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太极拳题材影视剧对太极拳发展的影响

2019-03-04庞德州

武术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张三丰技击影视剧

庞德州 凡 杰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数百年演变,流传至今。太极拳是集强身健体、技击、修养身心以及传统儒、道哲学和医学等为一体的传统拳术。但是随民国武术大发展之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太极拳略有呈衰落之势,逐渐淡出人们视野。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影视剧行业快速发展,太极拳开始被搬上屏幕,使大部分“只能耳听,不能眼见”的人开始认识太极拳,并能从多方面感受太极拳的魅力,并有部分人受其影响参与到太极拳运动中来。太极拳运动受影视剧的传播,声名大噪。

1 太极拳的起源及内涵

1.1 两种关于太极拳起源的说法

1.1.1 太极拳起源于张三丰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元末明初张三丰所创。这种说法为民间流传说法,传说张三丰创建武当派,创建了内家拳。而太极拳属于内家拳,并为内家拳之首,所以俸张三丰为太极拳祖师。此说法流传较广,当代一些影视剧也多采用此种说法,如李连杰、赵文卓、吴京等饰演的影视剧太极宗师张三丰。

事实上,张三丰本人和太极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张三丰是道教的一名道士,道行高深,在道教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明成祖朱棣大修武当山,此后道教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太极拳无论是思想,技术特点以及修炼方式,都深受道教的影响。所以也可以说太极拳是由张三丰所传的道教文化中衍生出来的。[1]

1.1.2 太极拳起源于陈王廷

还有一种说法,是陈王廷创了太极拳。这一说法最初由唐豪提出,武术大家唐豪对太极拳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本挖源,亲自到温县陈家沟进行实地考察,查看陈家族谱、碑文,询问村中遗老,最后在其著作《少林武当考》中得出太极拳确由陈王廷所创。[2]

1.2 太极拳的不同内涵

太极拳博大精深,是集哲学、医学、文化、伦理和养生等为一体的拳术。孙禄堂在《太极拳学》中说:“太极拳阐明养身之妙,此拳在假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一动一静,纯任自然。不尚血气,意在炼气化神耳。”[3]太极拳追求“无形无相,全身透空”,终极境界“身心合一”,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这些特征都与道家的淡泊无为、刚柔并济的主张相吻合。同时,太极拳强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至,推手前要先行的“抱拳礼”,把儒家“中庸”“礼”“仁”的思想以及儒家“浩然之气”显现得淋漓尽致。[4]太极拳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集各家精华于一体的传统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2 太极拳题材影视剧的发展

2.1 早期太极拳题材影视剧注重动作真实性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影视剧行业的快速发展,影视剧的题材、内容开始包罗万象。1974年第一部比较详细讲述太极拳的电影《太极拳》上映。这部电影是第一部把太极拳搬上银幕的电影。影片讲述了年青工人顾定,一直跟随师傅学习太极拳十年之久,成为了一个太极拳高手。但他一直遵循师傅的教导,练习太极拳从来不打架,一直忍让,即使被恶霸所欺,也是一直默默忍受。但是恶霸金大盛为非作歹,杀了他的朋友、师傅和爱人,他忍无可忍,被逼出手,最终铲除了恶霸。电影上映时,惹来一阵哄动,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太极拳。该片请来了香港太极拳宗师郑天熊负责武术指导,在太极拳的拳理和招式方面深入研究,着力在电影中把太极拳的拳理、动作,“以柔克刚,借力卸力,四两拨千斤”这些特点表现出来,基本符合太极拳的真实性。打斗场面基本利用太极拳的真实动作与技击效果进行拍摄,具有太极拳的特点。随后播出的《太极气功》《太极阴阳拳》《笑太极》等电影以及电视剧《太极张三丰》等都具有这一特点,影响了当时的一代人。到了90年代以后,多媒体技术逐渐成熟,在拍摄手法、电影动作剪辑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太极拳在动作上更具有美观性,但也并未脱离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这一基本特点。1993年的电影《太极张三丰》便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

