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2019-03-21孙丹宁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浪潮长镜头法国

孙丹宁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一、法国新浪潮电影简介

1958年,法国新浪潮电影开始兴起,他们深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反对过去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又被称为“电影手册派”或“作者电影”。主要是以表现个性为主的非政治性的电影。

二、《四百击》简介

法国新浪潮电影通常可以划分为三个流派:巴赞《电影手册》、“新浪潮”电影、“左岸派”电影。其中,“新浪潮”电影提出“作者电影”口号。即“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成为电影的制作者”。《四百击》就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四百击》是由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让-皮埃尔·利奥德、帕特里克·奥菲、克莱尔·穆里尔、阿尔贝·雷米等主演的电影,于1959年6月3日在法国上映。电影讲述了一个13 岁的私生子男孩安托万在学校和家庭双重冷漠对待下,开始逃课、撒谎最终走向了盗窃的犯罪道路。题目四百击出自法国谚语:Faire les quatre cents cuops.翻译过来就是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要挨四百下打才能消除灾难,怯除恶魔,变成健康听话的儿童。

三、从《四百击》分析“新浪潮电影”特点

(一)与政治无关

《四百击》是一个以13 岁小男孩为主角的故事,从普通人的生活出发,主人公并没有受到政治的压迫。整部影片只是单纯的以小见大,从个人反映整个社会的冷漠与浮躁不安。

法国“新浪潮”电影都具有非政治性的特点。“新浪潮”电影出现于1958年末,当时世界大战刚刚结束,长期战乱僵化的社会使得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处境表示迷茫和不安。所以本部影片更多希望能够回归真实,主旨也不是为了抨击政府或者黑暗的政治生活,只是通过描述某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和情感,使荧幕前的我们都能感同身受,取得共鸣。

(二)没有完整的故事结构

《四百击》中的主人公安托万是个内心渴望自由的小男孩,但在经历了学校的压迫又目睹了母亲和他人偷情的场景,给他内心造成了很深的伤害。在影片的最后,他因偷窃罪被关入了少管所,但他渴望自由,因此他从少管所中逃脱出来跑到了象征自由的海边,却陷入了一种迷茫和惆怅。整个故事没有明显的主线情节和充满戏剧化的冲突,由无关紧要的琐碎细节和逻辑性不紧密的生活片段构成,只是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和偶然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完整的故事结构,注重“生活流”。提到故事就不得不提起好莱坞经典叙事结构,它是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化的冲突,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步递进直至发展到结尾高潮部分,结局通常是大团圆结局,所有影片全都遵循同一个叙事结构。而“法国新浪潮”电影则通过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改变了经典叙事手法,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没有过多的冲突性和戏剧性,结局也不会刻意追求大团圆结局。

(三)具有真实性

《四百击》是特吕弗导演的半自传体性质电影,具有导演强烈的个人特色,符合“作者电影”特点。由于是根据导演自身经历改编,使得整个影片更加真实贴近生活,导演对于其中细腻情节的展示和情感的表达都非常到位。全程的镜头都只是一个第三视角的见证者,没有任何感情,不会通过运用镜头的不断变化视角来展现情节。比起爱运用蒙太奇剪辑效果的传统电影,《四百击》更像一个“纪录片”,真实的车笛鸣叫声、海浪拍击石头的声音、课堂的喧闹声都被真实的记录下来,没有任何改变和修饰。剪辑也较为简单,“长镜头”的有效运用更是力图真实展现拍摄场景,追求自然朴实的电影风格。

安德烈·巴赞曾说过:“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这句话通俗一点表示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新浪潮”电影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力图展现生活的本来面貌,取材贴近现实,没有完整的故事结构以及大量长镜头的运用都是为了体现真实性这一特点。而整部影片呈现的自然的风格更能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让荧幕前的观影者感同身受,反映真实社会状况。

