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弘扬优良家风 培育造就时代新人
——关于家风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2019-03-22孙晓峰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池州家训家风

孙晓峰

(池州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以夯实中华文明的基石是目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把它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优秀的家风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校园,是高校教书育人、文化育人的必然选择。

文化育人是教育的精髓与灵魂。家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立德、育智、健体、促美、康心等育人思想,对现在大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比如说,爱国恤民、诚实守信等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信自律、坚忍不拔等人格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精神境界等。总之,将家风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引进校园,可以有效启迪学生的智慧、涵养其良好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1 注重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弘扬优良家风文化有着重大而特殊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师生时曾态度鲜明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7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培养文化自信自觉。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风是一种家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家庭问题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映射出社会文明的发展脉络。家风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构成了中国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家风是民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源头活水。家风建设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人的一生要做什么?每个人都必须思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中国人有自己的特定文化要求,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主要是个人行为,是“齐家”的前提。“齐家”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是夫妻、是孩子、是家庭、是家族,甚至是国家的事。“齐家”有丰富的内涵,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最早见于《礼记》。“齐”有“教化”的意思。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齐”还有“示范、表率”的意思。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齐家”的真正目的是“宜其家人”,就是有个好家风。中国人爱家重家,尤其珍爱自家的名誉,而家教正是这种名誉的生动体现。一个人的教育与熏陶,大体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甚至家族。每一种教育与熏陶都有教科书,家训就是中国人的家教教科书。家训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存在。历朝历代均留下众多家训佳作,如先秦周公的《诫伯禽书》、西汉司马谈的《命子迁》、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北宋包拯家训和袁采的《袁氏世范》、明清《朱子家训》和《弟子规》等。家训训诫内容主要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尊儒”“三大主题”,包括“齐家治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读书治学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千百年传承,已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家国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成就了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社会精英,都能以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担当,书写着自己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深沉挚爱,这不是简单的心灵感触,更是生命的自觉和家教传承。良好的家风,历代相传,它承载着一份历史的厚重、一份文化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

2 挖掘地方家风文化资源,开展家风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深刻影响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的重任,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摇篮。通过挖掘地方家风文化资源,打造“五大平台”即成立家风文化研究中心,建设高品位家风文化馆,共建家风文化实践基地,实施“传育立行”教育工程,开展家风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等,真正让优秀传统“家”文化活起来、传下去,真正让家风文化发挥吸引人、凝聚人、感召人、引导人的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点滴细微处,伴随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池州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精神涵养,家风文化渊源流长。如中纪委推介的东至周氏家族始终把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放在首位,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秉承着“培心地、积阴功、祛隐恶、端家范、谨言语、慎举动”的家规家训,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为核心的家风精髓。还有贵池刘氏、青阳王氏、施氏、陈氏等家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一个个家风故事,诠释传统文化的精髓。

近年来,池州学院牢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使命,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入脑入心,使广大青少年成为传统文化的携带者和传播者。特别是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要求,积极开展“晒家风、传家规、诵家训”等系列家风建设活动,积极开展家风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活动,依托家风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根据大学生、少年儿童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特点,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注重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探索建立家风建设长效机制,使家风教育在校园文化中孕育、发芽、成长、蔓延,不断巩固和扩大社会效果。

目前,池州学院成立了家风文化研究中心,下设“皖南地域家风文化研究”“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及其理论研究”“家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等研究方向,并在《池州学院学报》开辟“家风家训研究”专栏,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组织召开“家风文化学术研讨会”,营造了浓郁的家风文化研习氛围。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家风宣讲团,走出校园传播家风文化,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经常到社区街道和中小学开展家风宣讲活动,累计受益人数达3000多人。注意取家风家训之精华、去家风家训之糟粕,运用有效载体,积极推进“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建设富有池州家风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根据现实条件,引进适合本校的伦理文化、楹联文化、建筑文化、家风文化等具体的文化形态及内容,形成一个学生愿意学习、体验与交流传统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的心性得到潜移默化的有效涵养。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家风家规影片,借助优秀家风家规动漫片及古人修身、齐家、治国的家风故事,让学生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实质内涵。在家风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学校注重在国家教材中挖掘、在校本教材中提升,在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把弘扬优秀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家风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下一步,池州学院还将家风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开发家风文化的校本课程和系列教材,占领课堂阵地,搭建活动平台,开辟校外领域,深入实践生活,发挥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正能量。建立数字家风文化馆,全场景互动式立体呈现丰富深邃的地域家风文化内涵,结合线上线下教育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让家风文化走进学生心里。设置家风文化教研项目、组建家风文化兴趣小组、举办“家风文化节”等活动,以校园为阵地,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家长参与”为主要模式,通过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从经典美文、家庭传统、亲子沟通和校园活动中讲好家风故事,开展“传家训、亮家风”黑板报评比活动,增强家风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以家风诵读活动来教育人,以讲好家风故事来引导人,以宣传家风文化来熏陶人,以家校共建家风来培养人。

