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认知测评及矫正对症状转归的影响

2019-03-21胡靖张家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连线精神分裂症量表

胡靖,张家秀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1.临床心理科,2.危机干预科,湖北 武汉 43001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复杂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且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部分患者甚至终生精神残疾[1]。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与社会功能损害关系密切[2]。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靶向与疗效评价,已从缓解临床症状转变为涵盖精神卫生健康及社会功能恢复程度的综合评估方式[3]。但抗精神病药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有限[4-5]。本研究通过认知功能矫正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认知功能改善对症状转归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康复期病情波动稳定,无先天性精神发育迟滞及脑器质性病变,能够完成系统的神经和精神状况检查,能够理解和阅读,受教育年限>5年,首发精神分裂症[6]。排除标准:①伴基础性颅脑疾病;②先天性智障;③伴恶性肿瘤;④存在其他干扰评估有效性的急性;⑤妊娠或/和哺乳期女性。患者采用抽签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20~54岁,平均(37.53±10.67)岁;平均病程(3.16±0.79)年。对照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22~53岁,平均(38.14±10.84)岁;平均病程(3.42±0.8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t=0.043、0.278 和 1.552,P=0.837、0.782 和 0.124),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培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0150518)治疗,起始剂量均为1 mg/次,1或2次/d,根据病情及患者耐受情况,7 d内增加至4~6 mg/d,并同时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加用计算机认知功能矫正治疗。计算机认知功能矫正主要针对患者注意力、认知灵活性、记忆力及社会认知方面进行强化训练,每项包含8~16个子项目,由易而难,治疗难度随着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逐渐增加,治疗频率45 min/次,1次/d,每周治疗5 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1.3 1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PANS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包括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及复合量表分,7分制打分(1=无症状,7=极度严重),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7]。

1.3.2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i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连线测验及韦氏智力测验(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WAIS-RC)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WCST、连线测验及WAIS-RC评估认知功能。WCST测验有4张刺激卡片和128张反应卡片,每张卡片的大小为8 cm×8 cm,卡片上分别以红、绿、蓝、黄4种颜色,画有1~4个三角形、星形、十字形或圆形。其中4张刺激卡分别画有1个红三角、2个绿星、3个黄十字及4个蓝圆的图片。要求受试者根据4张刺激卡片对128张反应卡片进行分类,操作时由计算机判断,只告诉受试者对错,不进行更改。记录被测试者的完成卡片总数(complete card total, RA)、正确分类数(correct classification, RC)、持续错误数(perseverative errors, RPE)、随机错误数(random error number, NRPE)及分类完成数(category completions,CC)。连线测试:一张纸上随意印25个圆,其中标上1~25,要求受试者按顺序把其连接起来,不能跳隔数字,观察连线所需时间。数字广度测试要求受试者顺背10个数字串,倒背9个数字串,按通过的数字位数计分,顺背0~12分,倒背0~10分;数字符号:给受试者画出1~9对应的符号,要求受试者在最短时间内给其他90个数字标上相应符号,正确记1分,错误不计分,总分0~90分[8]。

1.3.3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SES评估自尊水平,该量表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1.3.4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个人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 PSP)两组患者采用SDSS和PSP评价社会功能[9]。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87、19.478、23.720和31.520,均P=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8.256、5.984 和 8.786,P=0.021、0.000、0.000 和 0.000),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RA、RC、RPE、NRPE、CC、连线时间、数字广度及数字符号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A、RC、RPE、NRPE、数字广度及连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RA、RC及数字广度高于对照组,RPE、NRPE、连线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RA、RC、RPE、NRPE及数字广度及连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49、12.628、12.134、12.378、4.123和 7.465,均P=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RA、RC、RPE、NRPE、数字广度及连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9、2.069、5.114、7.030、2.102和 4.640,P=0.000、0.041、0.000、0.000、0.038 和 0.000),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n =48,±s)

表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n =48,±s)

