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

2019-03-11周晓杰

时代金融 2019年3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改革

周晓杰

摘要:一直以来,事业单位扮演着政府辅助的角色,在很多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关注。传统的会计核算准则及提供的相关信息,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为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2017年10月,《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正式印发,并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准则有效的实现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相结合,更加全面、真实、有效的反映经济业务活动,降低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充分认识到政府会计改革的意义和所面临的挑战,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改革,才能保证新制度的顺利实施,从而有力的推进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财政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改革

政府工作的开展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会计,有着自己的独特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会计改革作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建立基于部门决算报告的新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展历程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正式实施以来,经历了多次改革,作为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它在财务会计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最初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包括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各类行政事業单位会计制度,后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在事业单位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一系列财政改革,使财政资金的使用发挥更大的效益。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事业单位要摒弃传统的收付实现制的核算,融入国际通行的权责发生制,以便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及财务状况。因此,在2017年10月正式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新的体系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不再区分行政和事业单位,也不再区分行业事业单位。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新的政府会计与传统会计体系相比,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双基础”“双功能”并行,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同时存在的模式进行核算,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同时实现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功能,前者借助传统意义的五个会计要素进行核算,后者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个会计要素进行核算,根据两类会计要素核算的内容,细化了会计科目的设置,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分别按照各自核算基础进行平行记账,从而使会计核算更加合理,更加细化。

(二)扩大了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

新政府会计准则重新对会计要素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及确认,为提升资产负债计量工作日后的适用程度,扩大了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增加了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内容,确认自行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核算科目,合并了“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两个科目,要求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引入了坏账准备等减值概念,确认预计负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核算内容,为准确反映政府财务信息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完善了政府财务报告建设体系

会计核算模式改革后,会计报表的编制将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报表的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单位预算会计生成的数据为准;政府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附注,报表的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其中,是否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视单位自身情况而定,附注主要反映为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编制基础、依据、原则等所做出的解释。 “双报告”完善了财务会计报告和决算报告共存的报表结构体系,两套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通过“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反映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有助于规范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利用水平

新的会计制度突破了传统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体系,但没有完全摒弃现行制度,构建了 “双基础”会计核算方式,同时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通过保留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用经济业务事项,增加各级各类共性经济业务事项,将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机结合,统一了核算口径和标准,有利于信息可比和外部监督,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二)更加准确反映单位运行成本,明确资产情况

例如新的会计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资产的计价及入账管理,将固定资产分为初始确认和再确认,并对资产的核算方法进行了细化,通过要求计提折旧摊销,从而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资产运行及维护费用,进行成本分析,同时新准则中还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文物文化资产及保障性住房等资产核算内容,使政府资产情况更加明确。这一举措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使资产配置决策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三)强化财务会计功能,构建新时代会计核算模式

新的会计制度对现行会计制度进行统一,建立了完善的预算制度,扩大了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全面反映了单位所控制的资产情况和所承担的现实义务,根据各个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明确界定会计核算的业务范围,这将有利于规范政府各项经济业务及事项的会计处理,准确反映政府家底,为决策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四、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一)要重视事业单位会计方面的人才引进,提高人员素质

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点,基层会计人员普遍专业素质不高,会计知识结构单一,对于新引进的权责发生制核算方法比较陌生,加之新制度下需要编制“双报告”,工作量大且体系复杂,很多会计人员不能准确把握新准则的要点,这就造成改革后会计专业水平的需求与现有会计人员的真实水平存在差距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政府会计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改革影响力,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定期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素养进行培训提高,开展相关专业教学活动,保证人员素质的综合水平。

(二)及时更新配套财务核算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新政府会计制度核算采用“平行记账”方式,对于财务软件的功能要求也更高,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第一,传统的财务软件只能进行单一賬务核算,无法实现平行记账;第二同一地区各行政事业单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也不够统一,对财务软件升级改造的进度不好统一控制;第三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数据不能实现有效对接,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因此在保证改革实施力度的同时,财政部门和相应的财务软件运营商也应该积极顺应改革需求,针对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结合事业单位特点和新制度的内容要求,加紧研究对策,及时调整和更新财务信息系统,为新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三)合理界定经济业务范围,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我国事业单位体系庞大,不同事业单位涉及的经济业务各有不同,虽然原有的科目设置也可以很好的记录本单位的经营活动,但总体来说还是缺少系统的规划,很难有效反应事业单位总体情况。新制度对收入和费用类会计科目所核算的业务范围进行归集和界定,明确经济活动的归属和核算方式,各单位应该根据制度和准则对相关资产、负债的确认、计量标准合理确定本单位资产、负债核算范围,并合理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准则,尤其是内部交易抵消操作,要对具体业务进行判断和筛选,确定抵消事项,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确保政府合并财务报表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全面梳理资产负债情况,顺利做好衔接工作

通过2016年开展的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事业单位资产现状,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奠定了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产配置随意性较大,部分资产疏于日常管理,不注重资产的使用效益等等,因此在实施新会计制度以前,各单位要再次全面进行摸排清查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通过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等方式,提前做好准备,完成资产信息与会计核算信息的数据共享。

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事业单位完善财务管理的迫切需求,这项工作的推行,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这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各单位只有积极做好新制度实施前的充分准备,认真学习落实,加强人才储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平稳顺利完成新老衔接工作,提升政府部门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准确度,才能推动我国政府会计事业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义宏,新《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27).

[2]张品竹,关于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8,(04).

[3]桂俊煜.工会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基于《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8 ,(13).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食品药品评价中心)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改革
改革之路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改革备忘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