3 积极探索地方高校家风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池州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积极谋划,紧紧围绕让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起来、强起来的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化的研究、实践与传播为载体,探索地方高校家风文化建设的“1234”路径,让文明生根,让实践生动,努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取得明显成效。

3.1 建好“一个平台”,家风文化研究有思想底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化研究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凝练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色,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方向,结合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和理论传播高地的作用,池州学院家风文化研究中心整合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科研力量,聘任校内外专兼职研究员36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博士8人。研究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各项工作,组织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论述。研究中心还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研究方向,组织申报学校重大科研课题“地方家风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并获立项,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色建设项目优先建设。申报获批“地域家风文化与培育时代新人研究”等重点科研项目。研究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家风家教研究中心、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建立了学术联系,组织参加了新时代无锡家风家教论坛、中华家文化国际学术论坛、安徽地域文化论坛、中国首届徽学学术大会等学术会议,组织召开“池州家风文化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研究中心重视挖掘地方特色优秀家风文化资源,启动《池州家训》编撰工作,开发《池州家风文化》校本教材。围绕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及其现代价值深入研究,特别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在各级各类学术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

3.2 抓好“两个结合”,家风文明传播接地气人气

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家风文化,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服务,是地方高校的重大使命。池州学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化研究与传播上致力于“两个结合”,即与地方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相结合。借助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公认度高的优良家风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弘扬优良家风,自觉做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践行者。研究中心组织前往贵池区梅街、源溪,东至县尧渡、泥溪,石台小河、牯牛降,青阳县杨田、杜村、酉华等地实地调研家风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与东至县委宣传部在东至周氏家风文化馆共建大学生家风文化实践基地。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在思想引领类实践项目中专门立项“家风文化与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多项。中心研究员郑龙发博士指导的大学生赴东至县家风文化实践调研团摄制的《风靡:池州东至周氏家风》获得省教育厅、团省委等部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视频大赛三等奖,获池州市“发现池州”微视频大赛二等奖,获奖作品在各大网站和媒体广泛传播,据统计点击量超过1万人次。中心研究员鲍红信博士指导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六世书香百年家风—家庭文化的良性循环与东至周氏家族兴盛研究》在第八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获得二等奖。学校团委成立大学生中华优秀家风宣讲团,以注册志愿者为成员,以志愿服务、主题宣讲、舞台剧、歌咏类节目等为城乡居民介绍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动群众挖掘、总结优秀家风家训,移风易俗,形成了良好的文明氛围,目前受益面达到3000多人次。

3.3 处好“三个关系”,家风丰富内涵育时代新人

其一,厘清优秀家风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关系。十九大报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宣言书、中华文化自信自觉的最强音、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新动员令,这是国家意志和国家导向。其二,处理好优秀家风文化与“立德树人”基本方略之间的关系。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报告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优秀家风文化进校园就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其三,处理好优秀家风文化进校园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目前的教育已经从知识本位发展到核心素养时代,教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更在于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关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因此,优秀的家风文化就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和方法手段。厘清了三个方面的关系,我们也就更好地理解了“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就能进一步将学生、课堂、社会、国家很好地联系在一起,真正培养个体幸福、持续发展、社会满意、国家需要的时代新人。

3.4 做好“四个融入”,家风实践活动显品味特色

如何从细微处入手,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扎实有效,学校党委从家风文化的“四个融入”上下功夫、做文章,即融入学校党的政治文化建设、融入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大学生通识素养课程建设。2018年启动建设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家风文化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家风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池州学院家风文化馆是安徽高校第一个家风文化馆,家风馆展厅凸显毛泽东、邓小平、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家风内容,重点展示了近代中国实业领袖周学熙家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还陈列了池州其它望族优秀家风文化内容,充满浓郁的江南文化韵味。家风文化馆开馆不到半年接待省内外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考察调研90多人次,接待市民参观学习300多人次,受到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张绪武(近代实业领袖张謇嫡孙)、省文明校园创建考评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王大良教授等人士的高度肯定。学校把教师家庭文明建设作为师德师风建设重要内容,组织安排教师到家风馆参观学习,家风馆还陈列了教师家风书法作品。学校党委在组织科级党员干部培训中专门安排安徽师范大学庄华峰教授讲授皖南家风及其现代价值课程,组织二级学院党组织多批次前往池州廉政教育基地东至县家风文化馆参观,学习中纪委推介的东至周氏家族家风文化,进行党员廉洁修身教育。为把家风文明实践活动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学校组织立项“地域家风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重点质量工程项目,启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课一策”特色改革创新项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化内容融入相关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1000多名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在家风馆开展家风传习实践活动,学校将在2019级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参观家风文化馆内容。学校还在全国优秀素质教育课程“大学生德行素养”中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家风文化专题讲座,将家庭、家教和家风教育落实到校本德育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之中,相关成果在2019全国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专题发言并出版。

优秀家风文化进校园重在实践、贵在坚持,要真正做到将优秀家风文化入课程、入课堂,入脑、入心,成为学生一生的行为准则规范,成为学校教育的一抹亮色,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基因。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途径使优秀家风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优秀的家风文化走近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里,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池州家训家风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勤劳节俭传家风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家风伴我成长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