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池学院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2019-03-27程恋婷

文教资料 2019年3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程恋婷

摘    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高效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地方性本科应用型河池学院一直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河池学院经管类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各种实践活动环节有效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创新创业实践,并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经过探索实践,河池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理想的成果,但也存在创新创业的概念误解、师资薄弱、成功率低等问题。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    河池学院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创业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激发人类文明进步的热情;创业不仅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其中创新创业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核心动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为我国提供数千万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知识和实践的人才,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的创业率已经达到3%,超过发达国家1.6%的创业率将近一倍。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社会各界有不同的声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大赛不仅仅是培养创新创业明星学生或公司,更重要的是让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能有创新创业这样的人生宝贵经历,不管是成功的经历,还是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都是人生的财富和青春的历练,会促使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走得更快更远、飞得更稳更高。这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最好的诠释。

二、河池学院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

张丰乾博士提出:“就整体而言,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來,甚至可以逼出来。”大多数人毕竟不是天才,高等教育和专业训练的重要性仍然要肯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训练的创新只能是工匠式的创新,不可能找到科学意义上的空白点,当然更谈不上占领制高点。因此,“教”的能力会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换言之,“学”的能力直接影响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薄弱之处,近年来河池学院经管学院把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抓手之一,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帮助学生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创业梦想。下面论述河池学院经管类专业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创新能力,并积极引导创新创业实践。

(一)课程体系设置。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

河池学院经管学院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包含十个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该模块包括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两个部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必修课程由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和经管学院共同开设,创业基础课程教授创业的一般规律、创业的基本流程和要求,还有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创业项目实训以SYB为框架帮助学生掌握真正创办一个企业的基本知识,包括识别市场机会、公司选址和融资等内容。创新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这些课程与经管类的专业课息息相关,主要涉及商业策划书、职业生涯的规划和领导力的管理等,这些课程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创业知识体系。与理论课程的开设相呼应,创新创业实践部分只规定某一个创新创业主题,以这个主题组成学生实践团队,进行社会调查或商业实践,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将创新创业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创业的认识,而且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实践创新部分也可以通过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学科竞赛获奖、公开发表科研作品来替换相关实践学分。

2.创新创业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知识不同于一般的常识性知识,创新创业教育是拓宽认知边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教育。所以一定要摒弃原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法,通过讨论真实的案例情景,以假修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头脑风暴法,通过充分讨论收集大家的答案,经过激烈思维碰撞找到创新的方法;情景模拟法,讲授老师提前收集好各种真实模拟情景,让学生假设自己处在这种情景下,通过思考和行动,找到最佳的处理方案。这些创新性的学习手段,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诚,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一旦创业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就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和热忱。

3.其他学生实践活动

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机制还体现在创新创业学院每年都会邀请国家级优秀创业培训师给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培训,定期开展举办创业讲座和创业沙龙。学生自发组织市场营销协会社团每年自发举办跳蚤市场、真实产品的营销大赛、校园文化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摆脱学生的思维束缚,增强团队的相互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合学校特色和自己的专业特长,每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并取得良好成果。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1.创新创业教育的软件条件

(1)提高创新创业师资力量

聘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人、企业高管等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和校内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老师,共同组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对经管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实践进行专业性的指导;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校友企业家来校,进行报告会、讲座、座谈会、主题沙龙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和素质拓展活动等,拓宽学生的创业视野。

(2)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和教材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选择注重有效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积极引导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内容包括精心设计的各项“创新实验”,课程教学中要结合理论学习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开发,课程实践中要充分利用政府支持政策和社会、学校的各项资源进行实战演练;教材选用需贯穿创新与创业,理论与实践,并与经管类专业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在专业基础上的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和实践拓展。

(3)构建创新创业电子数据库

河池学院经管学院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电子数据库。电子数据库为每个参加过创新创业的学生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这个档案库里面包含学生基本个人信息与创新创业有密切相关的个人心理素质,比如性格特点、意志力的承受能力、情绪的稳定度等,以及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完整表现。电子信息库还设有创新创业信息资源模块,包括成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各种创新创业想法,以及孵化中的各种创业项目。

2.创新创业教育的硬件条件

(1)建立校级创新创业学院

学校领导对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成立校级创新创业学院,统筹、整合学校现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系统推进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创新创业项目,牵头组织全校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搭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创新创业交流平台等工作,为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2)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

为了给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实训平台,学校利用学生宿舍一楼扩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建立河池学院大学生众创空间,该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获得了市科技局30万元的资助共建。学校为了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专门设立“金种子”基金。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里面,学校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类创业教育、实践及创业大赛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创业园实施“千人计划”,进行大赛项目路演培训;开展“卓越创客计划”,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园区还和校外企业保持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使校外的企业也成为学生实践创业的基地。此外,园区内还引进SYB教学教具和购买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期刊,定期举办SYB专业化创业培训。

三、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初步成果

河池学院经管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体现在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大賽和专业竞赛中。创新创业项目建设方面,2013年经管学院获得3个创新创业项目立项,随后逐年攀升,2014年开始达到12项,2017年达到5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12项,自治区级立项25项,校级立项13项。创新创业大赛方面,经管学院连续几年在创业大赛中也同样获得佳绩,2014年“323连锁生态农场”创业项目在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中荣获一等奖,该项目随后真正落地创业,目前已有多家连锁店,处于盈利扩张的状态。2016年“寿缘康家园”创业项目获得“创青春”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专业竞赛方面,近5年来,连续获得省部级专业竞赛奖励共23项,包括新加坡国际市场营销大赛(中国赛区)、“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广西大学生新媒体创业大赛、广西旅游电商营销大赛等奖项。经管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实践育人载体,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定位不明晰。

河池学院2013年才开始正式启动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导致一些学生,甚至部分老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认识不足。随机采访部分经管学院的学生和老师,一些人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做生意、开公司。导致的结果是经管类学生创业项目以经营销售类为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项目较少,甚至有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没有意义,还是持着“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认为创业是毕业以后的事,不应该提前在校园里面开展,只有找不到工作的“差”学生才会创业,这些观点都是对创新创业的误解和扭曲认识。

(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河池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是匮乏的,大部分创新创业的老师都是从传统教授理论商科的教师队伍演变转化过来的,本身没有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或者在实现生活中实践创业的参与度低。部分师资是从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团队筛选出来的,加以培训,外出学习。这些辅导员本身不从事方面的研究,没有相应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框架结构,上课时大都照本宣科,难以融入创新创业的精髓。一些创新创业的老师都是兼任的,时间精力难以全方面顾及。

(三)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低,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涉及因素有很多,比如初创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性格特点和思维模式等。经管类的学生是本校较为活跃的创新创业群体,但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只有大概1%左右,最终创业成功的人少之更少。主要问题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大部分还停留在课本上的理论教学,虽然也开展各种实践创业活动,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度不够,认为创新创业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没有信心参与,导致一些活动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加之实训基地接纳的人数有限,只有部分学生有机会真正参与真实的校外创新创业活动。

五、结语

河池学院经管学院一直探索符合地方应用型高校情况和师生特点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并从制度上给予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和保障。这些措施的实施,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清晰地认识学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经管学院将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提升,继续探索解决的方法,构建具有可实施的、普遍意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国桥.地方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体系建设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7).

[2]周广涛.正确认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高等教育,2017(04).

[3]商慧.高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M].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4]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3-25.

[5]王学智.大学生创新中创新能力养成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6][3]徐小洲,梅伟惠,倪好.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1):45-48.

[7]何郁冰,丁佳敏.创业型大学如何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5(7):1043-105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民族地区高校经管类专业“三个课堂”联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6JGZ156)。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