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方法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影响的探析

2019-03-04程志伟

关键词:吸引力理论课思政

程志伟

(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事关高校能否承担起“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政治工作重要方式,有着特殊的地位、作用。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抓好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 ”[1]。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着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贯彻“八个相统一”,要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方法,让思政课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喜闻乐见、受用无穷。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就在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影响其功能正常发挥,原因之一就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缺乏足够吸引力。影响教学吸引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学方法,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等等。

针对这一问题,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文件强调:“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一 思政课教学缺乏吸引力具体表现

高校思政课教学总的来讲是井然有序、气氛融洽,学生从中受益无穷。但有些课堂教学,听来索然无味,如同嚼蜡,教学效果不佳,缺乏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论性强,有些内容还比较深奥,一些教师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一味地自己一人站在高高讲台上,漫无边际、滔滔不停地照本宣科,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心生厌烦,不满这种“单向度”授课方式,久而久之,结果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干自己的事,玩手机,或看其它书籍等等;更有甚者,其思绪“飞离”课堂,出现了“身在教室,心在外”的情况。从课堂教学情况看,下面是教学缺乏吸引力一些具体表现:

(一)到课率不高

教学没有吸引力,一些学生不愿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不像专业课是未来工作的“敲门技艺”, 他们感觉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上可不上,无所谓,如果加上教学没有足够吸引力,长此下去,就会缺课。其次,专业课一般是小班教学,人数不多,教师大体认得清楚学生,知道有多少人来上课。而高校思政课多是大班教学,人数众多,且一个教学班含有几个小班,人多了,教师不可能一一记得住学生,也不可能每次一一清查多少人没有来上课,一些学生就会“钻空子”不来上课。例如,有些学校,没有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350名学生配一名专职思政课教师,教师人手不足;还有的学校表面答应让进更多教师,但设定许多苛刻条件,有些甚至是不合理条件,如第一学历必须是“985”的,所有学历学位都要学的是思想政治专业等,这样在全国范围内也很难招到符合如此条件教师,致使教师严重缺编,结果没有办法,思政课教学班级人数过多,正常情况教室满满的,教师一人应付不过来,部分学生就会乘机钻空子,不来上课。还有同学即使来了,见教师不清点学生到课情况,课间托付同学捎回课本,自己溜之大吉。若被教师发现逃课,同桌或其他同学就会编一个理由搪塞老师,如去洗手间,辅导员叫去办事,身体不适等,结果课上完了,人还没有回来。也有同学第一节课不来上,第二节课才来。种种消极行为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部分同学欢迎。

(二)抬头率不高

教学没有吸引力, 部分学生即使来了,也表现出消极被动。其一,不按教师要求分班就坐,前面几排空空的,纷纷落座在后面几排,教师一人孤零零站在讲台上,课堂秩序不协调。其二,不带课本,现在学校一般不强迫学生买教材,就有一些学生根本不买教材,也不从别人那里借教材或复印一下教材,仅仅带手机来上课。结果教师在上面讲,他们眼望天花板,一脸茫然。教师一般会强调购买课本的重要性,就如同农民去地里干农活,没有工具如何从事劳动;教材也花不了多少钱,如果期末考试及总评成绩不及格,补考重修又花时间又花钱。万一没有买到可以借一本或复印一下都行。还有少数同学为应付教师检查,带上过期教材,教师讲课提及的页码和内容,他四处翻书也找不到,或是新教材添加或删掉内容,旧课本对不上,学习效果打折扣。其三,部分学生玩手机相当投入。一来上课,就打游戏,或看自己感兴趣的手机上的内容,有时前后左右学生一起看,还小声议论,甚至突然发出笑声,打扰课堂秩序,教师感到莫名其妙。现在几乎每位同学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机不离手,一没有事,部分人心理就“惦记”手机,翻出来瞧瞧,教师如果提醒别看手机,他就说看时间。而手机上,一些商家为了吸引受众,设计有精彩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奇闻、军事密史、新潮电影,甚至是“黄色、刺激”花絮等,让抵抗力弱的同学难以忘怀,这就如同小店里提供给顾客某些快餐食物,色香味俱全,让消费者爱不释怀,但没有多少营养,吃多了会损害身体。而思想政治课内容多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释,还有道德品行养成等,严密论证,条分缕析,旁征博引,要学习掌握这些内容,一般要费一番时间和精力,才能从中受益。相反商家在手机上提供那些快餐式的东西,没有多少营养价值,自然让你消费起来不费精力,吸引住你就达到他们的目的。其四,还有学生不是专心听讲,而是干其他的事,戴着耳塞听音乐,或阅读别的书籍,或做别的课程作业等,甚者一起聊天,影响周围学生听课。

