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用恰当的活动材料,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019-03-15王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4期

王磊

〔摘要〕本节课通过教师设置的物品记忆、人脸记忆、古诗记忆、现代文片段记忆四个训练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联想这一记忆方法。我期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领悟到联想这种方法对于记忆的帮助,切实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本节课的具体实践,我发现对于心理课而言,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恰当的学习材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联想记忆;编故事;共同点匹配;图片化;声音联想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4-0039-05

一、教学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把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应当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和潜能开发,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感悟,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就是在多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基础上,为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经过反复论证、试验和修订,确定的着眼于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精品系列教材。教材内容按照“专题—模块”的结构思想来组织,包括自我意识、青春健康、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习应对、生活适应、关爱生命等方面的内容。在关于學习应对方面,手册通过“智慧的钥匙”和“寻找金苹果”两个专题展开,本篇课例就是基于专题“智慧的钥匙”中记忆一课的内容来撰写的。

古罗马学者西塞罗在谈到记忆时说:“记忆是一切事物的宝藏和卫士”,初中阶段学习的诸多科目也对初中生的记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我前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采用的都是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不仅记忆的效果差,而且非常容易遗忘。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记忆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设计与思路

记忆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记忆力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获得学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手册第13课“寻找记忆面包”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节名为“记忆之旅”的心理课。

在以往关于介绍记忆方法的心理活动课中,同时介绍几种记忆方法是很多老师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即设计几个活动,每个活动结束后总结出一种记忆方法。我在之前的教学中也曾这样试验过,不过最终的教学效果却是差强人意。这样的课堂设计看起来教学内容很丰富,但实际上学生的感悟并不深刻,对于每种记忆方法的掌握都流于表面,往往在下课后没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净,在课上学到的记忆方法并不能够迁移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为了避免走马观花式的课堂学习,我试图找到一个小的切入口,让学生在整节课中有比较深入的体验。因此,我最终选择了让学生在整节课中体验一种记忆方法并把它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设计的几个记忆活动都围绕“联想”这一记忆方法展开,期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领悟到联想这种方法对于记忆的帮助,并且能够对这种方法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一)材料内容的选择

在具体的备课过程中,具体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材料作为活动的载体变成了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经过了几轮的磨课和试教之后,我意识到材料的选择必须同时符合两点:一是要让学生感兴趣,二是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同时具备这两点的活动材料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在课上学习到的记忆方法是非常实用的。大量的资料收集之后,我受到了王峰(第19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冠军)和郎恩·怀特(美国记忆大赛冠军)介绍的记忆方法的启发,最终选择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体验联想的记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四个记忆训练活动:

物品记忆——预设的联想方法为编故事;

人脸记忆——预设的联想方法为共同点匹配;

古诗记忆——预设的联想方法为图片化;

现代文片段记忆——预设的联想方法为声音联想。

以上所述的记忆方法看起来多种多样,但是归根结底都是采用的联想的方法。

(二)材料顺序的安排

在选定了四个记忆训练活动之后,对于四个活动的先后安排顺序就变成了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对于文字而言,学生对于图片更加感兴趣。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状态,我将有图片出现的两个活动——物品记忆和人脸记忆安排在前面呈现,将主要以文字呈现的两个活动——古诗记忆和现代文片段记忆安排在后面呈现。其中由于物品记忆是以纯图片的形式呈现,因此将其设置为第一个活动;人脸记忆同时涉及图片和文字,因此将其设置为第二个活动;选定的古诗《登飞来峰》意思比较容易理解,而且所需要记忆的字数比较少,因此将其设置为第三个活动;最后一个活动为字数比较多的现代文片段记忆,这里选定的是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的第一篇课文《春》中的片段。

这样由易到难的材料安排顺序有利于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所用到的记忆方法,也不至于让学生一开始就因为记忆任务较难而产生退缩的心理。在每个活动结束之后,都请学生分享所使用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内容穿插教师预设的记忆方法,借此起到启发或者总结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与实效

(一)教学片段1——物品记忆

1.设计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需要同时记住几种物品的名称的情况,比如平时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我们要记住事先想好的需要购买的物品的名称。因此,第一个记忆活动的材料就选用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的图片。教师的预设是在这个记忆任务中,使用编故事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2.教学过程

(1)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品的图片,依次在PPT上呈现,每张图片呈现时间为5秒;

(2)十张图片依次呈现结束之后再在PPT上同时呈现十张图片,持续时间为两分钟;

(3)之后要求学生回忆刚刚出现过的物品,可以按照顺序也可以不按顺序;

