远流长,经历了积德、育德、明德三个阶段。新城王氏家族二世祖王伍于门前槐树下舍粥行善,这是积德;四世祖王重光有“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的家训,这是育德;王象晋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古训无违,四十强仕、七十告老,悬车明智”,并且他也经常对身边的人说:“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这是明德。从心存善念去积德到以家训治家之育德再到自觉遵守之明德,新城王氏家族几代人的探索实践经验,使王象晋对德的理解和认识已深入骨髓。他心中之“德”和我们当前所倡导的“立政德”一样,做到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王象晋43岁时入仕为官,与其兄王象乾为阉党重点拉拢的对象,面对阉党的威逼利诱,他严守个人德之底线,拒而辞职。在老家新城开园辟地,试种农物;开馆设帐,教授子孙。王象晋倾其一生都在践行立德修身的人生追求。正因对“德”理解透彻,他也极为重视“立德”在子孙为人处世中的作用。他时常告诫子孙要做到“一日三省”,着重指出,人一定要有是非观念,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如果没有是非观,就会“自以为是”甚至胡作非为。他教育子孙多做善事,陶冶情操,并将之与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否紧密相连,“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由此可见,王象晋之立德发端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樽有醪醴,庖有兔雉。场有稷粟,园有枣栗。足以娱宾,足以永日”。王象晋“知足”的心境表露无遗,也为我们揭示了“如何修身”。作为一名厚德博学的老者,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看淡了红尘岁月,赋予“知足”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内涵,将之塑为修身之要义。面对强权,虽触怒阉党而不能易其志;面对浙江右布政使高官富贵之诱惑,他毫不留恋,毅然辞官;面对乡邻,他乐善好施,传授医方、教授农艺,不为名利,广施教化,教人“知足”。他说:“得便宜事不可再作,得便宜处不可再往。”人贵在知足,知足则可以超脱于物外,省去是非。孔子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知足”就是君子不立危墙的良策,亦是修身之要义。

《辞世小言》不绝于耳的敦敦教诲,潜移默化的身体力行,影响着一代代后来者立德修身,塑造人生路上的不败金身,谱写浓墨重彩的人生画卷。

二、厚德养性,铸家族昌盛之路

“或课艺于西塾,或劝农于东遂。朝咏夕吟,耕深耨易。国税有供,家声不坠。”王象晋活了93岁,作为当时新城王氏家族最为长寿者,他有自己的修身养性之道——耕读炼心、厚德养性。《论语·微子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王象晋以此为戒,读书学习明理,亲身躬行明事。他读书有成,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青史留名;他耕种有成,亲自耕种实践,谱写了农学巨著《群芳谱》。作为厚德明理之人,他不仅自己耕读实践,还以此教育子孙后代。他说:“邵祖宗一脉克勤克俭,教子孙两事唯读唯耕。”发端于农耕家族的新城王氏家族,虽科甲蝉联,簪缨不绝,然从未失其耕读之心。

“能甘淡泊,能忍闲气。九十年来于心无愧,可携众而同欢,可含笑而长逝”。王象晋以93岁之寿居新城王氏家族之冠,亦是源自于其坦然厚德的性格。不管面对任何困难,他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他认为人们的身体之疾往往是由心理之疾所引起,所以只要心态平和,身体自然会康健。古语有云:“仁者可寿,德可延年”,王象晋厚德之性情,能甘淡泊心态,与之不谋而合。

耕读炼心,厚德养性,作为新城王氏族人孜孜以求的物质和精神追求,铸就了新城王氏家族横跨明清两朝,三百多年长生不衰的昌盛之路。

三、担当作为,现为人处事之能

新城王氏家族被誉为“半朝王家”,能吏、干吏、廉吏辈出,而绝无庸吏、贪吏。四世祖王重光平蛮督木为国尽忠、五世祖王之垣不惧辽王权势,严惩辽王下属,彰显国法威严、六世祖王象乾以文人主兵事统兵御敌,戍边二十余年,守护边疆安宁、八世祖王渔洋人命至重,升沉非所计也,为民请命,维护社会正义。王象晋同样不是庸贪之流,他的为官为人乃是当之无愧的大德之道。面对官场的阿谀奉承和尔虞我诈,他坚持做人原则不变,不与之同流合污,故而有愤然辞官之举;面对百姓苦无良医,饱受疾病之苦,他义不容辞,秉持救人之心,编撰医书,故而有传授药方之善行;面对明末灾难连年,百姓饿殍满地,他心痛之余,阅古籍,亲实践,谱写了农学巨著《群芳谱》,大力推广甘薯种植,活人无数。出身于官宦世家的王象晋,不存在缺医少药、缺粮挨饿之困顿,别人缺医少药、缺粮挨饿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认为“不负民即不负所学”,所以他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倾其所能编撰医书农书,为民解困。所以他离世之时才会有“可含笑而长逝”的满足豁达之语。

“桓台之西,系河之溪。旧封新启,不筑不植,布素掩形,抔土为识。一朝归古,千秋永闭。”这是王象晋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一位封建社会里的封疆大吏对自己后事交代如此简单,不铺张,不浪费,入土为安,一抔黄土足以。他与人厚德,于己刻薄的处世之道,放到当今社会,也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他在意的是为民解困,为国奉献的现世功业,而不是为己大操大办后世的享乐。古人如此,今人何以堪!

担当作为是新城王氏家族“德行”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新城王氏家族三百多年的仕宦之路,也是新城王氏家族成为海内知名仕宦世家的立足之本。延至今日,新担当、新作为作为唱响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共产党人为党、为人民披荆斩棘、建功立业,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壮丽篇章的时代要求。

立德修身、厚德養性、担当作为,《辞世小言》蕴含的人生智慧最终落脚点都在于“德”。为政明大德、为人严私德、处事守公德,王象晋心中之“德”历久弥新,对当今社会仍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用心领会,践行一生。

【参考文献】

[1] [明]王象晋著,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编.清寤斋心赏编[M].扬州:广陵书社,2017.

[2] 文景刚.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解析[J].长江丛刊,2017(03)11.

【作者简介】

荣若飞(1983.09—)男,山东桓台人,本科,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王渔洋思想与文化.

猜你喜欢

养性修身
以墨育德 以墨养性
难的不是努力
打铁没有标准
打铁没样,边打边像
打好“修身”基础 方能“担当”大任
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研究
大学生如何才能放飞梦想播种希望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
济南人如何“修身”以“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