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优秀散打职业运动员进攻打法技术特征研究

2019-03-04张钊权

武术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腿法拳法广东省

张钊权

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0

1 前言

中华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武术的本质属性来看武术所具有的暴力美学是其他运动形式所不具备的。武术主要有套路运动、格斗对抗和健身气功三种运动形式,其中最接近武术的本质属性和最能体现武术所具备暴力美学就是散打运动:它是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要求运用踢、打、摔等技术动作所进行攻防对抗的徒手格斗运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所承载的防身自卫的功能逐渐下降,但是作为观赏和审美的一种真人的实战表演自古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古摆擂台赛,现有各种各样的散打格斗对抗比赛。当然作为职业散打运动员除了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之外,还要打好每一场比赛取得好的成绩。

目前,在我国在比赛中运动员通过踢、打、摔等动作肢体运动的直观表现进而取得有效的击打得分,击打是否有效就直接关系到比赛的结果。这其中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击打效果,在高水平职业运动员中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水平都差不多,如何取得更好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击打效果的技术技法上,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有相同的困扰很多运动员有着很好的力量,但是就是达不到预期的击打效果,所以不断完善散打的技术动作,才能更好的取得相应的击打效果。散打的进攻技术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技击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传统武术的技击方法主要是“四击”(踢、打、摔、拿),由于在现代散打竞赛规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原因“擒拿法”不允许使用,所以在比赛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踢、打、摔”,这也符合了现代竞技体育原则,也为“武术入奥”做出了很大的改进。虽然目前我国散打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总体上还处于领先水平,但由于国外运动员中国高水平教练员的指导下,技术水平进步很快,实力明显提高,加上体质的差异,已经出现了超过中国运动员的趋势。

因此,笔者通过对广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主动进攻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敌”我双方技、战术特点,揭示散打技术作用存在其内在的规律性,为散打运动朝着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方向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同时,对我省散打运动员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化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男子散打运动员实战中14场比赛,共42局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索、查阅广东省图书馆相关散打组合动作方面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在因中国期刊网上查阅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为本课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2.2 观察法

笔者通过观看广东省男子散打运动员实战中14场比赛录像,进而获得优秀运动员散打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

2.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录像比赛中的单人技术、组合技术、胜率等方面进行观看和统计,按照分级分类的方法进行数理处理。

2.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演绎、类比、分析和综合等逻辑方法,对广东省优秀运动员散打技术动作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个进攻动作运用特征分析

表1 单个进攻动作运用特征统计表

由表1可知,广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单个进攻技术动作每场平均使用拳法172次、腿法233次、摔法102次;总成功率拳法14.33%、腿法19.42%、摔法8.5%;可见广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擅长使用腿法并且取得的总体效果较好。从使用成功的次数来看拳法为63次、其成功率为36.62%,腿法为73次、其成功率为31.33%,摔法为62次、其成功率为60.78%,可见运动员在摔法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广东省运动散打运动员在单个技术动作上非常擅长腿法,摔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成功是优势动作。

这也说明现在的散打比赛主要是以摔法为主,在比赛中我们也能看到两名运动员缠在一起的时间高于其他时间,是现在散打比赛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观众来讲武术暴力美的视觉冲击完全丧失,而对于中国武术的内容来讲更是少了很多。因此,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注重运动的拳法练习,因为拳法相对于腿法和摔法灵活性和效果性较好,在面对真正的对抗时使用的拳法还是比其他方法要多,要回归武术的本源。

3.2 组合进攻动作运用特征分析

由表2统计结果显示,广东省优秀职业散打运动员在组合进攻技术中拳+拳组合技术使用次数40次,拳+腿组合技术使用次数19次,腿+拳组合技术使用次数128次,腿+腿组合技术使用次数20次,拳+摔组合技术使用次数30次,腿+摔组合技术使用次数88次,每个组合进攻动作使用率分别达到12%、6%、39%、6%、9%、27%,使用次数较为频繁的组合进攻动作为“腿+拳”和“腿+摔”。组合进攻技术动作成功次数拳+拳组合技术成功使用次数9次,拳+腿组合技术成功使用次数6次,腿+拳组合技术成功使用次数39次,腿+腿组合技术成功使用次数6次,拳+摔组合技术成功使用次数9次,腿+摔组合技术成功使用次数65次,通过每个技术动作组合的纵向比较,其成功率分别达到24%、33%、48%、46%、74%、75%,使用成功次数较高的组合技术动作分别为“拳+摔”和“腿+摔”。在组合进攻动作总得分上拳+拳组合技术得分11分,拳+腿组合技术得分8分,腿+拳组合技术得分67分,腿+腿组合技术得分14分,拳+摔组合技术得分41分,腿+摔组合技术得分96分;在组合进攻动作平均得分上拳+拳组合技术平均得分0.28分,拳+腿组合技术平均得分0.42分,腿+拳组合技术平均得分0.35分,腿+腿组合技术平均得分0.69分,拳+摔组合技术平均得分1.37分,腿+摔组合技术平均得分1.09分;使用组合进攻技术得分较高的技术动作为“腿+摔”“腿+拳”和“拳+摔”。

