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室外互动创意设施在城市微绿地建设中的应用
——以成都高新区微绿地实践为例

2019-03-21周秋宇

绿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绿地互动式使用者

周秋宇

(成都高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1 引言

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成都市开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航程。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在城乡建设方面,正大力发展一批高标准化“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小游园、微绿地,优化园区生态,注重人文设计,构筑更多开敞空间。提高城市绿地高质量的设计和高品质建设营造,结合微创新,探讨通过互动式创意设施在小游园、微绿地中的运用,高水平建设一批可进入、可参与的“科技”微绿地。

小游园、微绿地面积在5000 m2以内,以点状绿地的形式均匀分布于城市之中,通过线状的绿道、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相连,被社区、单位及居住区市民充分利用。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坚持走“高端高效、集约集群、创新驱动、联动融合、绿色循环”的产业发展道路,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微绿地的品质与功能,寻求绿地打造的突破为契机,植入互动式创意设计,寄期望与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合,提升绿化空间的参与性与创新性,赋予绿化空间更多的使用功能。

2 互动式创意设施概述

互动式体验简单的来说是关注人的感受。比如用户A和B之间的一系列动作和行为的过程。早上A出门时碰到邻居,冲B喊一声“早”,B对A点头、微笑,说“早”,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而这个过程运用在室外景观设施中,则形成互动式创意设施。在绿化环境中,使用互动式创意设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愉快、趣味、兴奋的感受,则改善了原有基于基础环境的品质与体验。

3 绿地中植入互动式创意设施的需求

3.1 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住进高楼新居,然而“接地气”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因为除了小区内的绿地,城市街道空间中的休闲空间趣味设施较少,生活内容单调无趣。通过在绿地中植入互动式创意设施,满足就近居民的“情感体验”需求,让绿化场地更具“粘连性”,有更多交流的场所,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一是为小孩提供亲子户外实践的可能;二是为老人提供户外康体的绿地场所;三是为年轻人,提供休闲体验与表现自我,拍照分享的可能。

3.2 满足周边功能定位

互动式科技设施可以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共享和品质”,绿地中利用尺度适合的空间配置微小设施,满足市民在生态绿地中对科技创意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也可以提升城市绿地的整体形象。互动式设施的植入,要掌握场地的属性,融入场地功能之中。设施不是随意植入的,根据性质的不同,主要是植入到开敞空间或半开敞空间中,这样的空间更有利于人群的参与和互动。主题的把握也要与场地周边及场地本身的定位搭配一致。单个绿地内的互动式设施不能简单复制,需要融入场地本身的内涵,有设计感,创新性。

4 绿地中植入互动式体验设施的优势

4.1 提高绿地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微绿地的基底是静态的空间存在,当植入室外活动空间,填充互动创意设施后,周边人群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人们开始在这些微绿地中的开敞户外空间中活动,空间活力增强。互动设施本身是公共设施的一部分,服务于周边使用者,它除了自身的实用性之外,更多是满足社会交往的需求,人们在参与中与他人互动,交流,相互关爱与理解,创造更多“留”在微绿地中的可能。

4.2 满足使用者感官感受和创造力培养

微绿地内互动设施的公共空间,辐射范围大约在1000 m。使用者平时更多是周边工作的居住者及其家属老人和小孩在参与。据调查,儿童在大人的陪同下进入微绿地后,活动内容其实非常有限,儿童玩耍时,大人除了停留坐息之外,可参与性有限。因此植入互动设施时,需要考虑看护者与小孩的共同需求,幼儿在大人的陪同下,都可以在鸟语花香的环境中,体验设施的乐趣,考虑亲子的需要,考虑看护者遮阴的需要。这个参与过程,不但提升彼此的感受力、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还能与邻里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与玩耍、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断探索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看护者也可以边看护儿童,边参与互动与玩耍。

4.3 设施的利用更亲近自然和更具感染力

20 世纪60 年代,K.Lynch 从认知心理和环境感受出发,认为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依据物质空间环境而进行的, 而是依据他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城市设计的方法。在自然的环境中,植入体验设施后,使用者所体验的感受是与在室内感受不同的。人们与自然更亲近,可以在阳光中玩耍设施,更有利于身心发展。在奔跑中呼吸最新鲜的空气,触摸设施中喷出的水滴,感受设施、灯具或地面发出的光源(图1,图2),参与捕捉昆虫等等。 这种互动,不限于郁闭的空间独自玩耍。邻里居住者之间参与互动,更具感染力。