(4)学生分享使用的记忆方法。

(5)教师总结方法。

3.教学效果

在物品记忆之前,我设置了一个热身活动——购物清单接龙游戏。在这个游戏环节,第六个学生在重复前面同学说的物品名称的时候就出錯了,学生能够体验到我们的记忆容量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对于记物品名称这个环节感觉意犹未尽,因此对于热身活动之后的物品记忆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学生对于物品记忆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回答问题的几名学生不仅能够全部说出之前呈现过的物品名称,甚至有学生能够按照之前的呈现顺序说出来。在分享记忆方法的环节,一名学生说出自己在刚才的记忆中使用了编故事的方法,具体内容为“一个人(戴着眼镜、帽子、手表、雨伞、手机、书包,手拿一杯咖啡)拿着一幅油画作为礼物,准备送给别人”,还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也用了这样的方法,所编故事的内容大致相同。此外,还有学生分享自己只记每种物品的第一个字,这样也能够帮助记忆。

随后教师肯定了学生分享的记忆方法,并且针对编故事这一联想方法做了讲解,就如同我们能够记住看过的小说、电影中出现的人物名字、物品名称一样,当把本来零散的物品赋予一定的意义而将它们串起来的时候,记忆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回忆这些物品时,我们不是单个地回忆它们,而是回忆出一个有具体情节的故事,因此,使用编故事的方法将所需要记忆的物品加以整合,是一种非常好的记忆方法。而且,在这个记忆任务中,学生是自己亲身体验了这样的方法,并且使用效果不错,因此他们对于这种记忆方法也是十分认同的。

(二)教学片段2——人脸记忆

1.设计目的

每个人每天都需要面临的一项记忆是有关人脸的记忆,比如看到甲同学的脸就要同时想出他的名字,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跟他打招呼,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我选用了人脸记忆作为第二个记忆任务。预设是在这个记忆任务中,可以使用共同点匹配这一记忆方法,这也是美国记忆大赛冠军郎恩怀特在记人脸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

2.教学过程

(1)选取八张人脸照片,每张照片下面都附有照片中人的名字,依次在PPT上呈现,每张人脸照片呈现时间为5秒;

(2)当八张照片依次呈现结束之后再在PPT上同时呈现八张图片,持续时间为两分钟;

(3)之后将照片顺序打乱,隐去其所对应的名字,要求学生回忆照片中人的名字;

(4)学生分享使用的记忆方法。

(5)教师总结方法。

3.教学效果

人脸记忆也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学生对于这个记忆任务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这个任务中,教师选取了几名学生回忆照片所对应的名字,有两位同学全部答对,随后他们分享了自己在这个记忆任务中使用的方法,比如“王思远长得很像王思聪”“拿着篮球的杜宇坤名字很像篮球明星杜拉斯”“袁敏的脸是圆圆的,袁与圆同音”“孙晴文戴着眼镜,跟我们班的班长气质很像”,等等。这些回答与教师预设的记忆方法相同,即共同点匹配这一联想方法。

美国记忆大赛冠军郎恩·怀特曾说:“我们回忆每张人脸的名字时,不能单独地回忆那个名字,因为那样会让我们锁住记忆。因此在任务的最初阶段,我们就应当试图找到人脸与名字之间的联系,或者是试图赋予它们联系。这样,当我们在回忆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这张人脸让我想到什么。”在两分钟之内记住八张人脸所对应的名字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任务,这也促使学生在记忆阶段努力寻找能帮助自己记忆的方法,令人惊喜的是,当他们集中注意力在这个任务中时,也能够在这个时间段内找到人脸与名字之间的某种联系。因为这样的联系是自己赋予材料的,因此印象会非常深刻。

(三)教学片段3——古诗记忆

1.设计目的

在前面两个涉及图片记忆的任务结束之后,我安排了一首古诗记忆作为本节课的第三个记忆任务。尽管学生对于图片会更加感兴趣,但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面临最多的还是文字的记忆内容。我在课前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语文、英语学科的学习中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因此在背古诗词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忘记下一句,或者将诗句的顺序颠倒的情况。

我在翻看了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之后发现,现在的语文课本中有非常多与课文有关的精美插图,但是很多学生都忽视了这一点,要么就是从来都不关注这些插图,要么就是根据心情在插图上面乱写乱画。我也发现,每首古诗词的旁边都有一幅与其相关的插图,画面根据古诗词的内容来描绘,形象非常逼真。反思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虽然当时还没有这样精美的彩色插图课本,但是自己在背诵的过程中也曾试图努力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图画来帮助自己记忆。因此,我觉得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利用好这些插图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

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具体选用哪首古诗词作为记忆材料。由于古诗词不同于现代文,需要我们先理解其意思再进行记忆,因此我在六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材中选择了一首最容易理解字面意思的古诗《登飞来峰》作为这个任务的记忆材料。

2.教学过程

(1)呈现古诗 《登飞来峰》两分钟,要求学生记忆;

(2)之后将文字全部隐去,要求学生背诵这首诗;

(3)学生分享使用的记忆方法;

(4)教师总结方法。

3.教学效果

受到前面两个图片记忆的影响,学生对于这首古诗词的记忆也没有表现出反感,反而在回答问题阶段都是跃跃欲试的。不过不同于前面两个任务的是,学生在回忆阶段的效果不及前面两个任务的记忆。之前的物品图片记忆、人脸记忆,回答问题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全部回答正确;但是在这个任务的回忆阶段,有部分学生只能回忆出四句古诗中的两三句,很显然,这个涉及文字的记忆已经比前面两个图片记忆的难度要大了。

