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黾勉奋进 勇立潮头
——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30年发展纪实

2019-02-28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

中国工程咨询 2019年2期
关键词:青海省文明中心

昆仑雪山

时代的机遇,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30周年。回首过去,中心已在青海这片高原沃土上辛勤耕耘三十载,30年来,中心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的领导下,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在蹒跚学步中创业,在大风大浪中成长,在咨询市场激烈竞争中壮大,书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创业史,也为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自身贡献。

循道追光,顺应时势谋发展

回眸往昔,中心的成长始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奋勇前进。

20世纪80年代,为了实现经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实行“先咨询、后决策”的做法,全国计划部门相继成立了工程咨询机构。1988年8月,经省政府第15次省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省编委批准,青海省工程咨询公司暨中心前身,正式走上历史舞台;1996年,单位获批成为国家计委认证的首批综合类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1998年6月,为了便于工作,突出工程咨询业公益事业性特征,经省编办批复更名为“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30年间,中心咨询业务由起初的年均十几项发展到几百项,业务领域覆盖经济社会主要行业,现已成长为引领全省工程咨询业发展的“龙头”单位。

2005年6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要求,经省编办批准,中心加挂了省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的牌子,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的概算、标准定额的调整和评审以及投资效益的评估等工作。评审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在项目评审审核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青海省有关政策、规范,对项目申报必要性、建设标准、技术方案、建设投资、实施效益等全方位开展科学论证分析,敢言善断,大胆否决不符合政策、经济效益差、重复申报、难以实施的项目,从源头上有效规避了投资决策风险,大大减少了实施过程中的反复性;严格控制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建设现象,使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了刀刃上;客观实际优化技术方案,完善功能设置,合理确定投资,纠偏补漏,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发挥投资效益。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和审核业务近万项,涉及建设项目总投资近2万亿元,为政府节约投资过百亿元,合理核增投资近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咨询行业做出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工作部署,中心结合这一形势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身长期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独特优势,经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多次衔接,于2015年6月正式加挂了青海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牌子,成为全省首家由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智库机构,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找到了方向。

应乎人则必兴、顺乎势则必成。我们看到,中心的蓬勃发展正是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这也是中心30年发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门源万亩油菜花

砥砺奋进,运筹帷幄划良谋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恪守“独立、科学、公正”的执业原则,坚持“敢言、多谋、慎断”的行为准则,在省发展改革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积极为全省各领域工作建言献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心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藏区发展、生态文明、循环经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战略带来的多重机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打造青海省经济建设的智囊团、思想库和项目库为奋斗目标,通过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加快服务转型,加大对省委、省政府和省发展和改革委关注的重大项目咨询、重大规划编制和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为省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在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提高投资效益、优化资源配置、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参谋助手作用。

格尔木盐湖产业

30年众志成城,30年砥砺奋进,30年春风化雨,30年沧桑巨变,一代又一代青咨人,用智慧和汗水助力了青海经济发展的壮丽史诗。自成立至今,中心共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5000余项,其中,10余项咨询成果获国家优秀成果奖,60余项获省级优秀成果奖,4项成果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江之源筑屏障。自2001年起,中心紧抓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有利契机,积极参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先后编制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等一系列指导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指导性规划,并分别于2005年、2011年和2014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为全省乃至全国实施区域性生态保护工程提供了先例和示范。目前,中心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着手开展《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三期工程规划》前期研究工作,持之以恒地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建设保驾护航。

生态文明创先行。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并将生态文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省委省政府为响应国家战略,于2012年正式提出了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部署。此后六年,中心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全力以赴助力青海省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完成了一大批前期咨询成果。2013年12月,中心历时近一年编制的《青海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经省政府印发实施,吹响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号角;2014年10月,中心编制的《青海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六部委批复,成为国家首批建立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正式将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了青海省的贯彻实施意见,标志着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全面形成;此外,中心自2014年起承担了全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年度工作要点制定工作,在全省形成了顶层设计配合分项落实的“1+1”工作体系,全力保障了生态文明先行区各项任务的稳步推进。

循环经济获试点。自2005年以来,青海省柴达木地区被列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验区之一,中心基于对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理念的深刻认识,研究编制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总体规划,其中总体规划于2010年获国务院批准,标志着青海循环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战略部署,中心立即着手编制《青海省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行动方案》并于201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印发实施。这是中心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战略做出的又一重大支撑。

盐湖产业强基础。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是青海省传统支柱型产业,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青海调研时对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做出了重要指示,中心深知这是助推青海省盐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契机,多次赴海西州等地开展调研,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青海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基地实施方案》,成功将青海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元产业集群,为全省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动力。

丝路建设谋起步。“一带一路”倡议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谋划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西部地区,特别是青海这样地处内陆的偏远省份是一次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历史性机遇。中心自倡议提出伊始,就努力为全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建言献策,成为全省“一带一路”建设中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五年来,中心协助全省“一带一路”建设办公室先后起草了《青海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青海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获得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成为推动青海省“一带一路”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纲领。同时中心还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第三方智力服务机构的优势,研究编制了《青海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规划》《青海省建设“一带一路”盐化走廊实施方案》,为全省“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人文交流、产业合作等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抗震救灾勇争先。2010年,“4.14”玉树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心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全力以赴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配合国家和省发展改革委重建规划组共同编制完成《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被授予了“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全省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在抗震救灾取得全面胜利后,中心凭借自身在项目咨询、项目建设和投资审核的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在灾后重建中勇于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参与了《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重建项目册等编制工作,并多次赴灾区开展重建项目对接及投资核算工作,相继完成了上百项公共建筑、市政工程、城乡住房等造价指导标准的制定和指标测算及投资评审、审核工作,以及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中期评估自评价工作等任务,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并在2014年再次被授予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和“全省抗震救灾模范集体”的荣誉称号,极大地提升了中心的社会美誉度。

不忘初心,凝心聚力强内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0年间,中心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同时,始终不忘内在修为的锻炼,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志存高远、服务发展、尚德崇智、锐意创新”的价值理念,并在质量管理、基层党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一是牢固树立质量至上观念,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了咨询成果五级审核制、重大项目专家联席审查制。二是坚持以党建带工作,注重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中心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机关党建工作省级示范点”,连续多年被省直机关工委、省发展改革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营造了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发展环境,为中心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三是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中心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年轻职工,充实骨干人才,引进高级人才,使得中心拥有了一批具有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各类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80%以上。

三江源地区黄南州坎布拉

结束语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30年的时光,中心已在奋进的道路上迈入了而立之年,但我们深知前路并不平坦,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不少险滩要闯,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开拓向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中心将继续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新要求,在省发展改革委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时代机遇,深化决策咨询服务、努力增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职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全国工程咨询业的发展提供鲜活的动力。

(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 供稿)

猜你喜欢

青海省文明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请文明演绎
人物志
漫说文明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对不文明说“不”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青海省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