(四)非专业演员的运用

《四百击》中安托万的扮演者是非专业演员让·皮埃尔·利奥德,而同时《四百击》也是他的处女作。虽然非专业演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演技训练,但是他们身上都具备着朴实自然的特点。没有受过机械训练的渲染让他们的表情更加真挚眼神更加灵动,而没有绝对的台词和表演形式给了演员更大的发挥空间。例如安托万在最后一个场景中奔跑到大海后的经典回眸,我们可以从他的眼神中看出对自由的渴望,但是真正追求到他所以为的自由后的迷茫和不安。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中许多导演都大量运用非专业演员,都取得了不俗的效果。非专业演员除了演技真挚自然以外,还可以很好的贴近电影主人公形象,体现现实主义和朴实自然的风格。如果演员我们过于熟悉,在观影的时候很难感同身受,将自己代入情节中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而不熟悉的演员更有利于观众入戏。

(五)镜头的特殊运用

《四百击》能广为流传的原因除了以上提到的真实性、非典型的叙事结构,自然少不了长镜头的运用,其中很多长镜头现在都被当做经典范例进行展示。

①影片开头用几个长镜头简单的拼接到一起,用黑白的画质展现了巴黎的一条条街道,以一首背景音乐铺垫整个开头,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氛围,同时又带有一种缥缈不定的意味。这也暗示电影发生的地点就是在这一条条街道内。

②第一幕场景用了将近长达一分钟的长镜头。镜头最开始起于一位同学在桌子上写字的手部特写,然后从桌子里掏出一张海报传递给前面的同学,镜头一直追随着传递的海报,最后海报传递到了主人公安托万的手中,被老师发现,镜头没有剪辑而是摇到讲台上的老师,随后镜头静止,安托万走到讲台将海报交给老师。然后镜头又追随着安托万的视角至他被罚站的墙角,随后镜头摇回讲台上的老师,老师走下讲台,长镜头结束。

影片第一幕的长镜头将一个完整的事件通过一个镜头就展示了出来,保留了故事的完整性同时又没有多余镜头显得累赘。这一镜头还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为后期暗示学校的过度管教做铺垫。

③放学以后男主人公和同学从教室走出,问同学莫礼锡新买的眼镜是不是偷的钱买的。这一幕也是一个长达30 秒的长镜头,镜头从男主人公出校门就一直跟拍,跟同学说完话后镜头依旧跟随男主人公的步伐朝反方向移动,随后静止,男主人公和同学走出镜头。

这部电影很少使用蒙太奇的剪辑手法,镜头全程都是随着男主人公的视角而改变,使电影真实性更突出,叙事手法简洁自然。

④《四百击》中最出名的长镜头就是整个电影的最后一幕,共由四个长镜头拼接在一起。

这四个长镜头共同构成了电影的结尾。最后定格在男主人公脸上迷惘的表情,也令人深思。到底是因为孩子顽皮而要“四百击”,还是“四百击”造成了一个品格有缺点的孩子,自由的方向究竟在哪,这几个问题也使得荧幕前的观众陷入深思中。

法国“新浪潮”电影打破了传统的蒙太奇剪辑手法,除了长镜头的大量运用外,还有场面调度的转变、跳接的剪辑手法等,都展现了“新浪潮”电影不同于一般电影的特征,更类似于纪录片式的叙事手法。

四、小结

通过对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四百击》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法国“新浪潮”电影具备着与政治无关、真实性、自然朴实、没有完整的故事结构、运用非专业性的演员以及剪辑手法和镜头的创新等特点,带有浓厚的导演个人特色。而“新浪潮”同样也给后世的电影带来很深的影响,是世界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新浪潮长镜头法国
法国(三)
法国(一)
开化长镜头
推动支付创新,中国银联引领支付科技新浪潮
浅谈实验影像中长镜头的运用与表现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早秋运动新浪潮
无线技术将掀起智能家居发展新浪潮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法国浪漫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