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110区长8油藏合理流压研究

2019-02-26张丽付春波赵天龙尚教辉赵丽霞郭亚丽眭金扩

石油知识 2019年1期
关键词:流压单井含水

张丽 付春波 赵天龙 尚教辉 赵丽霞 郭亚丽 眭金扩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甘肃庆阳 745100)

1 基本概况

M110长8油藏受西部物源控制,砂体呈近东西向分布,砂体厚度较大,平均砂体厚度14m,主要发育长813小层。平均油层厚度9.3m,油藏埋深2599m,平均孔隙度9.86%,平均渗透率0.82mD,属于超低渗油藏,动用含油面积5.5km2,动用地质储量241.234t,动用可采储量40.78×104t。

研究区共有油井51口,水井18口,平均单井日产油2.0t,综合含水36.6%,平均动液面1538m;水井开井18口,平均单井日注水量16m3。地质储量采油速度1.44%,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63%。

M110区两项递减均较小,年递减-29.1%,标定递减-5.97%,但压力仅14.6MPa,压力保持水平较低73.4%。

图1 M110区递减状况柱状图

图2 M110区压力情况柱状图

目前主要开发矛盾表现为注采敏感,含水上升。投产至今含水上升20口,损失油量21t,平均见水周期14个月(同类油藏平均见水周期35个月),见水速度快。

按见水类型分为三类:见注入水(3口):以主向井为主,表现为见效见水;见混合水(8口):位于油藏中部,以侧向井为主,液量平稳,含水上升,后期治理重点;见地层水(9口):位于边部,以侧向井为主,上升类型以液量平稳为主。

按主侧向井生产特征来看,主向井整体表现特征:见效见水,目前流压7.1MPa,且从拉齐曲线来看液面下降快,能量亏空导致产量下降,目前流压不合理。

侧向井整体表现特征:见水不见效,液面下降快,平均泵深1794m,平均液面1550m,目前流压6.7MPa,且主侧向流压差仅0.6MPa,后期需进一步优化。

2 合理流压研究

本文通过IPR曲线,同时结合矿场实验及同类油藏类比法计算该区合理流压范围。

2.1 IPR曲线法

当驱动方式为水压驱动时(地层压力>饱和压力>流压),油层中存在单相油流或油水两相流动,流压与油井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渗流符合达西定律:

对于水驱油藏,当油井流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由于原油脱气,油相的流动能力将发生变化,此时油相相对流动能力Ko可表示为:

其中,Vm= Vo+Vw+Vg,式中Vo、Vw、Vg为井下油层部位油、气、水的体积流量,m3/d。

将式(3)、(4)、(5)代入式(2)得到井底附近油层中油的相对流动能力:

如果井底压力大于饱和压力,则R=0。当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时,油井流入动态方程可以通过(6)式对油井的初始流动能力进行修正,得到既适用于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又适用于井底流压高于饱和压力的油相流入动态方程,得到合理流压计算方法:

式中,Jo为采油指数,m3/(d·MPa);PR为地层压力,MPa;Pwf为井底流动压力,MPa;Pb为饱和压力,MPa;R为油层部位气油比,m3/m3;Bb为饱和压力下原油体积系数;β为原油体积换算系数变化率,m3/MPa;fw为地面含水率,小数;Z为天然气偏差系数;T为井底油层温度;α为原油溶解系数,(m3/m3)/MPa;ρo为地面原油密度,g/cm3;Pb为饱和压力,MPa。

通过计算得到M110区目前地层压力下不同含水率的IPR曲线,从曲线中可以得到M110区合理流压应不低于8.7MPa,主向井合理流压不低于8.4MPa。

图7 M110区目前地层压力下不同含水率IPR曲线图

2.2 矿场经验法

统计了M110区流压与含水上升幅度、流压与初始产能及产能递减散点图,从流压与含水上升幅度图可以看出,合理流压不低于7.8MPa。

从流压与单井产能散点图来看,流压保持在7.9~11.0MPa,初期单井产能较高,并且单井产能递减率相对较低,生产稳定形势较好。

一般在保证产量最大化的前提下,同时能有效利用溶解气驱能量,认为合理流压保持在饱和压力的80%较为合理,该区饱和压力为11.24MPa,计算合理流压8.9MPa。

图8 流压与含水上升幅度散点图

2.3 同类油藏类比法

对比早期开发的同类三叠系长8油藏,主侧向流压差范围分布于1.0~1.5MPa较为合理。

图9 流压与初期单井产能散点图

图10 流压与单井产能月递减率散点图

表2 同类三叠系长8油藏基础数据表

综合认为:M110区合理流压不低于7.8MPa,合理流压范围在7.8~8.9MPa,主侧向流压差范围1.0MPa左右。

2.4 调整建议

根据所确定的合理流压值,分析认为M110区目前流压不合理井19口,按照主侧向及见水风险级别,将其分为ABC三类,平均流压由目前6.8MPa优化到7.8MPa。其中,A类井(8口),主要为主向井及含水上升井;B类井(7口),侧向含水上升井及有见水风险井;C类井(4口),流压低于7.0MPa的低含水井,目前生产稳定,后期可结合井筒治理实施。

3 结 论

通过合理流压研究,确定了M110区后期流压优化的方向,有以下几点认识:

(1)通过降低流压可提高单井产量,但流压降低到一定程度,产量不增反而减少,存在一个合理范围。

(2)通过IPR曲线、矿场试验及类比等方法,综合确定M110区目前地层压力下的合理流压范围为7.8~8.9MPa。

(3)根据研究结果,目前M110区流压不合理井数19口,确定了下步调整优化的方向。

猜你喜欢

流压单井含水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表面活性剂驱矿场试验效果评价
聚合物驱生产井流压特征规律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底水稠油油藏单井条件下隔夹层参数研究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采油“一井一策”全员效益目标的构建与实施
单井成本核算分析
夏店区块低恒套压下井底流压控制研究与应用
凝析气藏单井油气界面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