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技术的划分以及与运动技能的关系探讨

2019-03-06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负荷动力动作

曾 园

在教学中,对于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概念的实际含义总是难以解释,教学中对于两者的关系总是闪烁其词。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两者的含义不完全相同,单个名词含义容易解释,但对于两者深层次的关系却很难理解。因此,本文旨在完善运动技术的概念上,对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关系给出一定地见解以便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明确各阶段掌握重点以期提高教学与训练质量。

1 运动技术的概述

运动技术是竞技体育运动中常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汇,深刻理解运动技术概念有利于技术的掌握。目前常见的运动技术概念的表述有:运动技术是运动行为的核心,是人们通过特定的身体动作,以达到特定的运动目的的方法[1];《体育科学词典》将运动技术定义为“完成特定的体育活动的方法,或能充分发挥人的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2];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3];运动技术是从事体育实践的方法体系。它是在人类认识自身和改造自身的反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有效性原则,总结、提练、构建而成的。它包括体育实践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亦即运动项目,及其动作系统和规则系统[4]等等。

以上研究表明,运动技术是指为了实现身体动作、体育动作的最优化完成的方法,对于各阶段掌握技术的侧重点没有明确阐释。研究分析发现在运动实践中,前期完成动作时主要掌握动作完成的方法以能完成动作为重点;中期以追求完成动作的最优化效果为重点;后期在最优化完成动作的前提下最大效果的融合动力追求最大竞技能力。为了实现动作的最优化效果必然需要动作的经济性达到最佳,而实现动作的最佳经济性必须依托身体足够的动态柔韧与协调性以及动态与制动的平衡性。动作掌握各个阶段的重点是有差异的,原因是随着动力负荷的增加,人体大脑需要接受刺激、适应刺激才能形成相应的动作要求。由此可知,运动技术不是简单的完成动作的方法,同时需依靠动作的协调、柔韧和平衡等。因此,运动技术指依托柔韧、协调和平衡最优化完成动作的方法显然更符合运动技术的特点。

2 运动技术的划分

目前教科书上对于运动技术的划分对读者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例如《运动训练》一书中提到“运动技术只能通过运动员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因而,人们长期将运动技术又称为‘技术动作’‘动作技术’”[5]。动作技术与技术动作是运动技术的构成要素是毋庸质疑的,然而将动作技术与技术动作看成是一个等同概念,显然有失偏颇。

首先从两者结构分析,动作技术与技术动作两者外延相同,以相同外延判断两者含义相同明显缺乏理论依据。正如“大学体育”与“体育大学”以及“大学英语”与“英语大学”,两者同样拥有相同外延但含义却截然不同,从这一点上认为动作技术与技术动作的含义相同是欠缺考虑的;其次从动作构成要素分析,运动技术的完成是由动作效果与动力特性两部分决定,完成动作的不同节点上两者所占比例是有所差别的,然而对运动技术概念进行分析发现运动技术的构成不是单一的动作方法,动力作为主显,柔韧、协调和平衡作为配显,两者在运动过程中各阶段所占比重是呈现一定变化的。动作技术与技术动作两者虽有相同外延但内涵却相差明显,动力与柔韧、协调、平衡等在运动技术各阶段作为主显的表现形式是有所差异的,掌握动作阶段主要表现动作的“纯技术”即掌握的方法为动作技术。掌握方法后技术上展现的柔韧、协调和平衡美感为技术动作。掌握动作技术是保证技术动作能够发挥的先决条件。因此,可以得出,动作技术是掌握动作的方法也叫“纯技术”;随着动力的不断融合展现出的协调、柔韧和平衡为技术动作。

3 完成运动技术的决定因素

当前教学体系中,将学生不能掌握合理正确的动作大多归结于其身体素质差即动力差是值得深思的。动作的构成是由动作效果与动力特性两部分构成,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动力特性好的学生掌握动作的时间相对短,掌握动作的质量相对高,因此出现了动力特性是决定动作掌握好坏的观点。动力好的学生掌握动作快,其根本原因是足够的动力支持能够延长动作完成的时空特性,延长动作的展现效果有利于动作的成功完成同时由于时空的相对扩大使人体视觉更加直观使美的展现更加淋漓尽致。现实教学中认为动力是决定性因素,动作效果只是辅助“配角”。然而真如现实情况所言动力才是学习动作的决定性因素吗?其实不然,动作完成的效果由动作效果与动力特性两部分构成,合理的掌握动作各个动作结构都要经过不断地泛化、分化直至大脑神经中枢的逐渐稳固,兴奋不再扩散形成动作的巩固过程。合理动作一旦形成稳固的神经联系,外来刺激不易再轻易破坏动作结构,巩固的动作将会伴随一生。但随着人生理年龄的逐渐增大,动力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动作效果下降却相对小。年龄增大后如果仅以动力作为完成动作的决定性要素显然是难以支撑的,而合理的动作效果才是支撑动作得以完成的要素。

