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大院士支招:不要人为“诱发”肿瘤

2019-03-27一鸣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国工程院病床院士

一鸣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曾益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机器旧了、坏了,需要经常除锈、上油、疏通、修理;人同此理,人生病了,需要吃药、打针、动手术——这就是治疗。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只要我们每个人能做到平时积极预防,有病坦然面对、正确治疗,就可以做到健康、快乐、长寿。

怎么治?怎么防?答案是预防得走在前面。首先就要对吸烟、酗酒、暴饮暴食、长期熬夜、不重视锻炼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大声说“不”;其次,生病了,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病急乱投医;再次,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病治病科普常识,请务必记住:“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处方是知识。”

别和自己过不去

樊代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别和自己较真儿,别和自己过不去。健康生活就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想吃什么了、想去哪儿玩儿了,都要满足一下自己。凡事都有规律,人离不开自然。天冷了加几件衣服,天热了脱几件衣服,反其道而行之,吃再好的药都没有用。

人的24小时,12个时辰都是变化的,中午12点是午时,生命力最强。晚上12点生命力最差,所以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睡觉。与人相处不猜忌、不设防也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毕竟我们每天最主要的是和人打交道,只有相处和谐自己才能快乐。寿命长短60%取决于自己。

从年轻时就要养生保健

陈可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寿命的长短15%决定于遗传,但60%决定于自己,所以从年轻时就要养生保健。二十养生正当年,四十指标都正常,六十以前没有病,八十游泳人未老,九十犹能半小跑,轻轻松松一百岁。

官再大,钱再多,阎王照样土里拖。养心莫善于寡欲,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人老了,心态比碰到的事要紧得多;年纪大了,要珍惜并热爱生活,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心境不可以乱,不可以偷懒和厌倦生活。

遇事不钻牛角尖;不管每天赚多少钱都要开开心心;不管每天吃荤或吃素都觉得香;穿衣打扮只要能御寒保暖。

不要人为地给自己“诱发”肿瘤

孙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不少肿瘤,可以说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出来的。比如过多食用高脂饮食、喜欢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诱发出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吸烟人增多则会导致很多无辜的“二手烟”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乱、感染HPV(人乳头状病毒)则使得宫颈癌发病上升——然而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以前,医学界还质疑精神因素怎么会跟癌症有关呢?后来一个研究发现,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所以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进食,每天有一定时间锻炼,不要抽烟喝酒。

肉多了,动少了,病就来了!

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几十年前我们一年都吃不了几口肉,而现在大部分家庭几乎顿顿都要有肉。我所在的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的病床数,十年前有88张病床,病人要排半年才能进,而现在增加到192张病床,却排半年绝对排不进来。这很能说明问题。肉类吃得过多造成了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吃得不健康,运动量少了,疾病自然就多了。

腿痛再补钙,晚了!

邱贵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骨质疏松症一旦出现明显疼痛症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了,这时再单纯补钙,已经晚了。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防患于未然”。年轻时努力提高身体的骨峰值、保持正常的骨钙量和骨密度,就能缓解骨质过早流失。这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

走路时讲究挺胸提臀,就可以预防骨关节病。一挺胸、一提臀,自然肩部和胯部就都往后走了。再比如坐着的时候,我们要尽量让下腰椎部位贴住座椅靠背,或者在腰部垫个小枕头。因为这样能帮助保持腰椎曲线向前,避免劳腰。所以说,坐立行你都得顺着脊椎的型,才不容易得病。

常给你的肺做体检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专家):健康如堤坝保养,当最初发现有渗漏时,只需很少力量便可堵塞漏洞;如待要崩堤时才作补救,则纵使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亦未必能挽回。

人的肺功能损害尚未超过50%时,身体一般都不会有感觉。等到超过50%再找医生诊治,就已经失去最佳时机了。常常会遇到一些尚未出现症状的患者,苦口婆心劝对方早点吃药控制,不要等气促得很厉害时再来看,但总有一些患者不太愿意。我们要像量血压一样做肺功能的检查,就像对血压实时检测,发现血压高时,按照医嘱服用一些降压药就维持得很好。

从来不貪吃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我看来,没有不健康的饮食,只有不健康的搭配。什么都吃,饮食多样化,这样就能很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与健康。拿韭菜来说,确实存在一些农药残留的现象,但一星期吃一次,能吃进去多少农药?什么都吃一些,什么都不多吃,即使摄入的食物中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只要总量不超标,对人体仍然是安全的。

除了饮食多样化,我的“饮食经”还有吃得少、会搭配两个特点。我饭量一直都比较小,从来不“贪吃”,所以几十年来体重波动一直没有超过5公斤。此外,我还注意食物搭配,比如红烧肉,很多人怕油,不敢吃,我却照吃不误,只是注意当天别的高脂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另外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平衡一下。

猜你喜欢

中国工程院病床院士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多功能病床
病床变轮椅
记录院士人生,展现院士风范,传承科学精神
久病床前无“孝子”
霸佔病床3年 法警強制帶離
院士违反科学道德将被取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