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2019-03-17俞冰鸿杨菊红单春艳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低氧生长因子氧化应激

俞冰鸿 杨菊红 单春艳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肾病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研究所 30007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是睡眠时上呼吸道狭窄引起的呼吸紊乱,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患者自觉憋气甚至反复被憋醒、白天嗜睡等症状。目前认为OSA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紊乱,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致盲因素。随糖尿病患病率增加,DR患病率、致盲率亦在增加[1]。研究发现,OSAS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就此方面的问题展开综述。

1 OSAS与DR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

Altaf等[2]对230例T2DM患者的横断面研究发现,OSAS与视力受损性视网膜病变(包括增殖前期DR、增殖期DR、黄斑病变、视网膜光凝史)、黄斑病变独立相关,进而首次对其中的199例患者进行中位数为43个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OSAS与晚期DR(包括增殖前期DR和增殖期DR)发生相关,是晚期DR的独立预测因子。

Chang等[3]通过检索西奈山数据系统,对入选的317例OSAS合并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重度OSAS相对轻、中度OSAS可使DR、增殖期DR、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病率升高2~3倍。

我国学者通过对多中心880例住院T2DM患者的横断面研究发现,在调整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后,OSAS相关的呼吸参数——血氧饱和度小于90%与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大量白蛋白尿独立相关,但OSAS严重程度与是否患有DR、增殖期DR并没有相关性[4]。而该研究小组此前的另外一项研究发现,OSAS相关的夜间最低氧饱和度与增殖期DR独立相关[5]。

Leong等[6]的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15项横断面研究),包含2 731例患者。结果显示,OSAS与DR相关的证据并不足以使人信服。他认为OSAS与DR相关的原始研究在研究人群、OSAS与DR诊断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存在异质性,因此会对结果的说服力造成一定影响。另外,该研究组对OSAS相关的呼吸参数——夜间最低氧饱和度与DR相关的3项研究,包含448例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夜间最低氧饱和度与DR相关。

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OSAS与DR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视网膜在黑暗中需消耗机体单位体积最大的氧量供能,OSAS相关的慢性间歇性夜间低氧可能在DR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

2 OSAS与DR发生、发展相关的机制探讨

2.1 氧化应激 OSAS相关的氧化应激是由于促氧化物及抗氧化物比率失衡所致。慢性间歇性低氧是OSAS最主要的病理生理特点。低氧引起线粒体功能紊乱,NADPH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解耦联,共同导致活性氧簇产生增多[7]。低氧还可使二酰甘油水平升高,激活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参与氧化应激损伤。另外,低氧与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8]。血糖浓度升高通过氨基己糖途径、多元醇代谢途径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堆积、蛋白激酶C活化,加重氧化应激损伤。氧化应激主要由活性氧簇介导,活性氧簇上调低氧诱导因子表达,导致多基因表达产物如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增多[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及新生血管的生成,在DR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素-1是OSAS相关的低氧导致血管炎性重塑的主要因素,可能通过低氧诱导因子-1激活核因子-κB启动炎性反应,通过内皮素受体B信号通路,参与低氧引起的葡萄糖代谢紊乱,同时还参与星型胶质细胞的增生[10-11]。同时,活性氧簇还可直接损害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质、脂质,改变生理性代谢通路,导致内皮细胞、周细胞、神经细胞损伤凋亡。氧化应激引起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导致多数视网膜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生化缺陷,神经节细胞及内核层神经元凋亡,小胶质细胞激活,加快DR进展[12]。

2.2 炎性反应 OSAS患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处于促炎性反应、促血栓形成的表型,血循环中炎性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溶性黏附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升高[13]。研究发现,OSAS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单核细胞活性氧簇、黏附分子表达增多[14]。中、重度的OSAS患者嗜中性粒细胞凋亡受阻。γδT淋巴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及毒性作用增强,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IL-8表达增多,抗炎因子IL-10表达减少。随着OSAS严重程度的增加,CD8+T淋巴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及细胞毒性增加。炎性因子刺激炎性细胞增生趋化,介导白细胞的黏附聚集,共同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通透性增加,血管痉挛,微血栓形成,微循环闭塞,局部缺血、缺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多,新生血管形成,出现增殖性病变。除此之外,炎性反应还可诱发并加重胰岛素抵抗,促进DR的进展[15]。

2.3 血流动力学异常 OSAS相关的呼吸暂停、微觉醒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压升高。呼吸暂停后的高通气可使血压升高,最高可达240/130 mmHg(1 mmHg=0.133 kPa)[16]。视网膜动脉对高血压的反应是血管痉挛、变窄[17]。夜间血压骤然升高,超过了视网膜血管的自动调节范围,可能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剪切应力,参与破坏血管壁的结构,促进微动脉瘤的形成和血管壁的渗漏。呼吸暂停使颅内压升高,研究发现,OSAS患者眼内压升高、昼夜节律发生变化[18]。高颅内压、高眼内压及其节律变化可能对筛板区产生一定的剪切应力,视网膜循环血量减少,视神经轴浆阻滞,转运异常,从而导致细胞代谢受损,视神经损伤。慢性神经病变导致神经节细胞形态学、神经递质、突触功能改变,最终导致神经元丧失。OSAS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机械损伤可能加重视神经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加快DR进展[19-20]。

2.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 OSAS患者RAS激活[21-2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为RAS系统的中间代谢产物,除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外,其非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还包括促进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生成,从而增加单核细胞的黏附,导致内皮损伤;引发周细胞凋亡,导致血管渗漏;诱导细胞因子增加,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调节细胞和血管的生长;增强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23-24]。DR患者眼内及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肾素原、AngⅡ浓度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此,OSAS患者RAS激活可能引起内皮损伤,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形成,视神经损伤,促进DR进展[25]。

3 OSAS与DR的治疗

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是成人OSAS的首选及初始治疗手段。研究发现,其能改善OSA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改善 OSAS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并可能减少伴中、重度OSAS的T2DM患者晚期DR的发生[2, 26]。另外,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睡眠面罩,通过降低黑暗中视网膜光感受器需氧量,改善DR相关的微血管病变及视功能,可能用于伴OSAS的T2DM患者,延缓DR的发生及进展[27-28]。

4 结语

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OSAS与DR的发生、发展相关,但绝大部分为横断面研究,尚不能证明二者的因果关系。此外,二者相关机制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机制方面的研究以及治疗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期开发新型诊疗技术及诊疗模式,更好的防控DR。

猜你喜欢

低氧生长因子氧化应激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
小G蛋白RhoB在低氧激活巨噬细胞及功能调节中的作用*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