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创新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3-22董炜华战德胜王桂君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实验专业

董炜华,潘 琰,战德胜,王桂君

(1.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2.长春师范大学高教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2;3.长春师范大学教务处;吉林 长春 130032)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驱动力,是时代进步的源泉。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与社会应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同时,教育工作者须转变教育观念,破除学科、专业、课程间的壁垒,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真正融合,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培训,实现课程间内在融通,为学生提供优质创新创业发展空间和机遇,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1]。

地理学从时空结合的独特视角综合研究各种自然与人文现象,研究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问题[2]。地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地理知识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

1 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目前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本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观念进行。大部分同学遵循专业对口来择业,少部分同学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少数师范生毕业后没有从事教师行业,部分非师范生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进入基础教育行列。从事地理基础教育的人员主要为免费师范生、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和高校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结业生。其中免费师范生在地理基础教育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地理学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其余毕业生进入门槛较高,均需参与相关考试才能进入[3]。地方高师院校本科学生所占比例较小。过硬的教学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荣誉证书、优异的成绩、广泛的人脉关系等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竞争取胜的优势。与之相比,学校硬件条件不足、求职方法欠缺以及对单位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不了解在就业过程中所占比重较少。

地方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坚定的教育信念,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掌握扎实的地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地理科学思维方法及教师基本技能的高素质中小学教育师资,同时为社会培养本专业相关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近期,由于地理学硕士点的增加,社会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为高校和科研院所输送优秀毕业生也成为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能源危机、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和土壤污染与保护等许多问题,市场急需地理、资源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应用人才。高等教育应抓住市场需求,瞄准就业市场,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注重应用能力、实践创新意识的提高,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与人生规划,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对社会需求的响应,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与能力。

2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及原因剖析

在长春师范大学2013—2017级地理科学专业向在籍学生发放300份关于创新创业意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社会实践和就业意愿等内容的调查问卷,收回28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今后应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2.1 对未来毕业憧憬美好的“乐观派”

很多学生,特别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毕业还远,未感觉到就业压力,认为前途光明。约有50%的学生认为,师范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地理或其它课程教学工作。在校学习期间主要学习任务是学好专业基础知识,为将来从事地理教学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大部分学生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认为毕业后成为中学或小学地理教师是理所应当的事,特别是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觉得毕业后能很容易找到工作,回到家乡甚至去边远农村从事地理教学都是能够接受的。创新创业不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考虑的事情,本专业学生创业成功的机率很小。经济、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较大,这些专业学生可考虑此事。总之,这部分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更高的预期和规划,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2.2 对未来毕业充满迷茫的“悲观派”

有40%的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他们很多坚信考研、考公务员及其他系列资格考试是就业的最好途径。这部分学生学习劲头足,只顾读书应试,无心从事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这部分学生对未来有更高的预期和规划,但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2.3 有创业意愿,但不知如何准备的“迷茫派”

调查问卷中有10%的学生心存创业意愿,但不知如何准备,内心充满迷茫和慌恐,信心不足,想学习积累,但不知如何学习和准备,欠缺就业规划。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了解创业项目的前景和内容,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得过且过,企盼毕业时有好的机遇。还有部分学生信心不足。

目前,就业愿望与就业现实状况存在差异。高校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毕业生普遍存在缺乏实习或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过硬、不能马上进入工作角色等问题,这需要及时改进人才培养的模式,更好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因此,地理专业的学生要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实现更好就业。

3 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3.1 转变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观念,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教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学生教育理念的培养和形成。目前,许多专业教师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课外的教学内容,未真正将其融合到课程教学中去[4]。部分教师创新创业意识淡薄,认为学生就业创业与自己的专业课授课内容无关。另外,有些专业课老教师抵触创新创业教育。今后,应着力转变这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教师应改进以往的教学模式,扩大课时容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各环节融入创新创业内容,培养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就业与生存压力[5]。

鼓励通过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驱动教学。通过介绍地理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最新技术及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课内容的讲授上,可以结合专业基础知识,多给学生讲解本专业优秀创业的案例,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和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3.2 树立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提升创新创业意识

专业基础课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一、二年级的主要课程。在这些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传达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通过学习几门创新创业课程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这些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中,教师在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教程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树立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授课教师在专业课的备课和讲授过程中,与学生分享专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依据专业的特点,适当增加创新创业培养内容和成功创业案例,增强学生日后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3.3 实践教学活动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实践教学特别是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相比,更贴近实际,更能反映最新研究趋势和发展潮流。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既能巩固所学理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6]。目前,部分高师院校的学生存在重理论而轻实验、实训的思想。实验教学课上学生遵循教师讲解的实验内容,进行验证实验,实验结果唯一。部分学生课前不思考,上课时看同组其他同学做,自己不动手操作,不认真听教师讲解,对实习内容一知半解,观察、动手能力未得到充分锻炼,没能达到预期的实验、实习和实训的目标。

今后在实验、实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实验课分小组授课或导师制。师资不足条件下可采用分组实验、实训和实习制。每组学生6~8人左右。师资充足条件下,可采用导师制。多位导师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和实习。实验教学以创新为目的,开展创新性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实验。设计完成后,与指导教师协商实验设计的可行性。若可行,教师允许学生继续开展实验,否则重新设计实验。实验仪器及装置不事先安装好,由学生们自己组装,实验完成后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不唯一,同学们能够分析实验原因,寻找实验误差,探讨实验设计的优劣。实训和实习过程中,由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完成后与指导教师研讨其可行性,实训内容由教师讲解转变成教师指导提问、学生回答演示,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认识能力,启发其对理论知识的思考,培养其实验动手及创新能力。

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在选题、查找资料、设计内容、实施执行、总结讨论、评审、撰写报告和总结交流等过程中,逐步培养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创新实验和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潜能[7]。

地方高师院校应融入企业联盟,开拓更广的实习就业空间。积极与政府、学校和科研院所本着互惠的原则成立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经费及相关政策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应用创新和创业项目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认真分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创新创业类知识与日常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相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在创新创业教育大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需通过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内在规律、方法和内容,根据不同专业课的特点,培养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建立课内外相结合、实践创新与专业实践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推进高校与实习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等联合培养,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素质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合格大学生。

猜你喜欢

专业课实验专业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做个怪怪长实验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