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得飘逸 宁静致远

2019-03-07苏树娟

云南画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流芳建水纳西

苏树娟

古往今来,说读书重要性的句子不胜枚举,我个人偏爱的是福尔特尔的这句话——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因为它写出了书香的温柔对抗浩大世界的无声力量,倡导着在阅读里的宁静致远。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阅读,有人为了提升各种能力,有人为了夸耀,有人希望获取成功之道……但单纯为了在阅读中获得幸福感的,依然是少数人才有的想法,就像这偌大世界里找寻人生意义的人们,以单纯的快乐为衡量指标的人是不多的。关于阅读的意义,百岁坊依然是这“少数”的代表:富足心灵,在书香飘逸中,感受宁静致远的心安。厨师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云南著名民间艺术家罗旭就是被建水紫陶的生命力吸引并乐此不彼的代表性人物,他将自己随性但不失严谨的艺术理念融入了建水紫陶,蚁工坊就是他思考紫陶艺术的一件成功作品。

这个在蓝天下与绿水花草相拥在土地上的艺术建筑,是罗旭以“蚁的精神”为主导,向外界传递劳动最光荣的精神的表现,在以传播紫陶文化为主导的同时,创新陶文化的理念,蚁工坊集厂房、展厅、陶艺创意园区、露天酒吧、主题餐厅和主题客栈等于一体,所有建筑的整体色调以米黄为主,浅淡素雅,让人感觉清新浪漫温暖,少了几分刻意,多了一些自由、包容和遐想。

从艺术建筑到陶艺作品,从体验陶艺制作到感受乐趣生活,每个人总能在这里解读出不同的陶文化并觉得自己的理念可以得到尊重。以园林风光为背景,以紫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契合点为灵感,罗旭用紫陶这支画笔将紫陶艺术与建水风情尽情挥洒在一场画作里。通过眼前的蚁工坊,不难看出在对紫陶文化的探索旅程中,西庄紫陶小镇显然是浪漫而有个性的。从设计理念一出,它便以独有的艺术性和大胆的创新性获得了外界的高度关注,显然成了体现西庄紫陶小镇紫陶文创理念的代表性名片。

目前,蚁工坊已完成厂房、客房及水景观等建设,其他建设项目如主题客栈、露天酒吧等也在自己的进度中努力开花结果。蚁工坊所有项目预计于今年八月份全部对外开放,相信这个集艺术、设计、浪漫与惊喜于一身的紫陶乐园,将成为游客在建水打卡的又一地标。

蚁工坊是西庄紫陶小镇对建水紫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大创新成果,而紫陶文化节则是紫陶小镇对外展示、推介、交流的一台大剧!现代社会中,紫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多元的,有时需要多种形式相互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助推效果,而紫陶文化节能够为紫陶技艺的交流、学习和提高提供更加生动活泼的展演舞台。

2019年5月1日至3日,第二届建水紫陶文化节在建水县举行,此次文化节以紫陶文化传承为基础,助力于打响中国驰名商标“建水紫陶”,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建水紫陶技艺的整体提升,让建水紫陶与普洱茶产业互融共赢,最终实现紫陶产业产值翻番的目标。

相信这场艺术盛典将为广大紫陶文化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更好的研讨平台,拉近建水紫陶文化艺术与现代文明的距离,让尽可能多的人在紫陶传承者的执行力中感知他们的理念与自信,读懂这种执行力与时光凝聚成的传世佳话!

百岁坊银器品牌起源于云南丽江,其创始人和银匠们都是土生土长的纳西人,所以百岁坊银器关于书香文化的渊源,还得从孕育它的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纳西族木氏土司说起。

木氏土司是指明清云南三大土府之一的纳西族木氏封建领主,历经元、明、清三代,直到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历经22世470年。在云南土司的历史上,木氏首领接受汉文化最早。史称:“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木氏家族世代文化素养都比较高,“以文藻自振,声驰士林”,出现了几代作家群,后称为木氏六公。他们写下了许多颇有生气的诗篇,木氏六公的诗文造诣,被一些文人评为“文墨比中州”“共中原之旗鼓”。在木氏土司长时间统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下,书香气息浓郁是丽江的一大特征。如今,在丽江木府大门前的一座牌坊上,行云流水般地书写着“天雨流芳”四个字,它是纳西音译语,纳西音意为“读书去吧”。汉纳两音,一语双意,写下这四个字的读书人,对读书之趣味领悟到如此境界,实在令人惊叹不已。的确,读一部好书,对我们心智的滋养,就像天雨之于谷物的成熟,让你的心灵沐浴着智慧的浩荡清香而感觉无比地幸福和安详,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显然就是这样的一部好书。读书

