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03-18李萍

甘肃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培养

李萍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1—0117—01

高中阶段是学生奠定知识基础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比较复杂,尤其是在数学学科方面,综合性与逻辑性尤为强烈。数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理科学科的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将数学学科学好,才能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无论学生学习哪个学科,只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本学校的学生基础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 重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往往会转移到教师教学的科目上,因此教师更应该重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学习知识基本上都是习惯性地依赖教师讲解,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法,平等对待学生,不断地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只有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从而将这种信任转移到课堂的学习中,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相反,假如学生不喜欢教师,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就可能会处处与教师作对,或者是开小差影响教师正常开展教学,这样一来就不利于教师教学,同时学生对数学学科也渐渐失去兴趣。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实现。

二、 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导入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在新课导入中巧妙利用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并未重视新课导入环节,通常的做法就是直奔主题,导致整个数学课堂的效率十分低下,课堂上学生也不愿意与教师互动。为此,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当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教学《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学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由此教师就可以这样来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知道,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 那么, 经过一点P的直线 的位置能确定吗? 过一点P可以作无数条直线a,b,c,…易见,答案是否定的。这些直线有什么联系呢?由此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且知道它们都经过点P;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那么应该如何描述这种“倾斜程度”的不同呢?由此便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紧接着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三、通过多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

数学学科包含大量的图形、符号与数字,单纯地依靠板书设计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教师也应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由传统的板书教学转移到多媒体教学,能夠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比如在教学《抛物线》时,其实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数学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研究运动场上的抛物线去体会具体情景中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说教师为了刺激学生感官,在课堂开始之前播放一段关于“NBA”的简短小视频,然后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投影“运动场上的抛物线”。最后让学生联想运动场上还有哪些抛物线?抛物线解析式有哪几种形式?如何选择适当的形式使解决问题的途径简单?函数中如何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问题。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并且穿插小视频,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重视结合高中生的性格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提高数学学科综合水平,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

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