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19-03-01贾丽颖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导师校企供应链

□ 贾丽颖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经济贸易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1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互联网+”教学模式已经渗透到高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中,但是很多学校还在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或者运用互联网技术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涵盖面广而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包含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运输管理、营销管理等内容,课程本身涉及知识面广,教学难度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高,而高职学生学习普遍存在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特点,仅靠传统课堂学习满足不了学生需要。

1.2 教学缺乏企业工作环境,教学方法与实践需求脱节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难度大,复合度高等特点要求课堂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但学校现有实践教学资源满足不了学生掌握技能需要,缺乏企业工作环境。同时,教师运用教材、课件资源、习题册等传统教学方法,与企业岗位技能脱节。

1.3 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学信息化与实践能力急需提高

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过于表面化,教学效果不好。同时,作为学校一线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机会少,缺乏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脱节。

1.4 教学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方式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以出勤、作业为主,占课程评价体系40%,终结性评价体现为试卷考核。评价主体与方式过于单一,教师一方评测作为学生评价主体,激发不了学生学习自主性,不能全面反映学习情况,在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多维性方面有待完善。

2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

针对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本文在课程设计中采取项目式教学,引入游戏教学方式,将PDCA质量持续改善模型引入到课程研究中,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分为5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四个阶段:P课程计划阶段、D教学实施阶段、C教学检测阶段、A教学总结与改善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PDCA模型示意图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将5个项目按照PDCA循环在课堂中进行,不仅需要大量的学时,也不利于学生技能掌握。因此,本文创建多元教学主导,引入企业导师、平台教学顾问共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互联网+”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学习方案,形成多元教学主导与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最终使学生岗位工作技能得到提升。

一是P课前计划阶段:教师提供电子课件、微课视频、测试题相关教学资源上传课程学习平台,设置项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平台了解学习内容,在线学习内容可以由教师编辑提供,也可以是平台自制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平台学习课程内容及技能点,教师采取移动端教学,进行答疑解惑,掌握学生课前在线学习情况。

二是D教学实施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技能掌握差异度进行个性化教学,企业导师与平台企业教学顾问在线提供教学答疑,课堂上教师、企业导师、企业平台顾问进行三方共建教学,对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混合式教学。

三是C教学检测阶段:学生通过课前在线学习,课堂与教师、企业导师及企业教学顾问进行互动,对教学内容通过线上供应链软件模拟实战与线下进驻物流企业实训两个方式检测。教师运用模拟软件,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评,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其次,定期进驻企业进行岗位工作技能实操,企业导师给与示范、指导及评价,使学生采购与供应链技能水平得到深化和提高。

四是A教学总结与改善阶段: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参加平台企业举办的全国采购与供应链大赛,四人分别扮演采购总监、生产总监、运输总监与营销总监,根据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情况,对企业进行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运输管理、营销管理,模拟整个企业运营管理,教师与企业导师在赛事期间提供指导与评价。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教学模式,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企业导师与企业教学顾问三为主导,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游戏教学、小组教学将学生置于工作情境中,通过教师、企业导师、企业教学顾问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知识学习转化为岗位工作技能。在教学检测阶段运用供应链软件与进入企业实操检验技能掌握情况,最后通过全国供应链运营管理大赛促进知识技能掌握。

图2

注:(S指学生 J指教师 P指教学平台 Q指物流企业)

3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

3.1 调查对象

本文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2016级物流管理专业48人为调查对象,进行“互联网+”下校企共建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研究。在实践中运用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三方共建教学模式满意度。

3.2 课程实施

本文以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项目“牛鞭效应”为例,运用“啤酒游戏”进行校企三方共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其教学活动如下。

一是P课前计划阶段:学生课前登录平台在线学习,或下载移动端学习,线上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初步了解“牛鞭效应”成因、牛鞭效应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和牛鞭效应缓解措施,学生可以观看教师上传教学资源,也可以运用平台资源与企业导师上传资源,教师在线设置问卷,了解学生学习重点难点,利用碎片化教学方式提供课前辅导。

二是D课堂实施阶段:将学生分为5组,进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角色扮演。供应链共5个节点,即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和生产商。各小组分别扮演其中角色,进行模拟啤酒供应链上下游订货过程,这个期间整个信息是封闭的,彼此间信息不公开。当20周订货周期结束后,教师、企业导师、平台企业顾问采取在线互动的形式进行“啤酒游戏”讨论与在线答疑,共同分析在游戏进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啤酒游戏”过程评价,学生之间进行小组互评。

三是C教学检测阶段:学生20周的啤酒预定已经结束,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平台提供模拟仿真软件“啤酒游戏”对学生进行上一段学习情况检测,通过模拟仿真软件自测,发现学生“牛鞭效应”要点掌握情况,教师与企业导师给与积极反馈与指导。

四是D总结与改善阶段:运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大赛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学生4人一组,分别扮演采购总监、生产总监、运输总监与营销总监,进行企业运营实战。通过大赛检验学生技能习得情况,对学生大赛结果由教师、企业平台顾问与企业导师共同进行点评,分析运营情况,从而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3.3 实施效果

教学实践后,通过对48名学生调查问卷,笔者对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满意度调查(表1)。

通过调查可知,学生普遍认为“互联网+”背景下校企三方共建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运用平台进行校企三方共建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企业导师与企业教学顾问引导和启发下,能够合理安排在线学习时间,以小组形式与教师、企业导师进行教学互动,通过模拟仿真软件完成实践任务,最终以供应链大赛来检验与内化岗位技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表1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

4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教学模式研究,开启了三方共建模式,由教师单一维度转向三维度教师、企业导师、企业教学顾问共同指导学生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时间、空间和多种学习渠道,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很好教学效果。同时,本文所涉及教学模式可以为其他教师开展教研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导师校企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V eraW an g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