之后我请刚刚能够全部背下来的学生分享自己所使用的记忆方法,学生说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在脑海中想象了一个画面”,背的时候按照这幅画面来记,这种方法与教师预设的方法相同,即图片化的联想方法;也有学生分享“先大致记一遍,然后每句的第一个字必须记住,帮助想出这句后面的内容”。不难发现,在这个记忆任务中,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帮助我们记忆。不过如果涉及方法的迁移,后一种方法的实用性就比较小了,面对大量的古诗词记忆任务,如果每首都是記住前面一个字,很容易就会造成混淆,因此,图片化的方法应该是更加普遍适用的方法。我将《登飞来峰》这首诗的配图打在PPT上,带领学生一起根据古诗的内容来描绘这幅图画,可以发现这幅配图与古诗的文字内容完美契合。通过这个记忆任务,学生能够感受到使用图片化的方法能够帮助他们记忆古诗词。

(四)教学片段4——现代文记忆

1.设计目的

对于语文学习的内容来说,除了古诗词的记忆,还有一部分就是关于现代文段落的记忆。因此我打算趁热打铁,在任务三古诗词的记忆之后安排了现代文段落的记忆,这里选取的材料是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一篇课文《春》中的一段。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优美,这段关于春天大家出来活动的描述也是非常形象,学生受到之前图片化联想记忆方法的启发,在记忆的过程中也可以描绘出一幅图画来帮助记忆。

此外,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在读到“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马上想起了台湾乐队组合苏打绿的作品《无与伦比的美丽》中的前两句歌词“天上风筝在天上飞,地上人儿在地上追”,根据相关的音乐来帮助记忆,这也是一种联想的方法。

2.教学过程

(1)呈现《春》中的一段,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记忆;

(2)之后将文字全部隐去,要求学生背诵刚才出现的段落;

(3)学生分享使用的记忆方法;

(4)教师总结方法。

3.教学效果

学生在背诵阶段出现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基本上能够一字不差地背出来,有的会遗漏掉其中的一两句,有的背到一半就卡住了。由此可见这个记忆任务也是本节课四个任务中最难的一个,总共需要背诵八十几个字。学生分享的记忆方法有“根据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图画”“在背这种课文段落的时候,我喜欢一遍遍听课文的录音,多听几次就能背下来了”。其中前面一种方法就是任务三中所提到的图片化的联想方法,后一种方法与我预设的记忆方法类似,都属于声音记忆。不同之处在于歌词是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文字描述,而录音是完全一致的文字描述。因此,学生的反馈也印证了我所预设的记忆方法的有效性,即声音联想。

四、经验与反思

总体来说,本节课所选用的四个记忆材料都是比较合适的,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在下课之后还在兴冲冲地讨论这节课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具体实践,我发现对于心理课而言,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恰当的学习材料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更有效。具体来说,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安排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定一个主题,活动安排层层深入

本节课的四个记忆任务都是围绕联想这一记忆方法来展开的,在难度安排上由简到难,先是两个涉及图片的记忆,之后是纯文字的记忆,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体验记忆方法的过程中渐入佳境,当面对后面难度较大的任务时,也不会产生退缩心理。并且由于整节课都在强调联想这一记忆方法,因此留给学生的印象也会非常深刻。

(二)材料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教学材料所选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方便学生将上课所学到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心理课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这节课上,而是能够迁移延伸到平时的生活中,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学习的内容是非常实用的,进而对心理课更加感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心理教师在平时上课以及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多留心观察,跳出心理课的框框,看看学生平时都在做些什么,这对于选择心理课的教学材料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多感官并用,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制作PPT,也一次次地试验怎样的呈现方式更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进行。比如在单张呈现图片的时候加入了声音动画,这样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也对下一张图片的呈现起到提示作用;在前两个任务中,我都采用了先呈现单张图片,然后同时呈现几张图片的方法,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惧心理,逐步引导他们进入状态。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最终选择的材料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人脸记忆这个任务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体验在平时记别人名字的时候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但是有学生回答出的有“记住他的后面有一块黑板”“他的手里拿着一个篮球”等等方法。鉴于此,我认为本节课所选材料可以做出以下改进:材料选择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在人脸记忆这个任务中,教师预设是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体验用联想的方法帮助记忆,需要控制一些人脸之外的无关线索,所以可以选择背景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图片,这样也就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记住人脸上;事先了解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程度,同样还是在人脸记忆这个任务中,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学生对于个别名字中的汉字存在不认识的情况,这也会影响到任务的效果。因此,涉及类似任务的时候,教师需要事前了解学生对于材料中所涉及的文字的掌握程度,避免出现不认识的字而影响到他们在任务中的表现。

对于心理课而言,活动材料的选择是备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同教学材料所达到的课堂效果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心理教师在这方面就需要多花一些心思,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形象的教学材料,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作者单位:上海市宛平中学,上海,20003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