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及措施

2019-03-11吕纯祎

时代金融 2019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对策

吕纯祎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我国也已经全面进入了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主宰的时代,而金融业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其很大的原因在于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也已经成为社会热烈讨论的话题,本文首先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然后提出了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最后从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企业带来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影响 对策

一、前言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云计算、线上支付、社交网络、APP等各类互联网工具为载体,然后提供信息中介、集支付、融资等一系列业务为一体的新型金融模式。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模式并不是指金融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而是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前提下,如网络安全,用户对电子商务也有一定的了解等,并为了满足市场新需要而产生的新型金融模式与新业务形式。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领域,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尽管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整体的模式却还不是很完善,所构建的市场体系也不是很成熟,即相关的审查监管体系也不到位,如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其都有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阻碍。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优势分析

(一)金融效率明显提高

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需要得到互联网的支持才能实现的,因此也需要有强大的信息数据与高效率的运算操作能力来作为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来寻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资源[1]。这也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交易最大的区别之处,即不仅能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而且还能提升用于的使用满意度,满足用于的需要。

(二)资源获取性强覆盖面广

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各式各样的金融资源不仅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而且还能通过网上数据库来为用户退送出最有针对性的资源,这样不仅扩宽了金融业务范围,而且还能缩短了条件选择资源的时间,从而保证工作效率的提升。其次,这样的功能还能很大程度的扩宽用户范围,从而保证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三)金融交易成本低且信息也统一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传统的金融机构在融资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是较高的,特别是从小型微型融资企业中获得投资,其所需要耗费的成本就更高,如长期发展下去不仅会造成成本与利益不统一,而且还会加大获取利益的难度[2]。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融资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就非常低,从而降低整体的交易成本,当然,互联网自身的信息开放等特点也能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优势,即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与信息推广中,成本的减低也让整体的资源效率有了提升。

三、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应用不到位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得到落实之后就有了快速发展的状态,而整体的金融模式结构却还处不是很成熟,甚至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技术也都是在学习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与经验,因此整体的发展状态也非常不稳定。其次,一些有关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各项核心技术也还没有开发完毕,即还处于一个研究分析的阶段,所有只有不断的对互联网技术进行创新与完善,其才能满足我国当前金融模式的发展需要。

(二)互联网平台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危机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金融体系都处于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态,而各大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也还没有实现全面共享与公开,从而导致出现非常多的不良后果,如一些企业已经没有偿还能力却依然向各大金融机构借贷等。这样的现象在互联网金融中是非常严重的,即因为互联网是建立在虚拟的金融环境里,所以也就更容易出现坏賬等情况出现。

(三)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属于我国的信息产业,因此相关的金融交易过程审查监管体系也都没有建立完毕。由于这方面的漏洞,一些经营者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而私自调整利率等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有关各类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也都不是很到位,无形之中也给我国司法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3]。由于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一些不法分子则利用这样的制度漏洞来进行违法作案,这对互联网金融的秩序无疑是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四)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

商业银行身为我国较重要的金融机构,其因为自身一定程度的资本供求信息而一直承担着信用中介的角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技术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而在目前的P2P贷款等一些网络金融功能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地位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由于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地位的减弱,而互联网则让交易双方之间的信用变得更加清晰。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造成影响

传统金融机构的主要负债业务为存款,特别是一些传统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这可以说是传统金融机构质量最高、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但是,因为受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的延期付款功能影响,很多客户端的结算资金就会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从而形成网上交易的活期存款。所以可以这样认为,第三方支付体系之所以能够实现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来运作的,另外,随着人们对于金融知识了解的深入,现如今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理财和投资,无形之中就会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造成影响。

四、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互联网理财渠道的扩展

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理财形式出现,我国商业银行如不对自身的理财模式进行改革,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当前以财付通、支付宝等类型的大规模的网上存款财富软件吸引了非常多的客户,尽管商业银行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但从银行现有的客户群体来看,商业银行与基金公司共同推出的金融理财产品将会成为互联网金融财富软件的竞争对手。所以,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完善自身产品,可以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入手来扩展网上财富领域,从而满足客户的互联网理财需要,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压力[4]。

(二)以客户多元化支付需求来研发支付模式

由于互联网中的第三方支付自身的优势,其以便捷、快速等特点迅速占领了传统银行的部分市场,甚至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即对银行的整体运营情况和业务模式都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而相关人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自身就必须要开展全方面的网络支付渠道,要加强线上形式的支付结算产品研发力度,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支付需求。其次,商业银行也可以不断扩宽自己的合作对象范围,即与我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并推出相关客户端,从而实现移动快捷支付。当然,重视以手机为支付载体的支付产品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抢占到一定移动支付平台的市场份额。

(三)健全商业银行互联网应用技术

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首先需要了解并掌握社会新型的网络技术,即以先进技术为基础来不断完善金融产品与优化金融服务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网络与金融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针对那些有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软件,相关人员不仅要加大研究力度,而且还要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环境来展开,这样才能满足适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另外,一些应用软件研发公司需要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入手,这样才能研发出满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

(四)明确监管职责,完善信用制度建设

互联网金融自身所涉及的行业与信息是非常复杂的,也正是互联网金融业参与的主体非常多,所以整体的信用风险也是非常高的。为了降低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监管与交易时,其都需要建立有合理、完整的审查监管制度,并严格按照该制度来展开工作[5]。当然,虚拟环境下的金融交易需要特别重视信用建设,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预防各种违法乱纪的情况出现,从而保证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

(五)完善相关的法律条例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有关部门也应该提高这方面的重视,即与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关的法律条例也都应该建设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平等。其次,要想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下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定,其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条例,即要发挥出监管部门自身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商业银行的队伍变得更加完善,从而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六)建立服务性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首先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然后需要准确的分析和掌握互联网发展对传统商业金融带来的影响,即从内部结构与盈利模式入手,然后针对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相关人员要想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其就需要积极实施综合管理,要对传统的业务结构进行调整,目的是为了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从而扩宽业务渠道。其次,也可以大量的开发咨询、托管、代理等中介业务,即尽可能的减少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来获取利益,只有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收入,其才能保证自己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型领域,但从市场客户端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电子商务企业、银联、第三方支付财务软件等,这些第三主体机构正在从不同的角度开始向核心金融服务发展,并且整体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从而导致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原金融领域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所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只有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资源配置来降低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从而简化各环节的操作流程,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从而实现两者的共赢。

参考文献:

[1]袁博,李永刚.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66-70.

[2]关正标.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9):38-39.

[3]安立红.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9):64-65.

[4]张君燕,谭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银行运营框架重构[J].商业银行经营管理,2013(05):267-268.

[5]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商業银行家,2012(11):233-235.

(作者单位:美国波士顿大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