(三)满意率不高

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够满意,涉及多方面,如课程教材体系、课程时数安排、成绩考评等等。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内容空泛,毫无新意,也无理论联系实际的剖析,听者萎靡不振,精神沮丧,收获不多,自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满意。例如,曾经叫同学甲来办公室问一下,对思政课教学是否满意,该同学表示不想上思政课,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感觉听了也没有用,收益不大,仅仅是来混点学分。还有一次批评同学乙不认真上课,他漫不经心答道,专业课都不想学,更不想学对找工作没有帮助且“很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 陈旧教学方法是导致思政课教学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吸引力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因素;有学生方面因素,如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功利心突出;也有教师方面因素,如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亟待提升;还有教学方法陈旧、落伍因素[2]。一定意义上,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等因素,学校、教师一时无能力改变。学生方面因素,教师方面因素需要长时间努力才能改变。相对而言,一定程度改变教学方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主体,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应重点关注教师的教。下面仅就陈旧教学方法的弊病影响思政课吸引力作剖析。

其一,仍然以陈旧教学方法为主。从一上课,到下课铃声响起,教师不停在讲,时不时在黑板上写上标题大字,提醒一下讲到哪一章哪一节,或在电脑上移动一下鼠标,展示一下课件里列出所上课本具体内容。照本宣科是这种教学方法形式,理论灌输是其特色。

其二,缺乏选择性和深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由于课前没有作充分准备,不明白上课章、节的重点、难点,授课章、节内容对接不上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时数安排,教学过程中仅仅照本宣科。对讲授内容不作适当处理,什么内容少讲,什么不讲,什么内容要多讲,不作选择,平均用力。看似书本内容一点不漏都讲了,符合教学预期。但缘于总教学时数有限,要么是后面内容讲不完,要么是对重点、难点,不能精讲、细讲,深度挖掘不够,学生听完课,不能全面理解,疑惑不少。教学没有达成真理力量吸引人,逻辑力量征服人的境界。

其三,缺乏教师与学生间互动,学生与学生间互动。有些教师上课铃声响起就上台讲课,下课铃响起就下课匆忙离开,不与学生交流,不问问学生对上课的要求、建议等等。教师讲学生在下面听,不提问,不作答,不讨论,少数教师望着天花板上课,懒得与学生眼神交汇,更不用说强调课堂纪律,课堂上,师生之间奉行另类的“和平共处”原则[3]。如此,教师忙着上完课,学生忙着干自己的“私事”,彼此互不打扰,相安无事,课堂也可能平平静静,但是毫无生机,教学没有吸引力,效果就差。

其四,没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活动,无启发性,学生收获不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个人认为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一是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尽管大部分学生进校就满18岁,是成年人, 但人一般要到25岁左右心智才全面成熟,这之前还较易纠正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二是促成学生正确、完整理解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毕竟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正确理解了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等,就会更全身心自觉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去,由“自在行为”变成“自为行为”,这境界就不相同。如果教学中,缺乏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联系学生生活、学习、未来人生规划的实际,学生就会感觉对自己帮助不多,课本上文字他们也念得出来,就会失去兴趣,不想听讲;不联系国内、国际实际,说清楚、讲明白国家大政方针,计划安排,重大决定等,又不能条分缕析地解读错综复杂的国际情况,结果是两个主要教学目标都不能达成,自然不能给学生什么启发,学生感觉收获不多,不愿意听讲,教学就没有吸引力。

三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

陈旧教学方法严重削弱思政课教学吸引力,造成教学效果不佳,也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政治工作中特殊的地位。教师应该好好研究一番不同教学方法,虚心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所授课本内容,恰当选择一种或几种具体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吸引住学生注意力,达成教学目标。具体教学方法有多种,还是要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自己能轻松驾驭,又能让学生聚精会神听讲就好,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创新、发掘新教学方法,创出自己特色,让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下面就几种教学方法,探讨一下如何创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上好思政课。

(一)问题导入法

有针对性组织好教学活动,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之一。问题导入法,就是在讲授课本内容前,提出与讲授内容有关问题来,从而在学生们心中产生疑惑、困顿、好奇等心理状态,聚焦学生的注意力。

这种教学方法关键是提出的问题应可以马上在学生心中激起某种“波澜”来,一下子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明确这堂课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其次,要通读这部分授课教材内容,从中寻找课本内容编排逻辑顺序,抓出问题之所在,提炼出最有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几个问题来。再次,就所列几个问题进行一番比较对照,从中挑出一个问题来,它既与所授课本内容联系最紧密,又能较长时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深入思考。最后,就已经挑出的问题,从语义角度,反复琢磨一下,看如何叙述更加合适、妥当。

此外,教师也可以提前就即将要讲的内容,给学生作一下简单解释、说明,试着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从中挑出一两个问题来,作适当修改。由于学生自己参与提问环节,他们更有成就感,从而会更全身心投入听课。

