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课堂”教学模式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19-03-16黄业伟向泽敏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雨课堂题目化学

黄业伟,向泽敏

(1.云南农业大学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食品化学是一门在国内外食品学科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1],不仅从化学角度研究食品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和营养性质,而且要求在分子水平上认识、掌握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等方面的变化[2]。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食品中的水、糖类、脂类、蛋白质、酶、色素、风味物质等理化性质及其营养与安全性,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化学、动植物学、物理学、微生物学和毒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3]。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的是理论讲解、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较薄弱,同时对于灌输式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此外,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涉及面广、教学内容相对繁多,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容易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兼顾新时代学生的个性,是食品学科乃至当代高等教育重点任务之一。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研发的一款智慧教学工具,是一种基于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雨课堂可以使教师教学所用的PPT和微信融入,通过虚拟课堂和实体课堂结合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中进行有效互动[4]。教师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修正教学进度和教学难易度[5-7]。

课堂上学生看手机俨然已成为现代高校课堂中的普遍现象,尽管不同高校出台规定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教室或在墙上放置手机袋,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云南农业大学于2018年4月开始对全校教师进行雨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在全校范围不同学科进行雨课堂教学探索。针对食品化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当代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笔者探讨了基于雨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以提高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8-10]。

1 食品化学教学中雨课堂的使用流程

雨课堂在食品化学教学中的主要使用流程如下:教师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并推送主要知识点;课堂教学中同步教学课件并对重要内容开启课堂测验;课后作业推送及完成率统计。此外,雨课堂还可以在课前学生进入教室可使用扫描屏幕动态二维码的方式进行考勤统计,避免未到课同学虚报考勤,同时对课堂测试题的正确率进行快速统计。

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使用雨课堂程序中的功能,同时对食品化学各章节知识点进行逻辑、系统梳理,对各项功能做到熟练操作,避免因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而影响教学进度。

2 食品化学中雨课堂的应用

食品化学课程每章节知识点繁多,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将教学内容逻辑化、系统化,同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于交叉学科的内容,例如蛋白质、脂肪的分类等可以简略讲解;对于课程大纲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如酶促褐变及酶的催化反应动力学等相对抽象的内容,需要详细讲解并补充随堂测试题进行反复强调,甚至在课后作业中及时布置相关题目。借助手机微信,将枯燥、繁杂的教学内容分散化,利用动态演示、视频等多种形式在课前进行展现。在系统把握食品化学教学内容的同时,延伸教学空间,使课程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上,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能够被任课教师快速评估。需要注意的是,授课教师需要严格控制课堂讲解各知识点的时间,避免因课堂互动而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1课前预习任务推送雨课堂的课前推送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具有积极作用[11]。课前推送的资料形式多样,包括语音、视频、图片、文章等。例如,在讲授绪论章节时可向学生推送新兴食品材料的图片,并让学生搜集自己身边见到的新型食品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推送食品化学研究范畴的简略图,让学生每人选择生活中的食品材料进行归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食品学科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不同形式的预习资料推送给学生,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对于科研兴趣浓厚、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推送相关学术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思维能力。对预习人数的统计,教师可通过软件功能及课前预习题的检测等方式查看学生预习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并作为考评指标之一。

2.2课堂互动雨课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手机+课件+板书”的形式,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12]。通常情况下,由于采用大班教学,教学过程中提问通过点名的形式进行,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授课教师往往只能了解少数学生的掌握情况,而无法及时、快速地掌握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中的难点或疑问点,学生可以通过弹幕的形式匿名发布在屏幕上,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体会展现给教师。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中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答案或想法以弹幕的形式发在屏幕上。这种形式更加贴近现代学生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学习兴趣与学习潜力。最后,由教师给出最终答案。这样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可以快速调动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看手机,由家长式的禁止看手机变成鼓励大家看手机学习课堂内容,使手机由教师的“眼中钉”变为学生学习的“掌中宝”。但需要强调的是,在雨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应适当使用弹幕等互动功能,以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课堂中教师上课的PPT会在微信雨课堂程序中进行实时同步翻页,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学习教师所讲的课件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授课教师应对课堂进行良好把控,避免学生在课堂利用手机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同时,雨课堂中的随堂检测可以在计时的情况下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用软件可以自动检测出答题正确率和速度最佳的前三位同学,对教学效果的及时评价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表现可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之一。但考虑到课堂时间,随堂检测最好使用客观题,避免使用主观题。

2.3课后题推送课后时间的互动一直是传统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尽管有些高校推出微信答疑、QQ答疑群等网络答疑或互动的渠道,但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只有少数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会采取当面沟通或网络沟通的形式与任课教师互动。通过雨课堂的微信推送功能,使课后试题及课堂教学课件直接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上,利用雨课堂平台统计数据的分析功能,教师可以快速了解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和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后续课程中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对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对于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多种作业选择,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相同的题目,一方面可避免抄袭,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例如,教师可给出5个题目,让学生任意选择3题进行作答,课后作业的答案在下次课前进行公布。同时,对于课后题目类型的设置,可以选择课堂重点讲解的内容,也可以选择发散思维的题目,比如撰写短篇综述,总结最近研究进展,锻炼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3 课程考核体系改革

雨课堂的引入对食品化学课程考核体系的革新具有一定的启承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形式单一(一般多为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按照不同比例相结合,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和期中测试),并且考核结果易出现片面性。通过雨课堂中的课前预习情况统计、考勤统计、课堂测验结果统计、课后作业统计、学生进入课程的次数、上交作业的情况等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全面涵盖了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基于统计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由通常的20%提高至50%),将上述内容纳入平时成绩中。 有些教师也将教学大纲中要求的重点、难点的对应课堂表现提高纳入成绩的比例。同时,将随堂测验、课后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纳入期末考试试题中,对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再次进行考察,这丰富了课程考核的体系并确保了考核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搜集日常向学生推送的题目建立题库,甚至向学生征集考试题目加以改编、调整,使笔试题目不再以简单的记忆性题目为主,更加贴近实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试难度,但考察效果更加真实。

对于期末复习不需要教师进行重难点梳理,学生可根据教师教学课件把握重难点,一方面可节省课堂时间便于现场答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

4 教学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使用雨课堂教学软件平台,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学生也普遍反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大学专业课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任课教师也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掌握教学情况、评估教学效果。通过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可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的同时,对于有兴趣继续钻研的同学,通过推送相关的学术论文,引导其向科研之路继续前进。

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雨课堂教学模式后,使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模式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中,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扩展了食品化学教科书中的知识,同时还广受学生的欢迎,给专业课程学习带来了活力。总体而言,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雨课堂,很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猜你喜欢

雨课堂题目化学
关于题目的要求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