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

2019-03-08向巧

西部论丛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社会热点问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折射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标准等。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热点问题的密切关注者,通过深度剖析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大有裨益。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兴起,社会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在热点关注的主体中,大学生因其特殊地位和特殊群体性格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形时期,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价值取向,裹挟的社会情绪,代表的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敏锐度高,对热点事件的围观意愿强烈,但又欠缺一定的政治敏感性,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较弱。因此,掌握热点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尝试。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概念

社会热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不同的学者对此有各自侧重的解读。笔者认为,社会热点问题指在一定时期和环境下,受到人们高度关注的事件和问题,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

二、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

社会热点问题与大学生的生活有一定关联度,且能以一定的方式作用于大学生,影响其社会认知的形成和演变。认清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正反影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握社会思想环境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基础性工作。

(一)积极影响

首先,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高,参与意愿强,但由于本身社会阅历浅、思想不成熟,以致无法做出正确适宜的判断。大学生透过热点事件投射的价值观念寻求与自身思想秉持相契合的部分,反思与之矛盾的地方,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教育者要借助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大学生理性认识问题,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研判和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出发点不一,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重要切口,教育者可以就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对其进行引导。

再次,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大学生从理论认知的层面对教育内容的把握有所提升,但观念层面的认可和内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将热点事件引入教学,用系统化、专业化的理论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一方面可以迎合学生的求知诉求,另一方面增强教育内容的真实感和亲切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

最后,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大学生处于价值塑形时期,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很容易受到社会热点事件影响。教育者通过发挥正面社会热点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和凝聚作用,运用热点事件中的价值信息,引导学生摒弃消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的问题意识,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最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消极影响

在解析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消极影响。在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不少学生认为社会热点问题容易引发群体性焦虑、诱发行为偏差、削弱社会认同感等。由此可见,社会热点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还是挑战。

第一,冲击大学生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网络的迅猛发展裹挟着鱼龙混杂的信息,一些负面的热点事件剧烈的冲击着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认知。以某某明星吸毒为例,事件曝光之后,一些大学生粉丝从诧异到接受再到替偶像辩护的心理变化,反映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漠和道德底线的全线崩塌。

第二,强化大学生的社会焦虑感。热点问题频发,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一些大学生对社会现状认识不足,导致不良情绪堆积,焦虑感加重。这些负面的社会心态主要表现为:一是浮躁。在物质至上、利益最大的商业化浪潮推动下,一些大学生总想以走捷径的方式获取成功,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人很容易变得心浮气躁,不求实际。二是不公平感。当代大学生非常注重对公平公正的诉求,尤其担心和反感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和阶层固化。适度的不公平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以消解这种情绪,但严重的不公平感会扭曲和冲击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以致做出报复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影响个体发展和社会安定。三是信任危机。当社会热点问题背后折射出的负面情绪被大学生非理性的推广,或者个人不良经历被片段化的套用,就很容易在与人交往中产生信任危机,甚至做出极端行为。比如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南方医科大学杀人案等。

第三,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主要渠道。网络相对自由的言论空间可以让大学生接觸到各种观点,但教育者在解析热点事件时往往缺乏揭露和批判的勇气,尤其对一些敏感事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浅尝辄止。学生从课堂上得不到有效信息,心中的疑虑无法开解,势必会降低对教育者的认可度和好感度,冲击教育者的权威主导地位。此外,学术不端、师德失范,如南京大学梁莹学术造假、北大教师余万里失德等事件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和发酵,极大抹黑了教师形象。

加强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以社会热点问题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以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引导大学生解析社会热点事件,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也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姜玉峰.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0(9):206.

[2] 陈路等.首都高校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状况及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0,(2):70.

[3] 李伟.青年“政治冷漠症”陷阱—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三大纠结[J].人民论坛,2012(8):42.

作者简介:向巧(1987-)、女、重庆市渝北区、重庆工商大学、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