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中传统文化修养的思考

2019-03-18

成功 2019年2期
关键词:政德清正廉洁领导

李 燕

中共巧家县委党校 云南昭通 654600

政德顾名思义就是政治层面的道德,主要与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品德等存在紧密的联系。纵观我国社会发展历史,政德建设受到广泛关注,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德治建设,认为在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过程中应该将德治作为核心,提高从政者的自我道德修养,在政治体系内部营造优良的政治生态基础,推进国家治理工作逐步向着现代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1]。在具体开展领导建设政德建设过程中,首要工作是对政德的内涵进行分析,把握新时代政德建设的新内容,明确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主要方向。具体解析,政德就是在国家领导干部体系内行使公权力的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这一职业道德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涉及到从政人员的政治品质、思想状态、道德品行等,在对国家公职人员实施有效领导和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只有落实政德建设,才能使领导干部认识到自身责任和义务,严于律己,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并提出领导干部应该将“明大德”作为自身从政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在开展各项政治工作时始终坚持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守公德”作为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过程中所坚守的理想信念,确保领导干部能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中践行公仆思想;将“严私德”作为必须坚守的工作底线,确保领导干部能在从政生涯严格按照工作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廉洁修身,克己奉公,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重要构成元素,政德理论也成为每一个领导干部在从政生涯中需要坚守的政治信仰和行为操守[2]。所以新时代在全面推进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政德建设的重要性,并尝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提高领导干部的传统文化修养深入开展政德建设工作,争取能取得理想的政德建设效果,为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传承“天下为公”思想确立政德原则

我国传统文化修养体系中有天下为公的思想,认为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必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到首要位置上。“天下为公”的思想最初是由孔子提出的,其主张人必须具备公共意识和公德意识,只有社会上的个体能认识到自身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合理处理家国关系,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康有为也提出“天下为公,理至公也”,要求上至君主下到各级官吏,都应该在开展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坚持天下为公的思想,将为人民谋福祉作为自身工作责任和准绳[4]。孔子提出的“天下为公”社会思想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追求,将其作为指导思想构建政德原则,能增强政德建设的科学性。

从理论角度加以解析,在我国相对落后的封建社会都能坚守“天下为公”的官吏政德建设原则,那么在思想开放、国家富强、人民当家做主的当今社会,更应该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开展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工作中,将传承“天下为公”思想作为政德建设的首要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各项政德建设工作。具体来说,以“天下为公”为主要思想确立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原则,主要工作就是要深入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能始终保持为人民负责的历史使命感,面向国家和社会行使权力,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做贡献。简言之,中国共产党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始终在工作实践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按照人民的思想和人民的委托开展各项工作,有效遏制以权谋私和腐败问题的出现,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争取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唯有如此,在先进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原则的作用下,通过合理传承和落实“天下为公”的传统文化修养,就能推动我国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党和国家的反腐倡廉建设也会获得新的发展成效。

二、践行“清正廉洁”思想树立政德规范

“清正廉洁”是传统官德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此为思想指引加强领导干部传统文化修养,并引导他们践行“清正廉洁”的政德规范,能使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5]。从传统文化角度对“清正廉洁”进行分析,发现在宋代吕祖谦撰写的《官箴》中就存在清廉思想,他认为为官者的行为规范为“清”、“慎”、“勤”,并且将清廉放到三个要素的首要位置,主张清廉的优秀品德是每一个为官者所应该具备的首要道德素质。纵观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历史,在官场演变过程中,清廉是重要的影响元素,并且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者都高度重视官吏的廉洁建设,如唐太宗时期皇帝会亲自过问地方官的任免、朱元璋时期提出严格惩治贪赃枉法的官吏。由此能看出,“清正廉洁”在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在现实社会体系中,虽然官场的“清正廉洁”需要通过集团意志呈现,但是受到权力个体性特征的影响,“清正廉洁”更多的应该从领导干部的个体行为表现出来,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方面要坚持公正性、有效性等思想。基于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实践活动中,为了确保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够正当合理的运行权力,建设“清正廉洁”的政德规范,就应该从“清正廉洁”入手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修养,使领导干部能够深刻领会“清正廉洁”的思想内涵,进而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能始终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国家建设做贡献[6]。在基于“清正廉洁”文化思想推进政德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传统文化思想与我国新时代先进指导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借助“清正廉洁”的文化思想对领导干部实施感染和熏陶,而通过要求领导干部坚持党的领导,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从时代角度加深对政德规范的理解,进而明确自身参与行政工作的主要方向。换言之,面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只有在推进领导干部政德规范建设的过程中,批判的继承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提高领导干部的传统文化修养,确立“清正廉洁”的政德规范,才能将“清正廉洁”转变为领导干部的行为标准,使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能表现出较强的人格感召力,对腐败行为形成相应的威慑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进而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确保新时期我国社会建设工作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果。

三、谨守“严于律己”思想落实政德要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政德必须将私德建设作为前提,只有领导干部认识到私德建设的重要性,能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在参与行政工作的过程中,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廉洁修身,在处理事务过程中明辨是非,才能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从传统文化角度对私德建设进行分析,能看出在我国传统官场文化体系中,“严于律己”是较为重要的政德要求,主要内容是高度重视为官者应该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从思想道德层面不断推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造。这既体现出对从政人员品德修养方面的基本诉求,也是为官者自身高尚道德情操的具体体现,甚至与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存在紧密的联系。在《礼记·大学》中就提出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应该坚持“修身为本”,为官者更应该将修身律己作为行为准则,只有真正践行修身克己的思想,才能实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为官目标[7]。那么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修养的同时将严于律己作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特征,学习先进经验,从多方面对严于律己政德建设工作进行探索。首先,要加强对传统政德思想的学习,以先进的政德思想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确保自己能在从政工作中始终保持较高的道德情操,将为国家和人民谋求福祉作为自身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其次,要确保在从政工作中做到自重、自省,尊重自己的人格,保证人格的纯正性,并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反省,以此通过道德层面和政治层面的自律强化道德修养,坚决避免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地行为。最后,要坚持慎独的工作原则,即使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守底线,始终按照道德标准和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8]。在领导干部公正工作中,借助慎独的力量,能保持高度的道德觉悟,实现道德目标,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官员,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此,在推进我国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过程中,谨守“严于律己”的传统文化思想,对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要求进行明确和落实,就能逐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政德修养,使他们面对官场的种种诱惑不至于出现信仰迷失和道德失范的现象,做好人民公仆的工作,为社会发展、国家昌盛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新时期在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过程中,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国官场政治建设方面的重大课题,也是需要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深入实践探索的问题。因此,共产党在深入推进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时代元素和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政德建设的内涵,在继承传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争取发挥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重要作用,打造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加快我国政治建设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政德清正廉洁领导
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践行路径探析
清正廉洁得民心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清正廉洁作表率”评论之一
本色做人,初心为政——“清正廉洁作表率”之二
习近平政德观探析
讲廉洁 重家风 构建公司清正廉洁的为业环境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