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观察

2019-03-21顾照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西沙氧氟沙星性肺炎

顾照华

社区获得性肺炎指的是在院外由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患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同时还会伴随出现咳痰和胸闷症状。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前会出现一些前驱症状,具体表现为鼻炎相关症状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也得到有效提升,大部分患者均能获得有效治疗并恢复健康[1]。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相关致病菌的耐药性的上升,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带来较大困难[2]。临床上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大多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其中莫西沙星作为新一代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能够对多数细菌产生强大的抗菌作用,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方面具有良好效果[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62.5±7.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为21~82岁,平均年龄(60.7±8.7)岁。两组患者均存在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同时肺部CT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炎症阴影,对患者进行痰培养检查,结果显示均存在相关致病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基础性治疗,针对患者症状采用对应药物或者治疗措施,具体包括化痰止咳、控制发热症状、药物镇痛等,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使用抗生素。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具体方法为连续静脉滴注,400 mg/次,1天1次。观察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40068,规格:250 mL∶0.4 g莫西沙星,2.25 g氯化钠)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静脉滴注,400 mg/次,1天1次,当患者各项症状得到缓解,停止注射莫西沙星,改用口服片剂,400 mg/次,1天1次。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10天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根据我国原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患者各项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原体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发热症状消失、各项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各项症状体征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为有效,患者病情无变化或者恶化为无效[4]。

观察患者细菌清除率。将细菌清除效果分为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和替换4种。其中,清除表示患者痰培养结果为阴性;部分清除指得是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两种以上的致病菌得到有效清除;未清除指得是患者痰培养结果依然为阳性;替换指得是患者痰培养结果中出现新的致病菌,需要进一步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其中治愈24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7%,其中治愈17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7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0.05)。

2.2 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对比

经过痰培养,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克雷伯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的清除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患者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2.5±0.7)d、(3.0±0.8)d、(2.1±0.6)d、(3.0±0.7)d;对照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5.1±1.5)d、(5.6±0.9)d、(4.4±1.1)d、(5.3±1.5)d,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各项症状的恢复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对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科发现炎症阴影,因此在诊断方面难度不大[6]。一旦确诊,就需要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针对性治疗。目前临床上大多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早期需要尽量选择能够有效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药物,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病情使用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属等细胞内病原体有效的药物[6-7]。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引起该病最主要的致病菌依然是肺炎链球菌,此外流感嗜血杆菌也经常见于患者痰培养结果中[8]。需要注意的是,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42%,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则高达70%[9]。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构成出现了较大变化,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非典型病原体如衣原体、支原体等不断增加。这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对应药物[10]。

表1 两组患者相关细菌清除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s,d)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s,d)

体温升高恢复正常时间 咳嗽咳痰消失时间 呼吸困难消失时间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观察组 2.5±0.7 3.0±0.8 2.1±0.6 3.0±0.7对照组 5.1±1.5 5.6±0.9 4.4±1.1 5.3±1.5 t值 -8.603 -11.826 -10.054 -7.610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临床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的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这两种药物都是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而莫西沙星为第四代新型氟喹诺酮[11]。莫西沙星的化学结构与其他氟喹诺酮存在明显差异,其抗菌谱得到有效扩大,能够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以及非典型致病菌在内的多种呼吸道病原体产生有效的广谱的抗菌活性,因此更加适合当前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改变后的治疗需要,尤其增强了对难治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耐药菌的疗效,因此临床上使用莫西沙星能够取得更加治疗效果[12]。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充分说明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细菌清除率。

猜你喜欢

西沙氧氟沙星性肺炎
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啥关系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疗效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用药效果初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