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类研究生学位论文习见性问题及质量提升路径的建构

2019-03-27赵永明

文教资料 2019年32期
关键词:质量提升

赵永明

摘    要: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选题不妥、框架设计不妥、材料使用不妥等。为此,需要从端正学术态度、树立正确的学术理念、夯实写作基础、强化写作指导、加强过程监督等方面予以强化。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    质量提升    路径建构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从整体上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负面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往往集中表现在学位论文方面,包括如何选题,如何设计论文框架,如何规范引用等。因此,“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的建构”这一课题便摆在我们的面前。笔者结合多年研究生教学实践经验,以中文类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为例提出看法,祈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习见性问题

当前,研究生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表现为:选题不妥、论文的框架设计不合理及论文写作中使用的材料不当等方面。

1.论文选题困难。

研究生论文写作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选题,如何选取适合自己且难易适中的学位论文题目是研究生们普遍感到的困惑。从现存情况看,一些学位论文的论题存在的缺点主要表现为论题过大或过于狭隘,过于抽象或过于具体,由此研究生们往往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心存敬畏,因此把选题寄托在指导教师身上。对此,董志翘认为:“论文题目的选择与确定,也是培养自己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学生,不应放弃这一培养自己科研能力的机会。”[1]那么中文类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有没有可以遵循的基本原则呢?

在实际论文指导过程中,我们一直提倡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做到“发前人所未发,发前人所不能发”,如果遵循这一原则,则这样的学位论文基本可以实现学术的创新。究竟什么是“发前人所未发”呢?指的是学术论文写作的选题要尽量选取学界未有涉及的论题,要下功夫挖掘学术研究的新空间。例如,新的研究材料的发现为我们进行新的研究提供了可能。以汉语史研究中的新材料为例,近年来不断出土的文献资料为我们进行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可能。以“徽州文书”为例,近年来新发现的徽州文书资料扩大了汉语史的研究空间,为研究近代徽州地区的文字、方言词汇、语法等提供了可能。有些学生以为,新的材料难以寻找,不易得到。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种种原因,新的材料有时候的确不易得到,但是可以使用旧有的材料实现创新,对于这类材料,可以换个角度选题,这样的论文同样可以实现创新。以学界早已出现的黑水城文献为例,许多学者从历史学、文献学、社会学角度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使用这一材料进行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学研究十分罕见。有些学者,如邵天松从词汇学角度对黑水城文献的词汇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发表了系列性研究论文。如何理解选题方面的“发别人所不能发”?我们认为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可以从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谬误之处进行纠偏纠正,是实现学术创新的重要途径,这类研究性成果的价值有时的确较高。如《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祸莫悟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其中“比数”一词,长久以来学界一直解读为“相与并列;相提并论”,这一释义好像一直是无可非议的定论,然而董志翘通过研究发现这一释义存在明显的讹误,当解读为“亲近、亲昵”之义,并进行了有力的论证,使“比数”的释义真相大白[2]。上述选题的方法给正在或即将进行学位论文写作的研究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必须指出在遵循以上选题原则的基础上选出的题目要尽量做到“小题大做,小题深作”,要做到“开口小,挖掘深”。

2.论文框架设计不妥。

学位论文选题确定后,一些学生对于如何设计论文框架感到迷茫。从历年来的指导实践看,一些研究生的论文框架设计的确存在不足,这类不足主要表现在论文各级标题之间的逻辑性不强,整个文章的结构显得松散无力。对此,我们在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指导实践中常常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框架设计理念,即:论文的各级框架要围绕整个论文的题目进行设计,下级标题要围绕上级标题设计,如论文的三级标题要围绕二级标题进行设计,二级标题要围绕一级标题进行设计,以此类推。这样的论文框架在逻辑上层层紧扣,整个论文的结构非常紧密,才可以实现论证合理、层次分明。

3.论文材料使用不妥。

研究生学位论文在材料使用上的错误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材料使用不当及材料存在错误。首先,我们看下材料使用不当的问题。所谓材料使用不当指的是材料不能服务于论题或者对应的小标题。科学的材料使用方法当为材料必須紧紧围绕主题或者对应的小标题,否则这样的选材便是不妥当的。其次,论文材料的选择要避免出现材料的讹误,有些材料的错误是明显的,但是有些材料必须仔细辨别,认真查阅文献资料后才可以放心使用。以汉语史的论文写作为例,有些人写关于魏晋南北朝的语言现象,直接拿《晋书》中的语言材料作为例证,岂不知《晋书》的作者是唐代的房玄龄,《晋书》中有大量唐代语言例子,这样盲目使用语言材料的做法岂不是十分危险?基于此类语言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得信任的。其次,对于某一语言现象不能轻易下结论,如果下结论则需要有足够的例子作支撑。对此,王力先生提出过著名的“例不十,法不立”的观点。近年来,不少学界同仁出现了由于材料误读误释而导致错误结论的例子。如张徽认为六朝文献中“帐下”一词有“厨房”之义,邵天松对张徽使用的“帐下”的语言材料进行重新检视,发现张徽依据的七条中古文献用例有部分存在误读情况,最终导致结论不正确[3]。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建构路径

