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2019-03-22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经验建构结构

王 瑞

在中国,古代的故宫、万里长城、客家土楼,现代的鸟巢、中国尊、骏豪·中央公园广场等都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它们结构独特、造型优美、功能巧妙,让世人惊叹和称赞。不仅是建筑,还有桥梁、道路甚至是生活用品,都蕴含着结构科学,结构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简单又深奥,即直接又复杂。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动手造型的过程,一方面是构造物体,另一方面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可以说凡是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是结构游戏。这种游戏对幼儿手的技能训练和脑的思维能力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幼儿直接感知,获取经验,是提高科学认识的最有效途径。结构游戏不仅能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还能实现艺术、社会、语言、健康领域的目标,使幼儿在学习时获得多领域的发展和提升。结构游戏的价值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活动中合理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因此教师在结构游戏活动中适时得当的指导是发挥结构游戏作用的关键。

一、结构游戏前的指导

结构游戏前教师需要进行以丰富经验、创设环境为目标的教育指导,这是游戏活动能够正常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首先,已有的经验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结构游戏中的建构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活动中通过用眼观察,了解和把握事物的主体结构,通过动手操作,抽象或具象地表现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幼儿建构的内容是对周围事物的再现和创造,这源于生活中对周围的物体和建筑的较细致观察,这是开展建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建构游戏开展前,教师要帮助幼儿丰富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结构游戏能够玩起来。

例如,在小班《家》的主题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建构房屋。最初幼儿的认知和经验只停留在有一个屋顶、四面墙就是房屋。教师指导幼儿观看房屋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观察街道旁或自家小区的建筑特点、色彩和形状,并和其他幼儿分享,指导家长和幼儿一起讨论家庭房间的功能和用途。使幼儿的经验得到丰富,建构的房屋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具有功能性。

其次,充分的环境创设是结构游戏开展的保障。在结构游戏中,教师要充分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幼儿区角游戏的时间比较零散和短暂,为了保证他们能够完成自己创意的作品,教师要根据游戏情况调整区域开放时间,给予充分的场地支持,除建构活动区外,活动室、寝室、走廊等都可以成为幼儿游戏的空间,保证幼儿能够持续完成自己作品。

例如,幼儿在利用雪花片搭建城堡时,会不断地冒出新想法,不断完善已有方案,如城堡需要一个大花园,还要有喷泉、车库、酒窖、狗舍等。因此对雪花片的需求量就很大,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提供足够的雪花片,并按颜色分类收纳到透明的塑料盒子里,便于幼儿操作。将活动室的一角调整为建构场地,满足幼儿建构的空间需求。除上午区域开放时间外,下午的活动时间也给幼儿进行建构活动,帮助和支持幼儿推进活动的开展。

再次,丰富的活动材料是支撑游戏开展的条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建构区活动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来发展能力。结构游戏材料包括积木、积塑、胶粒、雪花片等专门的结构材料;纸盒、瓶子、挂历、画报等废旧物品和半成品材料;还有沙、石、木、水、土、雪、冰等自然结构材料。丰富多样的材料一方面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构材料的投放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即丰富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塑性原则及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原则。

例如,针对小班3岁幼儿年龄小、小肌肉发展不充分、建构经验低的特点,应选择大小适中、造型简单、易于操作的材料,如木制积木、海绵积木等,让幼儿初步感受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建构活动的乐趣。针对中班4岁幼儿已经初步获得大小和形状的认知,有一定的动作协调性,游戏经验增加,合作能力提高的特点。教师可以投放变化丰富的材料,如积塑、纸杯、纸盒等,促进幼儿探究能力和结构认知的提高。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可获得许多数学方面的知识,如数量的多少,高度和长度,上下左右的方位,宽窄厚薄以及对称等,使组合、堆积、排列各种形体的经验不断增强。大班5岁幼儿,他们认知经验丰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有强烈的意愿尝试寻找问题答案。教师可以投放多种结构材料供幼儿游戏中的选择和整合,如大型的纸壳、瓶子、瓶盖、吸管、热融棒、石块、盒子、线绳、盘子等。在探究和操作过程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穿套、编织、粘合等建构经验逐渐丰富。

