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障生“生活化”语文教学探析

2019-03-20陈丽琴

关键词:智障教学内容生活化

陈丽琴

【摘 要】

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书本世界”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智障学生先天心理缺陷和行为缺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能力差,语文学习困难。从智障学生认知特点和社会适应性来讲。对于智障学生的教育就是要采取生活化的教育模式,通过生活化式的教育使得智障学生更快的、更加有效的融入到社会当中以及回归社会。其实生活化教育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环节对普通教育的一种转换手段,通过生活化让智障学生更快的了解到知识点,使得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智障生“生活化”语文教学极具价值与意义,本文就对生活化语文教学进行简要的探析。

【關键词】

智障学生 语文教学 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模式相比于普通教学模式会有效的帮助智障学生很好的在当今社会中生存下去。生活化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去总结出教学观点,再将这些观点传授于智障学生。智障学生与正常学生是不同的,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而此时教师就是最好的良药,要让他们感觉到虽然自己存在生理上的缺陷,但是通过教师的生活化教学可以找到发光点。而且智障学生的行动能力相对较差,并且综合能力水平不高。所以,在对智障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时要更加注重对本身缺陷的了解。最为主要的是对智障学生的思想探索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更快的适应社会。

一、制定并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育时,应该在提前做好教学安排以及教学内容,每个智障学生的患病程度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制定教学计划的一定要充分的考虑这一点,不能按照每个人的学习能力都一样的标准就制定计划。智障学生的智力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智力的受损情况的多少去制定计划。例如智力受损较低的群体就可以适当的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前面提到的要把社交能力以及思想能力放在首位。智障学生的情况是既复杂又特殊的群体,教师要极大的程度上去了解智障学生的心理活动,不得盲目教学。智障学生的情感态度与生活态度会随着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时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融入一些生活元素进去,引导学生并使得学生产生积极的生活理念,帮助智障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技能积极生存能力。

智障学生的教学首要目标无疑就是掌握生活常识和技能,自己可以尽快的独立生活,去适应这个社会。因此选择教学内容一定要尽量贴合实际教学需求,并且教学一定要细化,一定要避免大面积讲解,通过细化知识点让智障学生慢慢的接受这种教育模式,循序渐进的、逐渐的让学生熟知更多事物。接近着再教智障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最开始就是先学会如何怎样与人交流是最妥当的。可以先让他们学会造句,语言训练等等内容。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会深受学生的喜爱,会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智障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语文与生活事紧密连在一起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语文知识,而语文知识中也有很多生活元素,所以教师在教授智障学生的时候要多发觉书本中的生活化元素,使得智障学生可以体会到两者之间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教他们识字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的使用,例如洗脸洗手这一生活小事,教师可以在一旁指导学生。不过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要逐渐的让学生接受这件事,去营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画面。还有就是教授他们一些动词时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办法让学生更快的了解,例如“开、关”这两个动词我们大可让学生去开关门、开关灯去体会这两个动词,又如‘跑、打、跳等动词教师是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内体会这些动作的,具体实施可以表现为教师发号施令学生去根据命令去找到自己该做的动作。这样就会生动具体的体现出一个动词,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与生活技能。

三、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旧的传统教育由于脱离了生活实际,学生只是盲目地“死读书,读死书”,不懂得联系生活来学习。这样的学习只是生吞活剥的。而对于我们的弱智学生,更加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细心留意自己身边的事迹或生活体验,将这些事迹和体验运用到语文学习中来,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习的乐趣。智障生由于致病原因、智力损伤程度各有不同,个体行为表现、言语发展、学习效果、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大。如何将语文教学融入他们日常生活中,使其能做到学有所用,始终是我国发展智障儿童教育的宗旨。具体而言,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精髓之处,所以这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对于智障学生的教育是有着直接作用的。如教“开”“关”时,联系室内环境,让学生做做“开灯”“关灯”“开门”“关门”的动作来帮助理解;教“走”时,请学生边听口令边表演怎样正确走步,学生个个雀跃,也乐于参与;又如教“玉米”时,则可以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外形、颜色,摸摸质感,尝尝味道。这样,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智障学生在这样亲切自然的学习中学到了知识。此外,教学时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娱乐活动,去提高智障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同时又能增加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角色扮演,让每个同学都扮演一个角色并对话,这样可以间接的锻炼智障学生的语言应变能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多参观自然景象,体验自然万物的和谐,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还学习了语文知识。这种知识与生活的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与学习间的协调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到知识。

生活化教育模式是目前教育智障学生最为有效的方法,并且对教学有着重大意义,可以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到语文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又熟知了社会上的万物以及提高了自身的生活技能。智障人群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他们,尤其是对智障学生的教育要坚持到底,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更好的生活,使智障群体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和和谐。

【参考文献】

【1】周娟.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6(4)

【2】金小义.智障儿童生活化语文教学策略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14(7)

【3】张海娟.智障学生语文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下旬),2014(8)

猜你喜欢

智障教学内容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让智障儿童喜爱上美术课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为智障孩子撑起一把青春伞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