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9-03-27傅志平

文教资料 2019年32期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傅志平

摘    要: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要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本文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以及二者融合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制度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培育、多元载体拓展等角度,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瑰宝,它有一套系统而有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到战略高度,尤其是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我国大学生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回溯和养分的汲取,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既能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又能提高文化育人的理论层次,实现爱国主义与文化品格教育的融合。基于此,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帮助大学生成为全面型、应用型人才,是一项值得探究的、应引起高职院校管理者重视的课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1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提高政治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四个自信之一,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基石、逻辑延伸和外在表现。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加入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一方面使思政课程更有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1.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前行的航向标,是确保他们永不停歇的精神食粮。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他们奋斗的动力和精神源泉,不仅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还承载着整个民族的兴旺和中国梦的实现。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明进程中形成的民族至上、国家为本的优良传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使他们在理解和接受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坚定理想信念。

1.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弥足珍贵和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和历史遗产,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具有特殊价值[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3],提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化思想和道德观念,诸如,诚信、正义、仁爱、民本、和合、大同、修齐治平、家国情怀等思想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灌输到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中,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继承,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培养大学生崇尚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2.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位

从对部门高职院校的调研情况看,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课程中明显偏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传统文化缺位现象。有关课程设置方式方面,在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内容较少,大多数高校开设的有关传统文化课程基本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教学内容肤浅,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单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播途径单一,大多数学生仍以课堂作为获取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一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况且一些教师单一地认为课堂融入最重要,以灌输式、说服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如生活社会实践和相关活动等方面的融入重视不够,有关传统文体活动在高校的开展和举办尚未常态化,使学生对其的理解不足,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使学生真正领略传统文化的意蕴内涵,引起他们的共鸣,难以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实践育人价值难以有效发挥。

2.3一些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水平有限

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决定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的幅度和深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由于高职院校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水平有限,导致其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融合的随意性较强,契合度不高。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具有较强的形式化,缺乏创造性的转换,趋向于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移植或借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个别语句,往往断章取义,使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内涵难以正确传达。二是传统文化的过度转换。由于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变革,采取以优秀传统文化解构、贬低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还有一种是融入和传承的针对性不强。

2.4一些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较差

近年来,有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肤浅,认为是些迂腐、过时及老套的说教,对其真正的内涵、价值知之甚少,挫伤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利性较强,学习的目的就是拿到学分,顺利毕业和就业,较少考虑和认识学习对自身修养和自身道德品格的提升。在此价值的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较弱、育人效果大打折扣,阻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3.1加强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应以制度文件的形式确保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的融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领导机制、评价机制和督导机制,系统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容和方式。其次,高校要在教学制度、教学管理、思政课堂、教材改革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教育真正有机融合。再次,要立足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遵循德育的基本规律,考虑和掌握思想认知实际和文化感知力,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的融入,使大学生在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接受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于无形中得到增强,显然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输达到的思政效果更具亲和力、感染性和实效性。最后,以三个方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向思政教育的融入。一要动员和鼓励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各相关主体共同参与育人工作,实行班级责任制,形成全员育人的新模式。二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和年级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形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社会标准和行为方式。比如,感恩教育、国防军事训练、学习帮扶、宿舍文化节、社会实践等活动。三要通过入学引导教育、校史院史的回顾、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辅导等各方面的辅助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互通互融。

3.2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远的工程,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过硬的师资队伍非常必要。师资队伍的建立首先离不开专业岗位的设置,为此高职院校应从职业院校的发展趋势和大国工匠培养的长远目标出发,设置一个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岗位,培养和建立一支既懂专业技术又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职业化、专家化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骨干教师的选拔应依据一定的标准,其中事业心、责任感、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和学识渊博是着重应考虑的因素。第二,要重视师资培训和提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和学识涵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是高校教师有效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向大学生成功传授的关键因素。为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每年应分批次地对高职院校专业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团队、辅导员、班主任及公寓管理人员等进行传统文化的相关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第三,为了更好地发挥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和立德树人的功能,高职院校应完善科学合理相关的奖惩和考评机制,将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教师职称晋升等挂钩,激发他们有效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积极性,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春风化雨般地落实在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3.3开设各类有关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找好与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结合点,使二者充分融合,巧妙设计和开发既能兼顾技术又能提高道德素质、家国情怀;既能结合眼前实际,又能洞察未来的前瞻性系类课程。首先,因地制宜地开发整合相关教材,以选修、必修的方式开设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核心课程。其次,积极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主题的选修类课程,例如,围绕计算机与中国易经的关系、计算机与中国象术、AI绘画和书法的价值及知识产权归属、三国动漫与世界形式等多种形式的课程,使学生在有趣主题的参与和探讨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受其熏陶和浸润,开阔思维、增长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显然,此类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应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同时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需求,设计教学方式,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行。通过鲜活生动的课堂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力、认同感和自信力。

3.4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

为了增强育人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形式应该是多元的、多渠道的、简便易行可实施的,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是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通过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典故事案例,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围绕“感恩”“励志”“爱国”“成才”“立业”等主题开展班会,要求每位学生都发言。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大学生开展与相关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介绍诸如春节、清明、端午、重阳等重要的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和纪念这个节日的意义,并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实行有效的文化熏陶和思想引领。二是开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校园活动。引导和倡导大学生学国学、诵经典,以国学社、书法协会、绘画协会、射艺协会等社团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接受精神洗礼和智慧熏染。三是建设相关的网络新媒体平台。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可以充分借助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等载体。比如定期组织大学生观看宣扬传统文化的电影或者纪录片,借助公众号在大学校园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诗文创作大赛、主题设计大赛、传统文化相关的网络程序开发比赛等[5],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拓展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渠道。

4.结语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二者融合价值的考量,融合困境的反思,并从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培育、课程阵地夯实、多元载体拓展等方面提出优化发展路径,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2-03).http://www.qstheory.cn/llqikan/2017-12/03/c_1122049424.htm.

[2]毕国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析[J].实事求是,2018(1):100-103.

[3]董根洪.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9):6-7.

[4]何中华.在创造创新中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7-01-09(15).

[5]张君,于宏.“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23(04):63-66.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项目(编号:2015SJD260);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关于做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究(编号:YK18-09-01)项目。

猜你喜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