“天雨流芳”是纳西音译语,意为“读书去吧!”百岁坊天雨流芳书签,让阅读成焉最美的姿態,最好的时光,亦可将她作为丽江伴手礼,传递美好祝福给爱读书的朋友。

沐浴在丽江的玉龙雪山脚下和小桥流水人家里的纳西人,自然早将这种文化气息植根于血液,在悠悠时光里书写着独属于自己的历史,形成了崇尚汉文化与学习进取的风气。纳西族人在学习先进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同时又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等完整地保留下来,广纳博彩,兼容并蓄的纳西族发展史,让这个人口不足30万的小民族的文化在今天绽放出万丈光芒,而在丽江土生土长的百岁坊银器品牌显然对本民族的这种风气是认同且为之骄傲的,所以它读懂了书香的纳西族,读懂了文化的丽江。

“天雨流芳”系列书签便由这个植根于丽江的银器品牌百岁坊将民族的智慧与传统的手工制银技艺相融合而产生,它将银器赋予对生命美意的思考,在干锤百炼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和书一起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它不喧哗,不招摇,以自身的丰富影响你的丰富;以自身的安详引领你的安祥;以自身的厚重影响着你的厚重;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以自己的不简单,滋养着你饥渴的心灵需求;也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

因丽江而生,所以在解读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之后,百岁坊紧接着将这种了解化作了实物,默默地为喜欢读书、热爱学习的人们打造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存的足银书签“天雨流芳”,让我们看到了它对这座千年古城书香文化的爱惜和传承。

读懂一个书签的意义,首先需要了解书签的发展历史。书签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历史感和趣味性并存的过程,它一开始是伴随着古代的卷轴装书而未,当时为了区别书的内容和取悦方便,古人就在轴的另一端系上署有书名卷次的小牌子,这是最早的书签一一挂签。古人读书之前必先读“签”,通过书签了解和区分书籍的种类和内容。

而具体的“书签”一词,则最早见于唐代杜甫的《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这种书签一般用竹片做成,考究者也会用象牙未做,故书签又有“牙签”之称。

从北宋开始,由于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图书的装帧、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线装书有了前后封皮,这一时期的书签就是在书皮上粘贴的、用以题写书名的纸或绢条,也称为“浮签”。

清末,随着印刷术的进步、发展,精、平装书盛行并取代了线装书,书名直接印在封皮上,而不再用粘贴标签了。于是,此时的“书签”便是夹在书里,作为阅读进度标记的“小薄片”。

透过小小的书签,可以窥见时代的变迁。从名人名言、英雄故事、神话传说、祖国风光到花乌虫鱼;从叶脉、花瓣到布片;从纸质、木质到不同金属类型,书签从形式到材质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也有了不同意义的象征。但无论是自己使用还是赠予亲友,书签的终极意义都离不开对书香气息的传递和對思想丰盈的追求。

百岁坊“天雨流芳”书签也不例外,它坚守百岁坊人对丽江雪花银的传统手工打制技艺,融合现代美学的艺术创新,在正反两面都进行了用心的设计,正面呼应不同主题雕刻有松、竹、兰、荷,表达了书签清幽高雅的意境;背面是纳西文,给阅读之人送去具有独特民族意义的祝福。它的目标是希望让阅读成为最美的姿态,让阅读的光阴成为最温柔的时光,将具有独特民族意义的祝福传递给阅读之人。

愿你健康和富贵,所以赠予你银器;愿你不被世俗沾染,永远保有对设计美学和艺术感的追求,所以赠予你深含设计感之物;愿你在书海中丰盈思想和生命,所以赠予你书签。百岁坊书签的新意,是对丽江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所有与丽江和雪花银有缘人的真切祝福。

一吟一诵,一问一叹,一书一世界。就在纷繁的社会,和百岁坊一起“天雨流芳”“读书去吧”,卸下所有的浮华躁动,回归最初的精神家园,在智者的足迹里,在书香的河流边,在思想的海洋中让心有所依,魂有所归,感受书香阵阵的飘逸和宁静致远的力量吧。

猜你喜欢

流芳建水纳西
名人
名人
名人
建水陶艺新观察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安纳西
徜徉于文化旅程中的建水紫陶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流芳豆参 百世流芳
纳西鲁丁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