总分 阳性量表 阴性量表 复合量表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75.48±9.12 52.29±6.31 19.14±1.83 12.06±1.73 23.52±1.68 15.41±1.67 6.72±0.68 3.32±0.31对照组 72.34±8.52 68.41±7.83 18.62±2.04 15.37±1.81 23.24±2.53 20.18±2.48 6.87±0.64 5.74±0.62 t值 1.743 11.106 1.315 9.159 0.639 11.053 1.113 24.187 P值 0.085 0.000 0.192 0.000 0.525 0.000 0.269 0.000组别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比较 (n =48,±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比较 (n =48,±s)

RA/次 RC/次 RPE/次 NRPE/次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65.37±7.23 89.74±9.18 24.39±1.16 28.37±1.85 32.78±3.85 24.21±3.02 40.21±3.67 28.56±5.39对照组 65.41±7.74 73.86±8.36 24.67±1.64 25.48±2.16 32.48±3.53 27.73±5.38 39.84±4.61 33.26±4.56 t值 0.033 8.861 0.966 3.922 0.398 3.953 0.435 4.612 P值 0.974 0.000 0.337 0.000 0.692 0.000 0.665 0.000组别CC/次 连线时间/s 数字广度/分 数字符号/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82±0.13 4.81±0.16 82.28±8.29 68.84±9.32 7.82±1.46 9.19±1.78 53.84±16.76 50.68±14.86对照组 4.86±0.15 4.83±0.17 82.55±7.58 75.52±7.26 7.91±1.85 7.76±1.64 54.33±14.72 52.24±13.67 t值 1.396 0.594 0.167 3.917 0.265 4.093 0.152 0.535 P值 0.166 0.554 0.868 0.000 0.792 0.000 0.879 0.594组别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尊水平和社会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ES、PSP及SD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ES、PSP及SDS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 SES、PSP得分高于对照组,SDSS得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ES、PSP及SDS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6、14.365和27.275,均P=0.000),研究组SES、PSP得分高于治疗前,SDSS得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DS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7,P=0.000),治疗后较低。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ES、PSP及SDSS得分比较 (n =48,±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ES、PSP及SDSS得分比较 (n =48,±s)

SES PSP SDS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25.69±3.89 30.14±4.17 39.89±6.82 60.68±7.35 17.45±2.18 8.18±0.89对照组 26.12±3.93 27.31±4.86 39.53±6.74 41.39±7.18 17.19±1.78 14.69±1.71 t值 0.539 3.062 0.260 13.007 0.640 23.397 P值 0.591 0.003 0.795 0.000 0.524 0.000组别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其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为1%,好发于青壮年,起病缓慢,表现为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病情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10-11]。认知功能研究在精神分裂症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认知缺陷早于精神病发作,涉及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障碍等多个方面,是社会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及回归[5、12]。目前,抗精神病药物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有限[2]。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通过不同领域多学科的协同努力,改变了如何概念化获取、处理和运用知识的方式。该领域也与临床实践高度相关,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矫正是综合了上述多学科的一种非药物认知治疗技术,已在多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的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认知功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直接预测因子[13-14]。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矫正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探讨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对患者临床症状转归的影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添加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整体认知功能得到大幅提高,与相关学者结果一致[15-16]。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针对性认知功能矫正改善了患者的注意障碍和警觉性下降,同时率除了无关的刺激[17-18]。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目标是使患者康复,而不仅仅是精神病症状的缓解。康复是一个涉及临床,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多维概念,广泛涵盖职业、教育和社会活动,实现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和独立生活。在本研究中笔者进一步观察到,随着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研究组的SES和PSP得分高于对照组,而SDSS得分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在认知功能改善的同时,患者自尊水平也得到改善,与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后有助于客观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认同与接纳程度有关;PSP得分升高及SDSS得分降低,说明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同时,社会功能水平也显著改善,这与国内外相关学者结果类似[18-19]。此外,社会功能水平可能与发病年龄、病程、发作次数及个性特征等因素有关。尚需大样本、多中心及系统随访的进一步研究评估。

综上所述,认知功能矫正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良好,认知功能改善对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连线精神分裂症量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快乐连线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快乐连线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快乐连线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快乐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