巩固动作的形成其结构不易受外界刺激而破坏,完成动作的能力不易消失。其最终动作得以巩固的即是动作合理的走向、完成动作的肌肉有序用力等等,这些即是完成动作的动作效果得以巩固,而动力是无法形成巩固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动力必然呈下降趋势。在实际技术教学中,学生反复练习动作,大脑神经中枢不断接受刺激优化动作结构即动作所展现出的结果更加协调和不断提高身体平衡性及柔韧性,最终得以高质量的完成动作。因此,决定运动技术完成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应是动作效果即身体所展现的协调、平衡和柔韧等能力,而动力只是完成动作的基本保证,动力能力的高低只会决定学习动作的时间长短,不是学习动作的决定性因素。实际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柔韧、协调和平衡等能力,而不是一昧地追求动力的提高来保证动作的学习。

4 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关系

当前相关文献资料中对于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关系的探讨不是很多,针对两者内在联系的分析也不够全面。如邵伟德谈到“运动技术达到了掌握的程度才能称为运动技能”[6],由此可见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两者内在必然有某种联系,但具体的关系却缺乏有效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两者内在关系作有效的探讨。

运动技术是由动作技术与技术动作两部分构成,是掌握动作的不同时段,具备单因素特点;吴旭东指出“运动技能它由运动技术动作、本体运动感知觉、体能和认知成分构成”[7]。可以看出其是由多方面因素统一构成的,最终要形成运动技能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合理完成。那么,如何通过运动技术的完成最终实现运动技能呢?骆建指出“运动技能的提高是在原有的技能水平上,使已巩固的动作重新接受相对大的刺激,产生兴奋扩散,导致新的泛化、分化过程,并在这一强度刺激下最终建立新的稳定的神经联系,形成新的巩固动作”[8]。可以看出,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渐进发展的过程。从动作僵硬到动作柔美;从动力融合度低到动力融合度高;从动作效率发挥低到动作效率发挥高等等,是一个不断发展、大脑神经中枢不断提高的过程。

技术动作在低强度负荷下得到巩固形成自动化时,动作的完成便水到渠成。而随着负荷强度的提高,动作又要不断经受泛化、分化直至自动化的过程。随着技术动作不断地融合动力接受大脑神经中枢的抑制直至达到稳态,形成某一负荷强度的动力技术。随之适应负荷强度的提高融合动力的发挥形成相应的动力技术直至达到趋于个体负荷极限,最终形成个体的最大技能的运动技能。

由上分析可知,如图1,动作技术巩固形成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在中等负荷以下条件下融合小动力形成符合此阶段特点的技能,可以保证动作结构的有序合理发挥称为初级技能;在中等强度负荷条件下融合中动力保证动作在适应刺激条件下,动作仍能有序的合理发挥称为掌握技能;在高强度负荷下,神经中枢抑制接近个体最大值、肌肉不可控性最大仍能在有效融合大动力能力的条件下完成动作即为最大技能也称竞技技能。由此,不难发现,运动技术就是在不同负荷阶段下通过融合不同量级动力实现各阶段的运动技能。而运动技能始终贯穿于运动技术中,即形成初级技能、掌握技能再到最大技能(竞技技能)。

图1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示意图

5 结语

综上所述,运动技术是由动作技术与技术动作两部分构成,动作技术是指掌握技术的方法也叫“纯技术”;技术动作是指掌握方法后不断融合动力在技术上所展现的柔韧、协调和平衡美感。而决定运动技术完成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应是动作效果即身体所展现的协调、平衡和柔韧等能力,而动力只是完成动作的基本保证,动力能力的高低只会决定学习动作的时间长短,不是学习动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关系是通过掌握动作技术和技术动作融合动力形成初级技能、掌握技能最终形成最大技能(竞技技能),最终形成自身的运动技能。

猜你喜欢

负荷动力动作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下一个动作
生如夏花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动力船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把美好的想像转化为动力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