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研究*

2019-03-01徐艾菂尚云峰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动态供应链

□ 徐艾菂,尚云峰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日渐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必须有效评价、严格核算供应链绩效,才可以为社会企业的决策、管理提供宝贵参考依据,促使社会资源、企业资源合理配置,顺利且成功的完成策略执行,增强竞争优势。可是,传统绩效评价手段通常是静态评估,严重忽略供应链运行的随机性、不稳定性以及动态性。基于此,本文综合分析了物流服务供应链运行、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进一步提出搭建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和相关结论。

1 物流服务供应链运行

1.1 运行基础

物流服务是以信息化作为前提条件,处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形势中,物流企业却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服务体系并且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建立虚拟化信息平台,凸显物流企业的信息集成、业务集成以及服务关系集成,极大程度上促使物流服务供应链发展。

1.2 组织模式

作为协同运行的模式,同一个企业内部有着多种业务单元,按照核心能力融合原则,把合作企业有效资源、力量优化配置,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此外,内部协同属于企业核心能力、独特能力集中的体现,更是企业创造力、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所以,为了保障物流服务协同创新等目标,要求物流服务供应链中企业搭建良好合作的关系,真正意义上完成资源互补,充分提升服务质量。

1.3 契约机制

基于核心能力的原则上,想要保障合伙人长效合作,必须制定契约机制,规范和指导合作企业行为,促使物流供应链中各企业步调一致。一是,激励机制。借助于激励机制发挥出团队效益最大化,通过团队间相互督促、信息共享,满足个体需求的同时增强供应链整体绩效;二是,监督机制。因为供应链是以合作者信用全面保障的情况下实行,通过监督机制来控制和管理供应链动态、执行程度,有效规避经营风险;三是,利润分配机制。共同利益能够极大程度上引导企业建立合作联盟,保障合作者自身利益,维护合作关系的稳定性。

2 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2.1 指标选择

结合张桂臻等基于供应链视角的池州圣大公司物流服务绩效评价研究[1]展开分析,财务评价的指标是搭建绩效动态评价机制的基础环节,更是把评价目标全面执行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指标体系选择应该准确反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我们可以从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四大维度入手,筛选十六项指标(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增长率、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流动比率、每股收益、现金比率、总资产报酬率、存活周转率以及营业费用率等);另一方面,为规避遗漏、重复等问题,需要对上述十六项指标采取聚类分析筛选八个指标当做最终的评价指标。

2.2 聚类分析

概况来讲,聚类分析是指分析指标、样品归类问题的多元化统计方法,属于数据研究的主要技术之一,在经济学、数据挖掘、统计学以及机器学习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例如:学生管理领域,教师按照学生不同特长、性格给予聚类分析,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因材施教,充分增强整体管理效果;房产领域,按照房屋地理位置、价值以及户型,制定差异化销售方案,从而为房产开发商带来优质的咨询服务。

3 搭建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

3.1 改进型QFD模型

QFD模型初期是为了测量客户需求开发的工具,采取矩阵形式进行客户需求、产品设计指标关系的表达,同时进行关联关系的量化,明确客户需求关键性指标,最终设计出符合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本次报告通过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动态评价指标代替QFD模型的技术需求,按照物流供应链中绩效评价标准,重构QFD,最终得到改进型QFD动态评价指标(如图1)。

图1 改进型QFD模型

关系矩阵的元素代表着客户需求、评价指标的关系,分值大小也就是关系强弱程度,本次报告采用评分对比方法(0-10分),交由专项评价组进行评价体系的评分,综合分析实地调查与相关文献的条件上整理企业物流实际需求的展开表(如图2)。

图2 客户物流需求表

3.2 Markov绩效动态预测模型

3.3 算例分析

3.3.1 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通过专家评分、实地调查方式,以服务人性化、响应性、可靠性以及保证性作为核心指标进行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客户需求重要性评分,采取AHP计算权重后得出θ=(0.21,0.24,0.16,0.16,0.23)。分别站在专家领域、客户领域、核心企业物流部分角度进行分析,对客户需求、评价指标的关系评分,合理赋予0.2、0.4与0.4,权重,处理之后关系矩阵如表1:

表1 评价指标和客户需求关系矩阵

3.3.2 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的预测

因为考虑到物流服务供应链运作的动态性、随机性特征,我们采用Markov预测进行供应链绩效评价,公式为R11=R10×W,随后进行分级。例如:X公司2018年5月-11月的各月供应链绩效评价等级分别是:5月C级、6月A级、7月B级、8月A级、9月B级、10月D级、11月B级。而后,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者再针对不同绩效级别编制整改措施,进一步提高供应链发展的稳定性[3]。A级(供应链运行状态为优)持续维持现行供应链,注意市场变化;B级(供应链运行状态为良)积极借鉴和总结优秀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及时改进缺陷;C级(供应链运行状态为中)全面开展市场调研,筛选关键性环节,优化整体供应链;D级(供应链运行状态为差)严格检查和监督企业供应链实施全过程,听取专家意见,改进整体供应链。

4 结论

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能够衡量整体目标实现进度,为管理者带来决策支持。首先,应用改进型QFD模式分析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指标的权重这种计算方式,有效把控AHP方式过于依赖专家评分所带来的主观性影响,权重计算环节综合研究客户需求对于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现实作用;其次,根据物流服务供应链运行水平[4],编制科学适用的指标分级评价标准和不同指标隶属度函数,搭建各个历史阶段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关系矩阵,最终得出不同历史阶段综合评价等级;最后,采取Markov预测理论评价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给出差异化改进方案,为经营决策带来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动态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国内动态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