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打造长三角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

2019-03-21李国平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年4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网络化

李国平

【关键词】多中心  网络化  空间结构  大都市群  长三角区域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4.003

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下简称: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和最具活力、对内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创新与创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是我国沿海三大人口与经济高度密集区之一,目前正致力于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在2018年11月5日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需要促进人、财、物等各种要素尤其高端要素的高速、高效、自由流动,要求实现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以及空间资源等的优化配置,更要求探索人口、经济高度密集地区的优化开发模式来避免由于过度集中所造成的大城市病等城市问题,这些显然都需要优化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布局。根据相关理论分析,参照国内外大都市地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以及现阶段长三角所存在的空间布局和结构问题,笔者认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应着力打造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结构。

多中心网络化结构被认为是大都市区(大都市圈或大都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最为合理的空间结构,并被世界主要大都市区规划所倡导

在当今全球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持续增加和城镇密集区的大量出现是极为显著的特征,特别是受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影响,全球城市化发展表现出新的特征,即城市发展的区域化,城市空间和城市景观已经开始从个体城市走向都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带,metropolis)。一方面,城市的地域扩张不断向郊区扩散和再集中,形成多中心的区域城市形态;而另一方面,在区域范围内,城镇群体化发展,形成由多个核心城市组成的连续城市化区域,即大都市区(带)或大都市圈。经济地理学家斯科特(A.J.Scott)认为,全球资本主义发展正进入一个以强化了的区域化生产为标志的发展阶段,世界范围内由大的城市区域主导的斑块结构已取代传统的“核心-边缘”组织模式[1]。在世界不同地方,现代城市-区域空间发展表现出新的多中心趋势和特征。美国伴随城市郊区化而出现了郊区次中心,郊区次中心的发展促使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中心转化,Garreau将其定义为“边缘城市”[2]。而在欧洲,则在中心城市外围出现了密集开发现象,即影响全球的“新城运动”。在亚洲出现了McGee定义的“Desakota”,即“城乡融合体”[3]。城市发展在空间组织上,由传统的、等级性的中心地模式,向多中心、扁平化、网络型模式转变[4]。

近年来,多中心、网络化的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现象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在美国,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关注大都市区的多中心化现象[5]。而在欧洲特别关注由多个同等规模城镇组成的多中心城市区域[6]。国际大都市区域发展的经验同样表明,主要的世界城市区域,如伦敦大都市圈、巴黎大都市圈、日本首都圈等,都经历了由单中心扩张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模式的转变[7]。伦敦大都市圈的发展已经突破1944年大伦敦规划的地域范围(半径48公里),将东南英格兰地区纳入了伦敦大都市圈规划(半径100公里)。1995年的英国东南部规划,提出在泰晤士河构建30英里长的多中心发展轴线,它已经突破了1944年的模式。巴黎大都市圈同样致力于多中心发展,在1960年,《巴黎地区整治规划管理纲要》中就提出要建设卫星城以疏散人口、发展多中心城市结构,该纲要规划沿城市主要发展轴和城市交通轴建设卫星城市,1994年获批的《巴黎大区总体规划》强调了巴黎大都市圈的龙头作用,同时要求在整个巴黎盆地范围内通过设立多级中心,形成均衡的城乡聚居网络。日本从1958年到1999年先后制定了五次首都圈基本计划,从1976年第三次首都圈基本计划开始,就提出要改变首都圈东京都心一极依存的地域结构形态,历经了从环状三层圈到多核型、多核多圈、分散型城市圈的空间模式转变。为实现从首都圈东京都心一极依存(单中心集聚)的地域结构向分散型网络结构转变,实施了东京都市圈内都市空间与职能的重组,广域交通、通讯基础设施体系整治以及业务核心城市的培育与利用等重大措施。日本在首都圈地域范围内,致力于建设多个自立性都市圈和业务核心城市来改变东京中心区的单中心集聚,如多摩自立都市圈(业务核心城市:八王子市、立川市)、神奈川自立都市圈(业务核心城市:横滨市、川崎市)、崎玉自立都市圈(业务核心城市:大宫市、浦和市)、千叶自立都市圈(业务核心城市:千叶市),茨城南部自立都市圈(业务核心城市:土浦市、筑波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致力于疏解首都功能核心区以及主城区的非首都功能来降低开发强度,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和促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来实现多中心网络化发展。

长三角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存在严重的“大城市病”,而外围地区则发展不充分

长三角根据城市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可以分为三个空间尺度,分别是广域长三角、中域长三角和狭域长三角。广域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四省市,国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2017年總人口2.23亿人,地区生产总值19.5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7%、16%和23%。中域长三角,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2016年5月发布)所划定的范围,即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共26个城市,国土面积21.3万平方公里,2016年总人口1.4亿人,地区生产总值14.9万亿元,分别约占全国的2.2%、10.0%和20.0%。狭域长三角,包括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等16个城市,国土面积11.3万平方公里,2016年总人口1.1亿人,地区生产总值12.4万亿元,分别约占全国的1.2%、7.9%和16.7%(见表1)。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网络化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网络化社会新媒体广告的应用研究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基于HDS和CANopen多品牌PLC网络化控制实验平台搭建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空间结构SRT混合仿真试验技术研究
后三峡万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重构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