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插上“微”翅膀

2019-03-27张岳

文教资料 2019年3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

张岳

摘    要: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微信以独有的新媒体传播特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各地高校积极探索,尝试通过微信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分析微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论述掌握微信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以及加强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构建微信时代高校思想教育机制的策略。

关键词: 微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    挑战

随着当今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由于新颖的形式,进入大学校园后迅速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有效途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大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激增,微信逐渐融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并深深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微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且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的。微信的不断发展,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插上“微”翅膀,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微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微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爆棚式发展,年轻的大学生们好奇心强、思想活跃且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是以手机通讯和网络为标志的微信的主要参与者和主要受众。微信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红包等丰富便捷的方式,使人际交往活动变得更容易、更轻松,微信已成为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与其他人进行信息传递、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

另一方面,微信作为创造、交流和传播文化的载体,如果利用得当的话将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微信公众号能够直接向受众群体传播知识,教育范围广泛且易于传播,不局限于学校这样的社会单元限制。同时,微信提供的教育资源不同于传统教科书和图书资料,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同于传统的互联网程序,传播速度更快且更高效,具有内容丰富、数量庞大、方便携带、便于查阅且成本低的特点。所以,微信拥有学校聚合教育的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良好的契合度。最后,微信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借助微信的特色及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锦上添花”。

本文统计了北京、江苏、浙江、广西四个省份的四所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选取2018年5月21日到2018年5月27日这7天的时间段做横向对比,对比分析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见下表)。从共同主体公众号、活跃粉丝数量、一周发文数量和一周文章最高阅读量等四项统计数字来看,高校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宣传的主要途径。

微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有益于提高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有益于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资源;有益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空间;有益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由此可见,微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增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2.1微信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

微信作为一个跨平台的通信工具,被各大高校赋予新的功能,有了突破性发展。微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看似不可调和,却给高校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教育模式,还给新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机遇与生机。

首先,微信是年輕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彰显着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微信的介入,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传统的思想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着。而微信的介入,可以让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教育。诸如校史校训、学生管理制度、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和精神等隐形思想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的思想中。这种“看不见的教育”让文字不再枯燥,让语言不再苍白,让教育不再呆板。年轻人用微信维护自己的朋友圈,用微信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微信的介入,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得更加迅速、更加广泛。从个人的点,到朋友圈的面,再到社交整个网,通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可以让更多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教育方式更容易深入大学生的心灵,让他们随时反省自己,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其次,微信随时随地分享身边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随时随地更新与传播。微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用最快的速度传播着最有用最新的信息。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微信很好地填充了生活中的零碎时间。微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可以让大学生的点滴零碎时间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一成不变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微信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以往的课堂模式,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按照固有的要求规范着自己、束缚着自己。微信的介入可以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地交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教育更加贴心。同时教育者更能发现学生的问题,更加理解学生的心理,实施有针对性的实时教育。

最后,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促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三全育人”体系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科学教育模式。“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总称。微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让大学生用最简单的方式接受着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一个又一个学生的信息传播,把教育带给每一个人。大学生通过微信潜移默化的教育,在生活中从思想、语言、行为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微信时代下的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模式强强联合,将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2.2微信是一把双刃剑。

微信是把双刃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风险与挑战。如何正确认识这些挑战,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首先,微信作为一种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带来的伦理、法律问题对教育工作者是一种挑战。微信作为当代流行交流平台,可能导致学生个人信息泄露,也可能给学生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困扰。微信时代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信息数据,提高了信息分析难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是一种挑战。如果不能科学地分析学生信息,判断不客观,将会出现错误引导,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立法方面的缺失,致使新媒体技术运用过程中缺失监管,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利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定位不够“快速精准”的问题。通过微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内容,缺乏吸引力。从表1四所高校一周的发文数量、单篇最高阅读量与点赞数可以看出,部分高校在文章内容、数量及质量上都有待提高。再者,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呈现方式单一。从一周推送内容与呈现方式来看,这四所高校在文章内容的选取上,不仅局限于校内热点新闻,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语言风格上,表达更加贴近学生。但就内容呈现方式而言,目前采用的方式与手段仍旧十分单一化,大多数只是通过图片附加文字的形式。还应看到,新媒体提供了海量信息,良莠不齐,价值理念和用意有待考究。高校学生在使用新媒体工具自主学习时,通常无法正确辨识信息。由于新媒体高度自由化的特点,可以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容易增强大学生“标新立异”的心理。

最后,微信平台技术使用欠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突出。目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微信中没有设置单独的窗口,也没有开设相关专题,只是通过日常推送进行偶尔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微信平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简单的通过回复数字或词汇不仅无法准确提供学生所需信息,而且很局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具有交互性的微直播课程或微直播活动开展应用得较少。

3.微信时代高校思想教育的机制策略

3.1与时俱进,掌握微信时代思想政治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一是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积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引领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和“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让广大学生从整体、丰富、联系的事实感觉到中国共产党好,感觉到社会主义好,不断增强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赢得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真心支持,赢得广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真心拥护。二是牢牢抓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时代主题,捕捉思想政治工作时机因时制宜、应时而动、顺时而进。将广大学生的成才梦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把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作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时代主题。充分激活学生的理想追求,激励更多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三是适应情势变化,结合世界新变局、社会新变革,适应广大学生微信学习生活的新常态,把握广大学生思想最新动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微信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学习、知识储备和教育实践能力,了解微信平台的功能。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为学生的成长过程划分不同的阶段,从而制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大学生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

3.2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实现“快速精准”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做人的工作,应该以被教育对象即广大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倡导主体性学习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大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学生的成长成才、身心健康发展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抓住大学生的思想,通过微信留言互动等方式探讨相关话题和热点讨论,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定期组织有奖答题、征文等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投稿,并将优秀作品及时公布到微信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大学生社团组织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在不同社团、不同学校之间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网上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3做好微信平台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置专门平台窗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信上设立专门的功能菜单栏,并摆在微信平台的突出位置,设置相关智能回复和菜单功能,提高即时互动性。善于通过微信平台中小程序功能开展微课堂学习,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上学习机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覆盖。用活“微课”,微课堂具有短小精练、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指向性和针对性强等优点,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互动性强,可以达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效果。鼓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微信平台这一教育载体,发布教学经验、教育心得和学术成果等资源,建立即时畅通的、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信息通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搭建新型教育平台,创建新型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建颖.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2):105-108.

[2]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09(6):59-61.

[3]杨晓慧.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09(7):43-44.

[4]王湘云.试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9):70-72.

[5]丁姗,钟静.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策略调整[J].中国高等教育,2012(z1):34-35.

[6]陈丽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几个问题研究评述[J].中国科教創新导刊,2008(34):100-101.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