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公民责任问题教学

2019-03-05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子路中学

天津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公民生活化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子路中学 杨 名

随着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且积极向好,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在不断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升。但是相比于物质世界的极度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体性的道德素养水平却是江河日下。两者的发展程度极为失衡,在物质条件满足和提升的背后,能够看见当前人们思想道德品质的缺失,综合思考上述问题,可以发现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责任意识存在明显不足。

对于当前我国精神文明的落后和公民责任意识的不足,需要引起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点关注。因为对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始终站在国家的层面进行讲解,首先是对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培养,其次是对学生认知社会整体法制道德环境的培养,最后是指导学生遵守相应的思想道德规范法培养。在指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时,需要教师能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与全国政治教师座谈会的讲话内容,更加深刻地提醒学生形成公民的责任意识,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改善当前的社会文明环境。

一、挖掘教材知识内容,丰富学生责任教育

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是要培养学生的基础道德品质意识,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法律的认知意识,结合这两者内容的根本,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因为对于任何一名公民而言,道德观念能够覆盖极广的范围,其教学的根本要求是公民个人需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劳动等。通过相应思想道德和法治理念的教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并遵守相应的基本规范。学生作为一名公民,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定办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养成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明礼诚信、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

为此,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当前的教材内容,从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内容“师长情谊”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强调当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需要做到尊敬师长,同时充分发扬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并遵守自己作为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此外,在课本的第七课中,提到了关于“亲情之爱”的内容,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学会和父母家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学生身为家庭的一员,需要成为家庭成员和谐相处的润滑剂。此外,在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中,提到了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需要学生明白生命生存的意义,以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为此,教师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关注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要养成关切他人生命的好习惯,真正树立良好的道德责任意识,以及作为公民应有的法律责任意识。通过教师深挖课本的知识内容并结合习总书记与全国政治教师座谈会的内容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内容的知识理解水平。学生需要结合教师的深度讲解,以及自身对于公民责任意识的理解,切实提升自己对于公民责任知识的理解水平。

二、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制的知识过程中,需要重点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教师的知识讲解,能够强化学生作为一名公民的责任意识。为此,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为此,教师需要把实际的教学内容,和习总书记与全国政治教师座谈会的内容相结合,选取合适的角度直到学生学习相应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时,需要重点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同时在相应的知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关于《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教材内容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展示关于“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事件视频,通过形象化的视频演示和对应的情境再现,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获得有效的知识理解。同时,视频将原本纸面化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信息展示,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能够有效集中自己的课堂注意力,对应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同时教师在积极导入新知识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容易。通过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对于自我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在遇到可能的侵害时,能够马上运用已经学到的法律知识进行防卫,采用积极有效的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分析相应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同时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水平,强化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三、生活化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责任观念

教师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为此,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化学习状态,为其制定相关的教学案例,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此外,教师应当尽可能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使之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的教学内容能够打动学生时,学生便可以从内心接受教师的知识讲解,以及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论是作为一名社会公民,还是作为家庭成员,都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故而,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生活化的问题,意在通过学生耳濡目染的实际事件,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应的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思考深度。例如,教师为学生展示当初“辽宁号”航母下水之前,在日本某网站上公布出来的辽宁舰的高清间谍照片。通过触目惊心的事实向学生说明,当前间谍对于我国国土安全所造成的危害,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到其中的严重危害。教师需要向学生们申明,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具备爱国的基本品质和责任。而后教师在为学生展示近些年来“精日份子”的猖狂言论和无耻行径,向学生讲明作为中国人的基本责任和民族品格。通过教师的生活化教学,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的基本爱国责任,从而树立良好的爱国信心,保持高涨的爱国热情,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维护国家尊严。

四、延伸课程社会实践,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对于初中的道德法制教育来说,想要切实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需要教师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入手,不能仅是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更多是改善学生的责任执行效果。为此,教师应该以课堂教学作为知识指导的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能够接触大自然、了解社会现实的契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活动中观察社会的现状,认知关于社会实际存在的不足,切实提升学生本身的责任意识。通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长期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此外,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当下最感兴趣的社会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对于相应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感。教师需要结合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师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长效的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挖掘教材知识内容,更新课堂教学方法,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教学,并增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公民生活化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论公民美育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