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理工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03-22刘宝林徐林林严晓飞唐艳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分应用型科学

刘宝林,赵 仑,徐林林,陆 娟,严晓飞,唐艳茹

(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国内众多高校纷纷设立了环境科学专业,以培养具备由化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等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环境科学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人才。在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环境科学专业属工学类,其上级学科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大类。除环境科学专业外,同属此类的还有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环境设备工程、资源环境科学、水质科学与技术。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大都是培养具备环境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掌握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规划和措施的高级技术人才,其核心是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

环境科学专业具有知识面宽、学科交叉性强等特点。我国近三分之一高校都开设了环境科学专业[1]。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需学习化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2],这些基础知识几乎占据了本科课程的一半以上的学时,使环境科学专业知识及实践教学课程的学时数被极大地压缩,限制了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普通高等学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率极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脱节[3-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科学类人才培养应迅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于2007年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并开始招收本科生,其最初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参考其他省属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制定的,并每两年修订一次。在保持学科基础扎实、充分考虑到环境科学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环境科学专业借鉴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理工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环保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长春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为2016版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新版培养方案增加了职业技能教育模块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并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而压缩了传统课程基础理论的学时,加大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以传统的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其主要弊端在于以下几点:

1.1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脱节,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而忽视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

在课程设置中,通识教育、数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课程占全部课程总学分的58%,而专业课程仅占总学分的30%,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极大地限制了其在社会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造成了环境科学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1.2 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仅占总学分比例的10%。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工作能力差,实践能力不足。

1.3 课程考核方式传统,不能有效地考核学生的创新力和动手能力

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数课程考核方式基本都采取期末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的模式,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决定了其总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导致了靠记忆学习而忽略动手能力的培养。

2 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理工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2.1 培养目标

2016版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其培养目标除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明确提出了培养能在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其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为应用型人才。

2.2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职业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综合实践教育组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总学分为16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课程比重为31%。在课程设置上,除数学外,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基本都包含了配套的实验课程,并开设了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等独立性实验。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在培养方案专业方向课程中设置了环境化学方向、环境管理规划方向和环境工程方向,由学生自选课程,总学分需达到25学分。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工程制图CAD、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等应用型课程,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所取得的成果计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分。

2.3 课堂教学中加大实践环节的培养

在一、二年级本科生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CAD绘图、化学实验操作及外语等方面的基础科研能力;在三、四年级本科生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控制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践能力,在毕业设计上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的能力。

自2016年新版培养方案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实践技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并有众多学生发表了科技论文。相信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将稳步上升,而理工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将进一步得到加大和推广。

3 结语

目前,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使传统的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正得到不断的探索。长春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理工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如何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如何因材施教、如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随着这些问题不断的解决,理工结合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会更加完善并得到大范围推广,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

猜你喜欢

学分应用型科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学分美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科学拔牙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