二、结构游戏中的指导

结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积极的支持,有效的引领,才能使结构游戏顺利开展,使幼儿获得经验的成长和能力的提升。

指导策略一:做一名观察者,充分观察,找准介入游戏有效时机。充分细致的观察是教师指导游戏活动的基础。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分析幼儿的经验和不足,判断幼儿所需要的帮助,然后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指导策略。

例如,幼儿在用盒子建构“有趣的交通”主题活动时,初期幼儿一会将盒子堆高,加宽,一会又推倒,重建。活动目的性不强,意愿表达不明确。当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时,可以及时组织幼儿观察道路和交通,讨论交通的组成有什么,交通的参与者是谁,丰富幼儿的经验,教师的有效“干预”使活动有序、有趣进行。

指导策略二:做一名参与者,积极参与,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我只是教导、要求和限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力量,而不能成为一种儿童的力量。我必须和儿童们一起游戏。”教师在指导、观察幼儿游戏的同时,更应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用成人的智慧,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机智地引导游戏的开展和进程,同时协调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在“有趣的交通”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以市长的身份及时参与到游戏中,组织幼儿进行角色分工,目标建设,按照小朋友的意愿,成立道路设计院、汽车厂、公交公司、交通指挥中心等等,幼儿根据分工进行设计和建造,“市长”的身份提出规划意见和要求。教师的参与引导幼儿拓展思维,快乐游戏。

指导策略三:做一名支持者,提出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办法。游戏中不可避免地遇到“问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指导游戏的根本方法。将“问题”带入一个适合的情境中,是帮助幼儿深入开展游戏的助推器。这个问题可能是幼儿自我发现而提出来的困惑,或者是教师通过观察发现的幼儿游戏中存在的。教师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对某一重点或难点的思考,通过实践探索或共同讨论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从而推动游戏获得成功。

例如,“有趣的交通”活动中,因不同的分组,出现了一个问题,“汽车厂”建造的车辆很大很宽,“道路设计院”建构的道路不够宽,达不到双排车辆的通行,这时教师提出问题:“道路是为行人和车辆服务的,那现在车辆无法畅通的行驶怎么办?”幼儿开始讨论,有的说:加宽道路,有的说:建立高架桥和快速路,有的说:建议汽车生产商改版车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语言交流,同伴交往,活动的组织、分工、合作等能力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三、结构游戏后的指导

在游戏中,教师的指导非常关键,而结构游戏之后,必要的经验交流,成果分享,都是教师有效的指导方式。

一是有益评价。教师在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能只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作品的优劣,要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和激发学习兴趣为目标,给予幼儿正向的鼓励和欣赏。积极开展游戏评价能够有效地促使教师观察游戏的目的性,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游戏情况,及时地改进指导策略,帮助幼儿提高游戏水平。

二是有趣分享。教师可以开展班内的分享,也可以开展同学年不同班级的分享,还可以开展不同年龄的学习和分享,分享的过程会促使幼儿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改进的方案,不断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创意,不断地促进思维的发展。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不同,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也会有所不同,因个体差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开展游戏作品分享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经验交流,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分享了快乐。

三是有序整理。教师在一个主题活动结束之后,要对幼儿的作品电子存档,以便于分析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留存过程性资料。教师组织幼儿整理结构材料时,要组织有序,指令明确。如“请将所有蓝色的雪花片放到蓝色的长条筐内。”“请你每次叠起五个纸杯放到建构区的粉色柜子内。”……幼儿整理的过程中也是分类、归纳、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结构游戏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既要积极参与、有效指挥,又要给予幼儿自主游戏的空间;即要目标明确、大力支持,又要把握游戏的节奏和发展方向。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以一种敏感的、响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儿童进行互动,那么教师参与就能提高游戏水平;而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对游戏进行操纵控制,提供太多的结构性限制,或为教学目的而打断游戏,那么通常就会损坏游戏。”因此教师在指导结构游戏的过程中应讲究适宜的方式方法,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循序渐进,润物无声,有的放矢地开展指导。

猜你喜欢

经验建构结构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论结构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论《日出》的结构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