对于上述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如何规避,如何正确引导,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端正学术态度,树立正确的学术理念。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对于每个研究生来说都是十分严肃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生们对待学位论文的写作态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生论文的质量。因此,要通过教育使研究生们端正学术态度,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避免学术不端等不规范现象的发生。通过日常教育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学术理念,即学位论文的写作不仅仅是获得学位,更是当作一种学术训练的过程认真对待,通过这种训练为研究生们将来学术道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过程中要强调论题的持久性,强调研究生们的终身科研意识。为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崇高的学术精神,避免不规范学术现象发生。“要想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没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和世界一流的学者大家是不可能的,而要想做到这一切,必须培养出具有创一流水平的研究生,就是从根本上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精神,提高学术能力”[4]。

2.夯实论文写作基础。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没有坚实的专业学习基础就不可能有优秀学术论文。因此,需要研究生培养单位与研究生指导教师及研究生们日常多下功夫,为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培养单位而言,除了开设专业基础课之外,还需要在研究生低年级阶段开设一些针对性的论文写作课程。近年来许多研究生培养单位,如中山大学等已经在相关专业开设了有关论文写作的课程。淮北师范大学近年来加大了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开设力度,我校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二级单位的学科教学论专业在研究生一年级就开设了“语文教学法与论文写作”课程,目的是培养研究生们论文写作本领,为高年级学位论文写作做准备。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我校研究生院或者二级学院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题或者专课评估,召开学生座谈会,极大地增强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实践情况看,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于指导教师而言,需要日常不断地对指导的研究生进行知识引路,如在不同阶段给研究生们开列适合个体发展的阅读书目,与此同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中国知网上重点期刊的重点文章,通过中国知网重点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们领略学术先贤们的选题方法、写作思路、框架设计及写作材料选择等。通过这类阅读,学生不仅开阔了学术视野,更学会了学术论文写作方法。

3.强化论文过程指导。

所谓强化指导指的是通过某些专题或专项训练形式进行的强化训练。以论文写作创新性专题指导为例,如何进行论文创新,从哪些方面进行,需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学术论文写作要实现创新一般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这就是学界常常说的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以新材料的使用为例,如何实现材料新?王国维曾强力提倡材料使用上的“二重证据法”,他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5]王氏以地下之材料验证传世之文献的方法无疑是材料使用方法的创新。后来陈寅恪进一步指出了“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6]的材料创新使用方法。这一学术思想对今天研究生而言仍有重要启示作用。比如,汉语史论文写作过程中,因为传世文献已经基本被挖掘的所剩不多了,如何在材料使用上实现创新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导师指导学生把目光转向域外汉籍文献、佛教文献或者近代以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等进行汉语研究,取得了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再以学位论文的框架设计为例,对于同一个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表现在论文框架上则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合理规范的框架毕竟是少数,如何优选框架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针对此,有时可以让学生就某一篇或多篇已有的文章进行框架设计,看看自己设计出的框架与现有的权威性文章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找到原因,找出改进路径,通过一系列发问与思考,肯定会有一定的收获。除此以外,也要重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学校要提供足够的交流平台,比如重视学术交流,进行学术沙龙之类建设等。通过学术沙龙的组建或者学术新锐之类的比赛让研究生们在这一交流平台上把自己的学术论文拿出来交流,在这样的平台上研究生们可以对某一篇文章进行集体审阅、集中修改,这样的交流有利于研究生们的学术成长。

4.加强论文写作监督。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不仅要有人文关怀,更离不开贯穿始终的监督。国家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问题一直非常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与监督性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等。我们看到,现在各级各类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制定了一系列监督政策与文件,常见的包括研究生培养的中期检查制度,开题報告答辩会制度,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学位论文答辩会制度,答辩后的修改程序及学位论文的查重机制等。如果这些文件或政策能够得以严格切实的执行,那么研究生论文质量肯定会上一个大的台阶。

三、结语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学术指标,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强力推进研究生论文质量建设,以研究生论文质量建设倒逼研究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条很好的研究生培养路径。当前,有关研究生论文质量建设的各项制度日渐增多,日趋合理。今后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实际,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机制,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制度化建设。与此同时,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适合自己单位特点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孵化模式,使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董志翘.汉语史论文写作漫议[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2):65.

[2]董志翘.《报任少卿书》“比数”臆解[J].文学遗产,2008(6):129-130.

[3]邵天松.“帐下”有“厨房”义之说辨正[J].古汉语研究,2018(1):21-24.

[4]赵洁.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培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16.

[5]王国维. 古史新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

[6]陈寅恪. 金明馆丛稿二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47.

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的构建(2018jyxm06)。

猜你喜欢

质量提升
基于推动质量提升的学术期刊评价形式探讨
采油厂适应新形势跨越极寒期实现提质增效发展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