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一种恐惧

2019-03-05李伟长

上海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少年人深渊叙述者

李伟长

邓安庆的短篇《豆芽》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乡村少年因家庭变故而变“坏”,却因本性善良没“坏透”反遭报复致死的故事。叙述者“我”扮演的是本雅明意义上“讲故事的人”,老实而准确地将他有限的所见所闻讲了出来。他所不知道的自然也就成了空白,譬如这个被叫做“豆芽”的少年被打死之前的恐惧,读者就只能凭经验和想像去感知了。这种写法接近于鲁迅写闰土的方式。

一个孩子的变“坏”,当然与他所生活的乡村生活有关,譬如家人的婚姻状态和经济境况。这一点和城市少年的“变坏”别无二致。通过孩子的变化,写乡村生活的流变,借此怀念一个人,是邓安庆的文字寄托。《豆芽》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光。倒不是作品里几笔绘就的孩子的天真,不是乡村风俗和乡音的记忆,也不是乡村生活的败坏,而是一个故事细节。少年豆芽没有参与斗殴,小混混头领认为是他报的警,威胁豆芽要么交钱赔罪,要么就死打一顿。走投无路的豆芽,从家里偷了一千块钱,再夜里跑到家人的铁匠铺里,求要五千块度过难关,不然就会被打死。家人不相信他,将他赶了出来,等待少年豆芽的就只有恐惧和随时可能降临的厄运。

可以想见,没有弄到钱救命的少年豆芽,从铁匠铺出来后,该有多么恐惧乃至绝望,何去何从,哪里可以藏身,怎样度过此劫?他清楚地知道作为一个小混混,在家人面前已没有了颜面和信誉。在另一群混混面前,他就是待宰的羔羊,弄不到钱就得面对挨打。在曾经的乡村,总有一群少年崇尚暴力,组成不同的团伙,抢偷骗讹,打架斗殴。少年们年少气盛,打架下手不知轻重,轻则断胳膊断腿,重则伤人性命。豆芽是知道利害的,因为知道,出于求生的本能,他才会偷家里的钱,才会不管不顾地去求救。

我经历过同样的惶恐。念初一时,有一群校外少年,常常堵在校门口,找学生要钱,不给就踹,把我们的书包夺下来,丢在地上踩上几脚,然后一脚踢出去老远。看着我们灰溜溜地去捡书包,他们在背后哈哈大笑。有一次,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我说你们这是抢钱,犯法的。他们从此盯上了我,每日来学校里找麻烦。多是晚自习后,晚上九点多,一群人就等在校门口,摆弄着小刀子,对着我推搡、上拳头,加上警告和辱骂。时间长了,看到他们出现在学校附近,我就害怕,乃至心惊胆战。不敢告诉老师,不敢告诉父亲,担心被报复。终日惶恐不安,那是一种像深渊一样的恐惧。

因为经历过类似的境况,我能理解少年豆芽的恐惧。我甚至能想像出豆芽要钱失败之后的煎熬和绝望。他根本无路可去,心里全是害怕,害怕天亮起来,害怕遭遇他们,害怕他们找来,甚至可能都想过能不能扛得过那一顿毒打,那应该是无限的下坠。少年人的恐慌是没有尽头的,无法找人诉说,不知未来向何处去,得不到家人的信任,孤立无援的牛角尖一样的恐惧,缠住了少年人的全部身心。被打死前的那些日子,豆芽过得定像一只惊弓之鸟,东躲西藏,无处安身。如果没有体验过担惊受怕,我可能也意识不到少年豆芽的艰难和无望。

限于叙事视角,以及叙述者“我”的不知,少年豆芽的恐惧无法被真实地呈现出来,甚至连想像的可能都被遮蔽。当叙述者成为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时,必然会滑过这段暗黑时刻。少年豆芽经受的凄惶、不安和恐惧,才是小说家需要理解,并赋之以形的事物。理解了少年人的恐惧,才能理解这个少年人的全部生活,才能真正让人理解他的“变坏”是怎样的虚张声势。不然,叙述者只能在故事的层面上淡然优雅地滑过,满足于讲述一个满含伤感、结尾惊悚的少年故事,却放弃了小说家应该抵达的小说真实,即少年豆芽的寂寞、孤寂、恐惧和绝望所组成的生命感受,远比作为事件的少年非正常死亡更为动人。

石黑一雄在诺奖获奖演说谈到:小说可以传递感受……最终,小说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诉说。这也是故事和小说的区别,故事可以被重复转述而不流失核心信息。好的小说无法被转述,一转述就意味着感受的损耗,正如少年豆芽死前的恐惧只会存在于文本中。除了少年自己明白他将步入深渊,还有就是小说家知道。小说家要传递那份感受,便要走入人物内心,要凝望那深渊,甚至走入深渊并描述它,去体味此时此刻人物内心所受到的冲击,经受的恐惧,还有对生的眷恋。如此才能呈现真实的小说人物,而不是一个故事角色。小说家要做的,惟有暂时地放弃自我,从而竭尽全力地去感知、去理解小说人物内心的无望和恐惧,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处境,无论是生死未卜、走投无路还是心陷恐惧,作为回报,他们会还小说家以丰饶的真实。

理解一种恐惧,并不是因为恐惧本身具有蛊惑性,也不是恐惧如深渊一样难测其深,而是它与人的心念想通,是理解一个人心性的窗口。从这个窗口,可以看见他如何一步步到的这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正如只有理解了少年豆芽的恐惧,才能理解他为何没有真的彻底变“坏”,继而理解小说家隐忍而慈悲的心思。否则,“我”就真的成了书记员般的旁观者,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叙述者。少年的死也就成了无所谓有无的意外,而不是“沒有办法”的结局。

猜你喜欢

少年人深渊叙述者
深渊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悬崖勒马
《归》
文学作品中叙述视角的“上帝”与“凡人”
远行者
箴言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