表2 组合进攻动作运用情况

由以上进攻组合技术的统计数据可知,广东省优秀散打职业运动员的技术是以“腿+摔”“腿+拳”和“拳+摔”的为主,“脚+拳”进攻技术组合使用次数高达128次,可见使用频率较高这一方面体现了武术的“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的项目特点,腿法主动发起的进攻,使的腿+拳类组合自然成了主动进攻组合动作中的主要运用形式,相反,如果进攻时,先用拳,后用腿而形成的拳+腿类组合其在比赛中的运用次数自然就最低;另一方面体现了武术的“一寸长一寸强”的特点,双方开始相互攻击时,一般都从中、远距离发起,从实践效果看,脚的攻击距离长,易被作为首选的进攻方法。

散打作为竞技体育项目其目的就是取得有效得分赢得比赛,根据现有的《散打竞赛规则》中摔法和腿法的击打能够取得较好的分值,所以广东省优秀散打职业运动员在比赛使用的进攻组合技术较多的就是“腿+拳”“腿+摔”和“拳+摔”技术且得分取得的得分较高,这也是现代散打的现状,竞赛规则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散打技术的发展。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在保证质的同时,加强“腿+摔”和“拳+摔”组合量的训练,在比赛制订战术计划时,加强其运用率,也要根据运动员运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悬链。在训练和运用具体组合时,以前低鞭腿+抱腿摔、前低鞭腿+抱腰摔、前低鞭腿+加颈摔和后低鞭腿+夹颈摔等4个主动进攻组合动作为腿+摔类组合中的常用组合。

3.3 不同局中进攻动作运用情况的分析

表3 不同局中进攻动作运用情况的统计数据结果

由表3可知,运动员在三局比赛中所使用的主动进攻技术组合动作是不一样的,从三局比赛的时间上来看,随着比赛场次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运动员使用各种组合技术的次数、成功次数以及得分处于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体能的消耗所导致的,可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条件。

从三局运动员所使用的技术特征上来看前两局比赛运用次数最多是“拳+腿”,在第三局使用最多的则是“腿+摔”技术动作,因为在前两局比赛运动员有着充沛的体力,无论是运用次数,还是成功率上相差都不大,而且腿+拳类组合的运用次数是所有组合中运用最多的,所以为了取得有效的得分使用爆发力较强的组合,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出了武术散打的技术特点;到了第三局由于体能的消耗过多,为了取得较好的得分采用的是缠绕式的打法,即和摔法相配合的技术动作组合。

从三局运动员使用进攻动作的有效进攻和得分上来看,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运动员同样所采用的仍然是拳和叫与摔法的组合动作。因此,就目前的竞赛规则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在摔法的组合上多下功夫。

4 结论

(1)广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单个技术动作运用以腿法为主、拳法次之、摔法较少;但是从有效得分上来看摔法的技术动作得分较高、腿法次之、拳法较低。所以广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腿法和摔法技术使用较为得当,符合现代散打运动的特点。

(2)广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在主动进攻组合动作中以“腿+拳”“腿+摔”“拳+摔”技术动作组合为主,其中“拳+摔”主动进攻组合动作的运用率虽然不高,但是成功率和得分却很高,所以,应加强运动员该技术动作组合的强化。

(3)从比赛时间的角度可知,广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在主动进攻组合动作中,虽然局与局之间使用的组合类型的运用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运用效果上基本相似,含摔法类组合的得分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腿法拳法广东省
第十四届全运会空手道资格赛(第一站)男子组手
——67公斤级拳法技术趋势分析
跆拳道传统品势与新品势的腿部技术特点比较探究
论散打训练中腿法的正确应用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狗拳非遗难寻传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猜拳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
论散打腿法技术及其实战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