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实践

2019-03-05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第三中学韩巧梅

天津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法初中语文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第三中学 韩巧梅

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创设直观情境、问题情境、趣味情境以及演绎情境的形式,逐步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充分展现语文课堂的教学魅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所创建出具有一定特殊属性的场景,从而让学生在深入场景之中,深化对知识的认知,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伴随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法也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很好应用。那么如何结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特点,以及初中教材当中的文本内容,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呢?

一、创建直观情境,深化学生感知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抽象性的文本信息,同时也有一些感性的图片等内容,但相对而言,抽象性的文字占据了教材的大量篇幅,这也为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供了一定难度。而现代多媒体是具有图文并茂、影音兼具等功能于一身的多元化教学软件,也具备超出传统教学手段优越性的独特优势。

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当中的视听功能,促进文字的具象转化,从而构建直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场景中,深化对作者情感的感知,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视频播放器,促进直观情境的构建。《桃花源记》中主要讲述了武陵渔人的所见所闻,将现实与理想意境进行有效结合,表现了桃花源的安宁祥和以及自由平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现实的不满等。

基于上述内容,教师通过网络检索的形式,从海量的视频资源中进行《桃花源记》的视频短片,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所检索的视频进行筛选。

在课堂里,学习《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视频短片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色彩丰富、音像具备的条件下,直观感知桃花源的情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思以及文本中描述的细节,从而深化对《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感知。

显然,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堂直观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促进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好奇心是促使人们进行自主探究的动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实际的求知欲望也不亚于成人。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文本当中的细节和内容,基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向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促进课堂问题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对问题答案的好奇心引导下,自主进行文本的分析与阅读,从而为语文知识的顺利教学奠定基础。

同时,在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促进学生思考。从教材中对本节课文本的安排来看,主要是通过一些自然现象的描述,引导学生认识物候学及其相关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基于文本当中的细节,向学生提出“在文章中是如何引入物候和物候学的”“从文章中的描述来看,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样的意义”等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中,对《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和探索,从而认知到物候知识,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提高《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不难看出,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形式,构建课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探究和分析问题中,提高对文本的认知效果。

三、创设趣味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从实际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活动时,学生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而当学生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时,学生也会表现出疲惫感,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的兴趣,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导向,利用有效活动的开展,构建课堂的趣味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小石潭记》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打擂台”游戏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自主认知“水尤清冽”“可百许头”“佁然不动”等词语的注释。在课下,教师将“水尤清冽”“可百许头”“佁然不动”等词语录入计算机当中,使每一张幻灯片对应一个词语。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述《小石潭记》这节课中的注释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文本含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能够理解和记忆这些注释。随后,教师请班级中的两名学生参与到游戏当中,当教师利用提前准备的课件,投放出“水尤清冽”“可百许头”“佁然不动”等词语后,两名学生对它们的白话文翻译,以及在文章当中的解释说出来,对于回答速度最快且解释正确的学生,获得本次游戏活动的胜利。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课堂趣味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在与情境融为一体中,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搭建演绎情境,促进亲身感悟

在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中,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价值,而将学生置于次要的地位,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使学生只能基于课本的反复阅读,深化对其中内容的感知。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不断升高,学生的主体价值也在课堂中不断被体现出来,而教师也开始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参与性。而“课本剧”的教学活动也在此时进入初中语文课堂之中,用于构建课堂的演绎情境,促进学生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亲身感悟,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中记录了庄子与惠子两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型辩论,反映出庄子生活的诗意等。在课堂中,教师先根据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学生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的理解效果,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使每个小组当中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分好的小组形式,共同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进行课本剧的改编,并进行其中对话的表演和模拟,使学生在亲历辩论的过程中,直接体会庄子的思想,了解庄子的志趣。

显而易见,课本剧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体验课本当中的内容,感受主人公的情思,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效果。

总而言之,创建直观情境、问题情境以及趣味情境和演绎情景等,都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要想真正地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价值,并不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实际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分析课本中的文本,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情境构建的方法,并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完整地创建课堂情境的教学体系,提高语文知识讲解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法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