2.2 从注重技击到强调太极拳的精神内涵

表1 太极拳题材电影

太极拳注重武德修养,是一种养生与技击并重的内家拳法,同时和儒家、道家文化大有相通之处。《大学》中指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儒家讲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太极拳亦是修身、修性之拳术,也讲中庸之道。1980年电影《太极阴阳拳》中强调“练习太极拳要心神合一,心念不专,就拳法大乱。”另外要注重“阴阳互变,刚柔相济,炼气化神,身心合一。”太极拳题材影视剧开始从单纯的动作技击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运动。电视剧《太极宗师》讲述道光年间,河北玉田县有一位年青人杨昱乾自幼喜爱习武,有幸拜太极高手陈正英为师,在师傅的指导下,太极拳进步神速。在荣亲王王府里的比试中,乾太极拳大成,战胜八大高手,从此名声大振。随后,乾开始开馆收徒,传授太极拳。不分男女,不分国籍,不管清人、汉人或外国人,乾都一视同仁,绝无半点隐藏。将太极拳发扬光大,传向世界各国。乾更是将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与太极拳的武德修养融为一体,令太极拳得以不断发展,乾最终成为杨家太极一代宗师。习武先习德,学艺先学礼,太极拳题材影视剧逐渐注重挖掘太极拳深入的内涵以及武德修养,这使得这类电影更具有深度,也更具有观赏性。

表1、表2均是列举以太极拳为主题的影视剧,有部分武侠类影视剧中也有出现太极拳,此处没一一列举。

表2 太极拳题材电视剧

3 影视剧中太极拳的特点

3.1 以表现技击为主

3.1.1 太极拳自身属性

太极拳是一项技击性很强的武术,以盘架为体,推手为用,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借敌人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再用于敌人身上。至于如何把太极拳的拳势运用到打人,同一个招式,在面对不同的对手,不同的身高、体重、不同的站位情况下,要能瞬时变化运用。在《太极从零开始》中,杨露禅与陈玉娘打斗的过程中,导演用漫画解说的形式,把陈玉娘所用的太极拳的“野马分鬃”“双推手”“十字摆莲”等招式表现有趣又具有真实性。武术指导洪金宝对动作的设计流畅自然,让太极拳这种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5]

3.1.2 影视剧的需要

太极拳题材影视剧属于武侠类,而武侠类影视剧是以武打、对战为主要表现方式,来带动观众,从而达到观影的一个个高潮。太极拳类影视剧也是以技击格斗来表现太极拳,吸引观众。不过相比较而言,太极拳武打更讲究真实性,但在速度感和力度上也有影视剧加工技术,使动作更具美感。在电影《太极气功》中强调:“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落脚千金,出手穿石。”通过夸张的描述,突出太极拳的技击效果,并配合在电影中多次出现太极拳武打内容。1993年电影《太极张三丰》是太极拳技击动作经典之作,其行云流水般动作设计,使电影尤为出彩,真正突出了表现技击为主这一特点。

3.2 注重表现太极拳内功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讲求内功的修练,要求周身放松,意念集中,使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密切配合,气沉丹田,采集天地之灵气来营养身体。内功心法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形神合一,天人合一。[6]太极拳题材影视剧基本突出了这一特点,注重对太极拳内功的表现。在电影《太极气功》中强调:“练太极者,虚灵顶劲,沉肩坠肘,气沉丹田,终则合内变外,化有形于无形。”电影《太极侠》中,师傅教导陈林虎,要驾驭气,不要被气驾驭。空灵虚无,方能脱胎换骨。在经历了无数实战之后,陈林虎最终才领悟此真谛。

3.3 缺乏养生观

太极拳受中医整体观念影响,强调意念、呼吸、动作三者相互联系,“以意运气、以气运身、以体导气”,密切配合,通过吐纳气息,调控抑制,以及控制肌肉和动作来达到疏通经络,健康长寿目的。[7]关于太极拳养生这一说法,自古有之,但在太极拳题材的影视剧中却很少有提到太极拳可以延年益寿。几乎所有影视剧都在突出太极拳的技击和内功,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也是太极拳的主要功能,这是太极拳题材影视剧在传播太极拳方面的普遍不足之处。

