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口好牙是怎样炼成的

2019-03-06苗瑞婧

大众健康 2019年3期
关键词:菌斑恒牙宝妈

苗瑞婧

自孩子呱呱坠地,到他逐渐成长起来的过程中,牙齿也在不断发育。拥有健康的牙齿,孩子才能吸收营养促进全身发育,并且愿意露出漂亮的牙齿,绽放自信的笑容。作为一名口腔医生,我经常遭遇宝妈有关儿童口腔保健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自己荣升宝妈之后,才发现有关牙齿发育的很多共性问题,是养育宝宝过程中每个妈妈都会遭遇的困惑。

Q:有人说,两岁就应该给孩子刷牙,但就怕孩子不愿意。也有人说,太早刷牙对宝宝的乳牙不好。那么,到底应该几岁开始给孩子刷牙呢?

A:寶宝的第一颗乳牙,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时萌出。这时就是帮助宝宝刷牙的第一时间,但由于此时的宝宝尚不能吞咽,不必使用牙膏和牙刷;方法也跟成年人刷牙不同,而是父母将手指缠上湿润的纱布,轻轻清洁牙面和按摩牙龈组织,清除口腔内的菌斑,每日一次即可。

1岁~3岁的孩子,已经能漱口时,就可以开始使用牙膏了。每次只需用小豌豆大小的牙膏。这时的孩子喜欢模仿,父母可以在自己刷牙时引导孩子模仿刷牙。不过单靠孩子并不能清除菌斑,刷牙过程主要靠父母完成。另外还要预防奶瓶龋,不少宝妈让孩子抱着奶瓶进入睡眠,这便容易造成孩子乳前牙龋坏变黑。

3岁~6岁的孩子随着颌骨的发育,乳牙间开始有了缝隙,这就使菌斑容易沉积。这时建议宝妈为孩子使用牙线,防止乳牙磨牙邻面接触区菌斑的堆积引发邻面龋。有了前面的模仿和学习,孩子已经掌握了刷牙的方法,此时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己刷牙的责任心,家长积极监督。

Q:有的宝宝反映乳牙疼痛,爸爸妈妈想给孩子治疗又怕孩子不配合。爷爷奶奶会说,乳牙反正要换掉的,不看也无妨,等换牙了就好了。乳牙疼痛真的不需要治疗吗?

A:答案是需要治疗。孩子牙痛的原因往往是以下几种:深龋或乳牙邻面龋引起的食物嵌塞痛,或者更重的,已经出现了牙髓炎或根尖周炎,这时只有通过治疗才能去除感染和慢性炎症。消除疼痛并且恢复咬合功能,才能保护乳牙下方的恒牙胚。

乳牙疼痛会引起幼儿咀嚼力量下降,不能有效地将食物嚼碎,不利于胃肠道健康,也不利于颌骨和牙弓发育,甚至会养成偏侧咀嚼的不良习惯,造成面部偏斜不对称。因此,早发现早治疗乳牙龋,避免龋病继续发展成牙髓炎或根尖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提醒父母,不能因乳牙早晚要脱落更换为恒牙,而忽略乳牙的健康。

Q:说到换牙期,家长跟孩子们都有一些尴尬的经历。那么,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乳恒牙替换的“丑小鸭”阶段呢?

A:自6周岁左右萌出“六龄牙”开始,孩子就进入乳恒牙替换期。家长会发现,孩子的牙齿不像乳牙那样又白又齐,这不必担心。新萌出的恒牙表面有一层牙釉质,矿化程度比乳牙高,也具有更好的透光性,这就比乳牙更能够透出内层淡黄色牙本质的颜色,因此看起来为淡黄色,这其实是健康牙齿的色泽。另外,恒切牙萌出后,看起来非常大。这实际是由于孩子的颌骨尚未完全发育,而新萌出的恒牙则不会有更多的增大,因此相对较窄的颌骨,恒牙看起来比较大,这会随着孩子的进一步生长发育而逐渐协调。

