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逃离或留守?

2019-03-14棉纺织技术新传媒

福建轻纺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薪流水线技工

每年春节后都会发生的纺织业“招人荒”,今年比以往更令人瞩目。招工已成为纺织厂开工生产的头等大事,几乎家家都在招工。

央视财经频道报道,近年来,制衣工越来越难招,为此企业只能提高薪水待遇,有些甚至包吃包住,即便如此也吸引不了应聘者。那么年轻人为什么不愿进入工厂?逃离纺织厂与流水线的年轻人去哪里了?

1 纺织业大面积失血,离职的纺织工人究竟去哪了?——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外卖正在工厂抢人

《2018外卖骑手群体研究报告》数据显示,31%的骑手在送外卖前,职业是产业工人。有大量兼职骑手,本职工作为纺织、电子等轻工业工人。这也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纺织工人,选择去做外卖骑手。现实就像下面这张图一样:

2 为什么宁愿送外卖,不肯回工厂?——纺织高薪背后的潜规则与年轻人精神层面的需求

传统的纺织车间,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环境艰苦:2班倒、一天12小时、日行几十公里、40℃高温、高分贝噪音、数不清的夜班;

要说起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工作有多轻松,恐怕未必:他们要遭遇恶劣的天气、危险的车流、顾客的差评、凌晨的接单甚至是门卫的阻挠……

相比起外卖工作的风吹日晒雾霾尾气,工厂的工作环境相对安全稳定,可为什么,他们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

纺织 高薪背后的潜规则

据报告显示,饿了么的全职骑手月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至可达3万元。如下是抖音上一位外卖小哥晒出自己的工资单,月收入高达1万4千元:

近期纺织业也频频爆出高薪:保全工工资高达10000,穿综扒扣工、挡车工等普遍月薪在6000~8000元左右。但通过诸多网友评论,高薪背后的潜规则也慢慢清晰了然。

招聘高薪只是噱头,背后诸多严苛要求几乎难以达到,如:30天满勤、一天工作12小时、上夜班、多开机台、没有节假日等等。在扣除缺勤、品管罚款、社保之后,每个月到手可能只有3000-5000元。就算极为优秀真的能拿到万元高薪,以每月工作30天,每天12小时算,平均时薪也不到30元,可谓真正的“血汗钱”。

网友A王——这里的工资是一个月三十天每天12小时工作时间的工资,非常的辛苦,没有那么好赚。

网友醉倾城——都是赚的辛苦钱,白夜班每天12小时,没有休息天,真的很辛苦,拿这么多工资不算多。

另外,纺织行业就业存在不稳定因素——“淡季的时候一言不合就裁人,忙起来又要马不停蹄的招人”。很多企业生产有淡旺季,旺季来临时加班加点月薪过万,但淡季来临时没有保底工资,甚至还可能被随时辞退。

网友追风少年小五哥——流水线、计件工资,忙的时候,工资过万确实可以,但是他们不忙的时候没有保底工资。不忙了可能马上让你走人,这是服装厂的通病。

网友戏精——作为一个96年的打工仔,我想说工厂有淡旺季,等到淡季的时候公司会逼着你走,而且淡季少则两个月,多的话要半年。

与之相比外卖的高薪则是透明的,多劳多得,上班时间灵活、工作相对自由。且外卖行业正值风口,大量招人,可以迅速到岗上手。

年轻 人的精神需求

这一代年轻人成长于互联网时代,除了追求基本的温饱,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年轻人的鲜明个性决定了他们不愿被困在纱线织就的命运茧房中。

纺织车间流水线上机械式的工作,枯燥乏味,加上严格的工厂管理,束缚、压抑了年轻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挥。

网友梦旅人——很多人没有体验过那种流水线式的工作生活,在流水线上人就是一个机器,不断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

网友小瓦——我在北京工厂上班,工作单一,成天和机器打交道,枯燥乏味,有时候一个人一天没人说话,能把人憋死。

而在外卖行业,工作时间更加自由,劳动强度可以由自己掌控。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报酬。另外,相比于整天固定在流水线上的工人,外卖小哥能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看到的世界和工厂围着的世界不一样。

因此,年轻人宁愿选择送外卖,也不愿进入工厂。

3 为什么在德国,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当工人?——社会地位高、收入高、教育体系完善

事实上,德国制造业也面临用工荒,到2030年德国将缺少490万技术工人。不过,在德国,有人却愿意当一辈子的工人。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人不同,他们是拥有与机器生产相配套能力的技术工人。

问题是,为何那么多德国人甘愿做技术工人?

在德国,技工职业认同感高

在德国人看来,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不存在尊卑贵贱。德国企业家认为,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

因此,在德国,技术工人有着极高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地位。

技工同样也有很高的收入

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平均年薪30000欧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则是35000欧元左右,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高级技工则是企业之宝,他们的收入更高,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德国的“双轨制”教育,工人职业技能更强

德国制造最强之处在于“双轨制”教育体系——65%的学生高中毕业后直接接受职业教育。受益于政府对职业学校的巨大投入,学生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因此学生在毕业时获得的职业教育证书含金量极高,在职场上大受欢迎,就业前景和收入甚至比大学毕业生还好。正因为以上原因,德国不仅有众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而且也有大量“脚踏实地”的实干者。

4 年轻人如何在纺织业突围?——向高端技术工人转变

我们呼吁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培养高水平技术职工;我们呼吁企业切实提高工人收入,提高工人福利;我们呼吁社会正视这一职业,提高工人职业认同感,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

但是对于个体的工人而言,这样的呼吁很难起到实质性作用,大环境的改变并非朝夕之间,作为渺小的个体,我们无法左右宏观经济,无法倒逼企业为个体涨薪,就像马云说的,“怪别人,没有用,你连你妈都改变不了。”

从个体角度而言,我们需要认清一个趋势,制造业需要的是技术工人,而不是普通工人。德国制造业的工人缺口,“短缺的只是高素质人才。那些没有高中毕业证书或者没有合格职业资格的人,在今天的就业市场上的机会就已经不大了。”

相关调查显示,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是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在机器换人后,普通工人招聘难的问题容易解决,但是懂得操作智能化的技术工人却存在大量缺口。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高端技术人才的缺口将达到2200万。

懂智能设备的工人还是不多,非常紧缺,有些高科技人才也不愿意进工厂车间,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还是自行培训。

生产线变了,对工人的要求也变了。像金松这样既了解行业特性,又懂智能制造的工人,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因此,如何向高级技工方向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真正的恐慌,从来不是选择,而是缺少与选择匹配的能力,停滞不前,甚至慢慢退化。相信最未来,纺织行业需要这样的你,能操控智能机器、把控产品品质、创造产品价值、提升企业效益……

那么,就快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工厂实践积累,积极总结,将经历沉淀为经验;在外部寻求力量,学习技术知识、提升智能化操作水平,努力适应未来的技术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纺织车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高薪流水线技工
从技工到英雄
“高薪”真的高吗
流水线
噜噜拒绝“高薪”
蓝领“高薪”背后的尴尬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技工与专家
报废汽车拆解半自动流水线研究
流水线生产杀死艺术
SIMATIC IPC3000 SMART在汽车流水线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