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巧妙渗透美育的策略

2019-03-22张艳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文本

张艳凤

在当前大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语境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代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文章很多,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存在美育渗透不够充分的问题,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感悟语文之美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探析美育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体会美、欣赏美,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美育的策略。

一、发现语文之美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小学语文之美无处不在

小学语文有着多彩的生命,内涵极其丰富,有慰藉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的人文之美;也有激情豪迈、婉约细腻的文学之美;更有贴近现实,耐人深思的生活之美……文本所蕴含的“美”无处不在。比如古诗中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韧精神,“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爱情怀;再比如记叙文《蒲公英》《第一朵杏花》等课文尽显的日常生活之美等等。只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现课文中处处都有美的印记。教师要从美育方面入手,将文本所渲染出的情绪表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心底感受文本蕴含的文化魅力。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传递基本语文知识及答题技巧,更是对文化精神内涵渗透,引导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精神交流,发现语文之“美”。

(二)发现语文之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小学生作为受教主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法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意志力也相对薄弱。实施美育渗透策略,将文本之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探寻美之所在,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师在上课时,要擅于运用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产生审美动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轻松地学到知识,受到美的陶冶,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美育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对文本内容产生美的联想,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之“美”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审美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组织教学,将课堂教学活动当成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引导学生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

(一)授之以“米”,烹出“佳肴”

语文教育的开展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时至今日,语文知识已经包罗甚广,有听说读写知识、现代汉语知识、文章知识、逻辑知识、文学和文化常识等”。很多内容看似编排体例稍显呆板重复,语言表述较为概念化,但如果语文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从教材中发现美、挖掘美,就能将美传递给学生。良“米”在手,切勿荒废,美在每一节语文课中皆可体现。首先,教师要深入教材,体会作者的情感,结合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提供给学生一个进入情境的阅读前提。其次,要琢磨教材的一字一句,引导学生体会文字之美。再者,要探究教材的主题之美,深入了解其对当时以及现如今的意义。比如在《生命的壮歌》一文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想出一些可以修饰蚂蚁的形容词,引导学生的情绪进入到蚂蚁的弱小状态,然后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蚁国英雄”的故事:草丛起火、蚁群被围、外层的蚂蚁牺牲自己的生命让内层的蚂蚁成功脱险,让学生体会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最有价值这一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之壮美。语文之美无处不在,教师应根据具体文本,指引学生烹出“佳肴”。

(二)授之以发现美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字、一句诗、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能让人体会到其美好,教师切忌仅将语文中知识的概念、定义教给学生,或是直接告诉他们美在何处,这不丢失了语文的美感吗?倒不如教会学生自己发现语文之美。结合分析不同文本的方法,教会学生分析文本内涵,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在考试时多得几分,而是学会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品味其文字之美。如,在学习《洞庭湖》时,教师不妨利用新媒体,播放一些和“洞庭湖”有关的视频或者音乐,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对诗人描绘的“湖光秋月”,展开真切的认识,这样也能够突破学生想象的局限性,帮助学生发挥自身潜力理解诗作主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体悟语文之美的方法,引起学生探寻课文的兴趣,自觉发现语文之“美”。

(三)站在学生的角度,一起欣赏美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能接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共同从课本那一板一眼的文段中发现美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此一言道出了语文教师如何将美渗透到课堂中的奥秘。师若不知学生为何而乐,怎能理解学生的审美需求,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蕴含的美呢?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欣赏美,使用能让学生听到、看到、感触到的事物来进行美育渗透。第一,要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与时代接轨,多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语言,站在同一高度欣赏文本,更容易发现美;第二,要将语文之美与学生特点衔接,根据学生的喜好,结合文本特点,通过多样灵活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主动体会、感悟文本,找到与学习内容相通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要将多媒体灵活地与传统板书相结合,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语文带给我们的美感。如,在学习《蒹葭》时,可以配乐哼唱,展现其音律美;在学习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诗人,对多媒体播放出的虚拟的“敬亭山”进行观赏,体会“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句所体现的感情。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的文章符合小学生成长需要,文质优美、寓理于情,是以美育人最好的文本。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的重要作用,从而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不断加强美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文本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