替牙期往往还会有轻度的牙列不齐。孩子的两颗中切牙在刚刚萌出时出现间隙,这多半是因侧切牙的牙胚萌出挤压中切牙牙根造成的,但也应该排除多生牙以及上唇系带过低等因素。

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牙,位置在乳磨牙的后方,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切勿将其误认为乳磨牙。此时由于孩子还不能形成好的刷牙习惯,窝沟又相对窄深,需引起格外注意。在进行学校组织的窝沟封闭治疗前,应当尽量少吃甜食,并养成漱口、刷牙的好习惯,避免发生龋齿。

Q:宝宝都怕看牙,门诊常可见到孩子大哭大叫,家长心疼不已。能给孩子看牙不配合支支招儿吗?

A:口腔科医生常常会遇到孩子不配合,家长又束手无策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单靠医生的努力可能很难完成治疗。在这里,给各位宝妈宝爸一些关于孩子如何更好配合口腔治疗的提示。

首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由于患儿以往对吃药、打针等诊疗有不良的感受和预期性害怕,他们往往处于高度紧张和防卫状态。家长要理解孩子的紧张状态,就诊前、就诊中多使用安慰性和鼓励性的语言,而不应在治疗前增强这种恐惧。若家长本身对口腔治疗有焦虑,将会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小于4岁的孩子。

同时,可以通过治疗前的体验来帮助孩子接受看牙。比如,可以为孩子看漫画讲故事解释蛀牙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鼓励孩子爱护牙齿,有勇气保护牙齿,这样也便于在治疗过程中帮助孩子回忆故事中的人物,鼓励孩子积极勇敢治疗牙齿。另外,可以带领孩子参观其他合作患儿的治疗过程,并让他们交流过程和体会,消除孩子对未知事物的畏惧心理。最好在孩子未患牙病前就进行一次牙科检查,这样可以消除孩子的恐惧情绪。也可以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先做无痛、简单、不费时的治疗,如口腔检查、涂氟、教刷牙、简单充填等。有痛和复杂治疗待患儿适应后再进行。甚至可以第一次就诊不做治疗,只和医务人员适应性交流,并在最后给予表扬,希望下次表现更好。

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播放儿童喜爱的动画片、讲故事,也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告诉孩子数到几下停止操作,这样孩子可以放松下来。6岁~12岁孩子心理日趋成熟,主要靠讲道理取得配合,在治疗中随时给予保证和赞许是很有效的。对3岁~6岁的孩子,要保持耐心,用和蔼的表情和关心的语言,鼓励孩子自我约束和控制,一般可以顺利完成治疗。若孩子抵抗比较顽固,则可以选择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这种技术具有镇静和镇痛双重作用,适用于4岁以上轻度焦虑的患儿。

Q:除了牙齿发育和口腔卫生,家长们还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孩子长到10多岁,牙齿长齐了,习惯形成了,家长们就可以放手了吗?

A:处于换牙阶段的孩子喜欢体育活动,家长还要特别注意恒牙外伤问题。临床上常见年轻恒牙外伤的多发年龄往往是7岁~9岁。外伤影响新萌出上颌前牙的牙根发育,甚至可能导致牙齿丧失,这会影响发音和美观,从而给孩子心理造成一定负担。

12岁~18岁的青少年虽然看起来已是大孩子,但由于青春期的孩子激素水平和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再加上可能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经常饮用碳酸饮料,口腔卫生维持不到位等,牙齿的保健也不可忽视。建议在孩子暑假、寒假,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口腔检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猜你喜欢

菌斑恒牙宝妈
人为什么要换牙?
调皮的牙齿
家中段子手(四)
家中段子手(二)
家中段子手(一)
家有宝妈
你知道吗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孩子换牙期多吃耐嚼食品
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龈炎继发龋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