3.4 太极拳“神功”化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有不同的门派,不同的拳种。各门各派可以传承数百年,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在技击方面,也定然百家各有所长,才能流传至今。太极拳题材影视剧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几乎都把太极拳“神功”化,强调太极拳可以“落脚千金,出手穿石;身心合一,便可无坚不摧,无攻不破”,可以战胜任何功夫。在电视剧《少年张三丰》中,逍遥王练成了世上所有武功,称霸武林。而少年张君宝凭借自创的太极拳,最终打败逍遥王,拯救了武林。这种极度的夸大,对太极拳本身会产生不正确的宣传导向。

另外,影视剧中太极拳往往会夸大招式的效果,利用一些特技使观众产生视觉误差,提升观影效果。一些打斗场面看着很震撼,但都是被精心编排,像舞蹈化的武打场面,失去了太极拳原有的刚柔并济、快慢相随和随机应变的根。在电影《太极侠》最后一场打斗中,陈林虎悟出了太极拳“放空自我,空灵虚无,身心合一”这一太极拳最高境界,竟然隔空打出了内功,将对手击飞数米远。在电影中利用这种夸张表现无可厚非,但作为观众,我们应该理性看待。

4 影视剧中太极拳对现实太极拳的发展影响

4.1 扩大太极拳传播,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太极拳

影视剧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通过其故事、角色和主题以及精心编排的情节,用流畅的叙事形式,向人们传播价值观和文化。它比任何传统艺术形式都要更加直观,更加直接地牵涉到观众感受和体验。当它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时,无疑具有强大的力量。太极拳题材影视剧,把太极拳搬上屏幕,不遗余力地营造太极拳“阴阳变化,天地合一”的环境,极力表现太极拳的真实性,虽然作品良莠不齐,甚至部分内容与太极拳不符,但无论如何,这对太极拳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80年代武侠电影盛行,无数年轻人受其影响走上习武之路。而太极拳题材影视剧也定然影响了一批人投身太极拳运动,至少很多人通过影视剧知道了太极拳的存在,认识了太极拳,笔者认为,这对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2 赋予太极拳不同内涵,使人们对太极拳有多元化的认识

太极拳题材影视剧对于太极拳的起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太极拳祖师为张三丰,在电影《太极张三丰》《笑太极》《太极拳》,电视剧《少年张三丰》《太极张三丰》《武当1》《武当2》等影视剧中,皆是张三丰创出了太极拳。而在电视剧《太极英雄》,电影《太极2》等影视剧中,则认为是陈王廷创了太极。前面说过,太极拳由陈王廷所创这一说法比较可信,但张三丰与太极拳也有很深的渊源,也可以说太极拳是由张三丰所传的道教文化中衍生出来的。笔者认为,这种多元化的观点并不会阻碍太极拳的发展。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有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五式太极拳虽然基本拳理相同,但每一式均有各自的特点,各成体系。太极拳题材影视剧涉猎范围广泛,通过影视剧表现出来的太极拳有各种不同的特点。同时,太极拳题材影视剧可以体现出太极拳内功、外功、技击、武德修养以及精神内涵等特点,让人们对太极拳有一个多元化的认识,不再单纯的把太极拳看作是老人晨练的“舞蹈”,或是把太极拳看成是神秘莫测的“神功”,这无疑可以对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5 结语

太极拳,除了具有强身健体、防病去病之功能外,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一项非常适 合当今社会的运动,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影视剧行业的快速发展,太极拳题材影视剧也越来越多,通过太极拳题材影视剧,更多的人可以认识太极拳,并能通过影视剧对太极拳有多元化的认识,不再片面停留在太极拳只是老人晨练工具这一单一的认识上。从这一点来说,太极拳题材影视剧无疑对太极拳的发展有促进的影响。同时,太极拳题材影视剧在内容、作品质量上虽良莠不齐,也不乏有对观众造成不正确导向的,但大部分影视剧并未脱离太极拳基本特点。

猜你喜欢

张三丰技击影视剧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为何明朝历代皇帝都苦寻张三丰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张三丰的手掌有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