(二)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也是一种较好课堂教学方式,由于其中有某种具体“故事情节”,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高等教育出版社前后出版两本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书上列出一些经典案例,值得学习、借鉴。此外,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平时阅读的报纸、杂志、书籍,收听电视、广播,上网浏览各方面信息等等,有意收集不同案例,以便加以利用,说明、诠释授课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吸引住学生听讲。

不过,该如何选出典型案例,不是容易的事,毕竟案例很多,切记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应遵循一些原则,挑出一个更合适说明问题的案例,达成预期教学效果。

其一,教师应涉猎更广泛材料,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地理、科学、技术等等,范围广,挑选余地就大。尽量少涉及周围普通人个案、事件,特别不涉及教师本人的素材,毕竟是课堂,是严肃、庄重场所。

其二,从一堆材料中挑出典型案例,与所讲授课本内容有直接相关,案例能从某一角度说明、诠释、论证清楚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从案例里得到启发,更好理解、掌握课本内容。领悟列宁所著《哲学笔记》中指出的“辩证法不是事例的总和”的道理,改变过去“原理 +例子=教学”的授课方式。

其三,叙述、介绍完案例后,应提出要思考的问题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更可能领悟案例中包含的道理,证实课本内容,学生思想就会不断升华 ,分析问题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学生仅仅被故事情节打动、吸引,是不够的。

其四,简明扼要介绍案例,课堂时间有限,一节课大约45分钟,花大量时间大肆渲染案例细节、精彩片段,那是“跑偏主题”,讲课不能演变为“故事会”,所以应对案例材料作一番思考,作必要的取舍。

(三)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由于有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多层级彼此间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他们的注意力能被较好吸引住。一般而言,讨论式教学可以分为即时性讨论和专题性讨论两种具体形式。

1.即时性讨论。即时性讨论是教师讲授课本内容时,就所涉及重点、难点,向学生提出问题,让部分学生作答,从而出现各抒己见的场景,教师适当地作一下点评,活跃课堂气氛,吸引住学生注意力。

即时性讨论的鲜明特点是课前没有让学生作充分准备,教师在讲授时,就重点、难点,“临时起意”就某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如下一些特征:

其一,学生在课前没有作充分准备,但不意味教师备课时不作准备,要列出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临时起意”只是授课时,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课,注意力是否集中,来决定何时“即兴”提出问题,吸引学生。

其二,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目的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住学生注意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有些内容讲起来确实有些枯燥乏味,有了即时讨论,可以缓解沉闷的课堂教学。

其三,即时性讨论是针对所讲这一节内容,关注重点、难点,有时重点也是难点,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的知识点就没有必要提问。

其四,即时性讨论,时间不宜过长,毕竟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

其五、有人列出了即时性讨论四种情况[4],个人以为即时性讨论问题不宜太难,也不能太宽泛。仅仅就课本内容原原本本提问,学生会提不起精神来,可能复述一下课本内容,甚者拿起课本宣读一下,除了被提问学生可能有些触动,其余学生可能就静静听着,难有启发。而就诸如“问题面面观”“谈谈怎么办”,这类问题发问,一般高校学生课前没有作足够准备,一时很难回答上来,更别说全面展开讨论。较好的做法是挑一个重点难点知识点,或以问题导入法进行教学比较适当。

总之, “凸显教师对教学状况把握和对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引导”[5],是即时性讨论“落脚”之所在。

2.专题性讨论。专题性讨论是教师在教学计划中专门作出特别安排,就某一个问题,由全体班上学生参与其中,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而在课堂开展讨论一种教学方式。一般步骤包括:教师课前布置讨论主题,学生自愿分组,各小组选择自己小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主题发言稿,课堂讨论及相互交流,教师点评等等。

专题性讨论,是全体班上学生都参加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有如下一些具体特征:

其一,学生们注意力比较集中,毕竟每个学生都参加一个小组之中,从个人情感上讲,参加小组调查研究,撰写主题报告,就会注重其它小组和教师评点,即是每个人会在意自己劳动成果是否会得到他人认可,也是个人能力是否被认同的问题,所以会认真听其他人发言、点评。

其二,专题性讨论是就某个专门性问题进行有组织讨论,教师一般会在课堂教学开展了一段时间,学生学习了课本上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拥有了一定利用基本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后,就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

其三,与即时性讨论关注学生实时学习状况不同,专题性讨论更注重的是学生就所学知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面仅就教学方法对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影响的分析。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发动”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道德品行、职业责任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业务水平等都会对教学吸引力产生影响。此外在讨论教学方法的影响时,不能不考虑其它方面与教学方法共同作用,对教学吸引力产生不同影响,如社会环境等因素。

猜你喜欢

吸引力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