图1 通过灯光照射的趣味投影

图2 发光地面跑道

5 互动式体验设施的设计

5.1 设施需体现地域文化

每个地块都有自身的意义与文化,植入的设施也不是放之四海皆准,避免雷同的设施在不同绿地空间中出现。室外设施主题可以是为了体现环境教育、动植物科普、亲水互动、光影互动等,融入微绿地整体文化。设施的造型需更多的体现地域文化,将互动式体验设施与场地整体文化相互融合。没有文化内涵的设施,可以说是没有生命力的,是缺少灵魂的。通过地域文化来体现设施主题创意,既可以因为独特的文化使得设施得以彰显,并以此提升环境的品味,同时,地域文化也得以体现和传承。通过科技创新设施植入绿地,提升绿化空间的场地的活力与创新氛围,使原来纯景观的氛围更有人性化。

5.2 注重设施的功能、色彩、材质

互动式设施的功能因场地需求而异,它不同于室内环境。不仅仅只考虑设计产品本身,还要清楚了解使用者在空间的基本需求。无论是造型、材质、色彩还是体量大小、空间关系,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都要从整体出发,同时考虑科普教育的宣传,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提升绿色空间美感。

5.3 设施的创意与安全防护

创意的实施过程就好比“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过程,作品想通过“象”让人有“意”共鸣,就需要努力通过“系统印象”达到“设计模式”和“使用者模式”的一致性。考虑到使用者大多为小孩或老人,在设计中除满足基本功能与美感外,还要考虑设施对人的安全性。在运动健身及儿童器械的设计中,创造更多接触、平衡、跳跃、爬行的可能,让身体与环境产生更多的互动性,但同时需考虑,攀爬设施上下楼梯、扶手高度、弧度、 材质转角不能有坚硬或刺手区域的防护措施。 看护者使用的座椅需要有靠背,坐凳不能太硬。设施周边有廊架或者大树遮阴避雨等,满足安全性、实用性、舒适性和坚固耐用(图3,图4)。

图3 儿童活动结合地形塑造

图4 建身设施结合跑道

5.4 设施的网络信息互动

传统造园方式更注重地形空间营造、游线组织以及停留空间设置,往往忽略了使用人群的互动参与性,使得此类游园平乏无趣,使用率较低。现代人的城市生活离不开手机、平板电脑等操作平台。为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服务,在绿地营造互动式体验设施的过程中,尽可能创造舒适的环境,如城市空气质量监控(图5),提供免费共享城市网络,方便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图6),城市无线Wi-Fi的条件(图7)。其次,构建城市微绿地公众号,游览服务、智慧教育、动植物科普、信息查询及交友沟通等丰富功能的界面信息。有条件的园区可在入口设置解说标志牌、印制二维码图案,利用现代科技,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管理数据库,为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体验。同时,在绿地中还可以提供LED显示屏等用户体验的智能化信息互动设备、空气质量监控、 广告终端、多屏幕联动,创造人屏互动的可能。

6 互动式设施在实践中的应用

微型绿地的设计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所用”的原则,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贯穿设计的始末。结合实际参与者的使用需要,植入了一系列互动式设施、设备,让原有无趣的绿化空间变得生动有趣。使停留者在微绿地中感受到舒适的氛围,有充电设施,有无线WiFi(图8)。 结合使用者停留较多的建筑设计,将互动设施售卖亭、咖啡屋、休闲坐凳等融入建筑灰空间,在合理植入涉及“文、体、商、旅”的同时,让空间更具活力(图9)。通过互动设施的融入,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微绿地的质量和品质,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使人在城市绿化小空间中有更新的体验与感受。但不得不指出,这种尝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应将设施的种类和功能再细分化,更深入分析周边使用者的年龄层次,性别比例,使用真实需求,而不仅仅站在城市建设者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在未来的实践中更以公众参与的原则去植入互动式设施。在微绿地营造过程中,构建城市统一微绿地公众号,并在入口设置解说标志牌、印制二维码图案,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管理数据库,添加游览服务、智慧教育、信息查询及交友沟通等丰富功能的界面信息;注入增强现实科技(AR),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操作平台,为市民带来更好的服务。

图5 PM2.5适时监控

图6 充电设备

图7 WiFi接收器

图8 微绿地中运动设施结合充电装置

图9 儿童设施及体育设施植入

猜你喜欢

绿地互动式使用者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售楼处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初中美术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走进绿地
抓拍神器
梦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