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院内预后分析

2019-03-01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肌钙蛋白冠脉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通常由冠状动脉(冠脉)阻塞引起,但部分诊断为AMI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冠脉无明显阻塞(直径狭窄<50%),称为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1]。2016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MINOCA诊疗建议[2],进一步提升了临床对MINOCA的认知度,MINOCA的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不同于冠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I-CAD),MINOCA的病理机制多样,斑块破裂、冠脉痉挛、冠脉微血管栓塞和冠脉夹层等均可导致MINOCA的发生,而且其具体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也存在异质性[2-4]。虽然已有相关研究报道,但是MINOCA的病理机制、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尚有待进一步探究。另外,目前中国尚无MINOCA患者的数据资料。本研究总结了本中心近3年收治的MINOCA患者的临床数据,对MINOCA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以及院内预后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对MINOCA的诊治能力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AMI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岁。排除标准:(1)3、4、5型心肌梗死;(2)冠脉造影前曾接受溶栓治疗;(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严重的肝肾疾病;(5)伴发恶性肿瘤,预期生存期<1年。

1.2 诊断标准

AMI的诊断标准为:(1)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有动态变化。(2)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①缺血症状;②新发生的缺血性心电图(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③新病理性Q波形成;④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发的心肌活性丧失或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排除非缺血性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的因素,如全身性因素(肾功能衰竭、肺栓塞、严重感染及脑卒中等)和心脏因素(心力衰竭)等[5]。

MINOCA的诊断依据ESC诊疗建议标准:(1)按上述标准诊断为AMI;(2)冠脉造影显示血管直径狭窄<50%;(3)心肌损伤病因在造影后仍未明确[2]。

1.3 研究分组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MINOCA组(冠脉造影显示血管直径狭窄<50%)和MI-CAD组(冠脉造影显示血管直径狭窄≥50%)。按照心电图表现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1.4 资料收集

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心率和血压等,既往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既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空腹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及肌酐(Scr)等。记录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以及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住院时间。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临床事件,即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及心源性死亡。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以中位数表示,两组中位数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分析

共收集1 520例AMI患者,其中MINOCA患者107例(7.0%)。1 001例STEMI患者中,MINOCA患者有56例(5.6%);519例NSTEMI中,MINOCA患者有51例(9.8%)。MINOCA组中,STEMI与NSTEMI所占比例分别为52.3%及47.7%。与MI-CAD组相比,MINOCA组患者更年轻(P<0.001),女性比例更高(P<0.05),吸烟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和既往PCI史比例相对较低(P均<0.05),而其他危险因素相似。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与MI-CAD组相比,MINOCA组的LDL-C、TC、FPG及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水平较低(P均<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MINOC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电图结果显示,与MI-CAD组相比,MINOCA组的ST段压低更常见,而且STEMI心电图表现以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更为常见,ST段抬高者所占比例更低(均P<0.05);此外,MINOCA组前壁梗死更为常见(P<0.05)。见表1。

表1 MINOCA组与MI-CAD组的临床特点比较

2.2 出院时药物治疗情况

MINOCA组与MI-CAD组患者出院时,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并无明显差异。然而,与MI-CAD组相比,MINOCA组应用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比例明显偏低(P均<0.05)。见表2。

表2 出院时MINOCA组与MI-CAD组药物治疗情况比较

2.3 院内MACE发生情况

与MI-CAD组相比,MINOCA组患者的CCU住院时间更短,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更少见,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院内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见表3。

表3 MINOCA组与MI-CAD组院内临床事件比较

3 讨论

虽然MINOCA的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2016年ESC工作组甚至专门针对MINOCA发布了诊疗建议[2],但MINOCA的临床特征、病理机制及诊疗预后仍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针对中国MINOCA患者进行初步探讨分析。

本研究采用2012年发布的第3版心肌梗死新定义[5],以肌钙蛋白动态变化为主要标准,且在纳入患者过程中,排除非缺血因素导致的肌钙蛋白升高[6]。观察肌钙蛋白动态变化,若相邻两时间点变化<20%,基本排除AMI,考虑为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非缺血因素导致的慢性升高;若变化≥20%,结合临床表现,考虑AMI的诊断。1型及2型AMI都有可能存在冠脉无明显狭窄情况(MINOCA);但3、4、5型AMI均有明确的器质性或手术操作病因,本研究将此类患者排除。

既往研究显示,MINOCA患病率从2.6%至12%不等[7-10]。近期一项荟萃分析显示MINOCA患病率为6%(95%CI:5%~7%),这意味着每10例AMI患者即有1例在急诊造影时未见冠脉明显狭窄[3]。本研究中,MINOCA发生率为7.0%,STEMI患者中MINOCA比例为5.6%,NSTEMI患者中MINOCA比例为9.8%,提示MINOCA在NSTEMI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未能排除极少数冠脉血栓自溶性病变,存在一定的假阴性,但结果仍表明在中国AMI患者中MINOCA较为常见。

在本研究中,MINOCA患者与MI-CAD相比更年轻,女性比例更高。MINOCA患者中有吸烟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既往PCI史患者的比例相对较低,入院后血清TC和FPG水平更低。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有研究显示,MINOCA患者中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患者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单支或双支病变MI-CAD组[7]。另一项荟萃分析显示,MINOCA患者中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低于MI-CAD患者,而其他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3]。本研究中MINOCA患者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比例相对较低,表明MINOCA并不完全由传统危险因素所引起的粥样硬化及血栓导致。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较低,加之LVEF较高,可以推断MINOCA的心肌损伤程度轻于MI-CAD。心电图结果显示,相较于MI-CAD组,MINOCA组患者的ST段压低更为常见,而STEMI的心电图表现以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更为常见,出现ST段抬高的患者比例较低,前壁定位更为常见。上述心电图表现是否为MINOCA特异性特征,有待进一步验证。

由于MINOCA存在多种可能的病理机制,针对1型AMI的经典二级预防策略是否适用于MINOCA患者尚不明确。既往研究显示,MINOCA患者出院时应用他汀类、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分别为84.5%、64.1%、83.4%和66.4%;他汀类药物和ACEI/ARB可增加MINOCA患者的远期获益,β受体阻滞剂的获益不明确,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未见明显获益[11]。本研究数据显示,MINOCA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与MI-CAD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仍基于血栓事件对MINOCA进行治疗,医生对MINOCA的认知程度不够,尚未做到特异性治疗。

既往研究显示,MINOCA患者的12个月全因死亡率与单支、双支病变的AMI患者接近[7]。一项荟萃分析显示,MINOCA患者的院内全因死亡率为0.9%(95% CI:0.5%~1.3%),随访12个月全因死亡率为4.7%(95% CI:2.6%~6.9%)[3]。本研究显示,虽然MINOCA患者CCU住院时间及心力衰竭发生率优于MI-CAD,但住院期间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并未明显减少,表明虽然冠脉无明显阻塞,但MINOCA仍可造成较大危害,应给予与MI-CAD相同的关注度。

MINOCA的诊断与“心力衰竭”诊断类似,属于临床综合征诊断,一旦诊断为MINOCA,应积极探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5]。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12]、磁共振成像(MRI)[13-14]、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D-SPECT)及痉挛诱发试验[15]等检测可为明确其发病机制提供线索。这对于制定特异性治疗策略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数据显示,目前临床医生对MINOCA机制的探究程度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重视MINOCA病理机制诊断并加强长期随访,明确中国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肌钙蛋白冠脉死亡率
心肌肌钙蛋白T启动子经两步转录扩增系统提高目的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
肌钙蛋白升高也有可能是这些疾病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