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一带一路”明珠更夺目
——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建设追溯

2019-02-26李春辉袁莲姚民

石油知识 2019年1期
关键词:催化裂化炼油厂业主

■ 李春辉 袁莲 姚民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30日16时30分,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项目二期工程催化裂化装置115%设计负荷性能测试顺利完成。这表明,这项地处丝路古镇的“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中国石油海外最大炼油项目成功实现达产目标。

PKOP炼油厂全景

明珠闪耀丝路古镇

奇姆肯特炼油厂是哈萨克斯坦三大炼油厂之一,2005年中方参股后,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实行对等管理。2014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实施战略对接的框架下,启动现代化改造,以改变生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导致的原油加工深度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等现状。

装置与晚霞同辉

哈萨克斯坦政府将奇姆肯特油厂现代化改造项目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列入国家级重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被认定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有限公司(CPECC)以EPCC(设计、采购、施工、开工)模式承担项目建设。一期工程异构化联合装置于2017年6月30日成功投产,油品质量由改造前的欧Ⅱ标准直接升级至欧Ⅳ、欧Ⅴ标准,在哈萨克斯坦三大炼油厂中率先进入绿色环保行列。哈国各大媒体均在重要位置或黄金时段给予详细报道。2018年8月15日,二期工程各工艺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当月,哈国政府即宣布国内汽油实现自给自足,并着手协商向中亚周边国家出口汽油。

现代化改造让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奇姆肯特炼油厂成为哈国炼化界的实力和颜值担当。在一期工程可生产高标准成品油的基础上,二期工程使炼油厂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轻质油收率由原来的56%提升至80%。新建2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采用世界先进的贝尔格(BELCO)烟气脱硫技术;1.5万吨/年硫黄回收装置,采用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的CPS硫黄回收工艺,仅此两项,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1万吨。改造后的污水处理装置,采用超滤反渗透技术,使得60%的工业污水得到回收利用,并较好地解决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臭气问题。同时,项目部与哈土大学和巴依舍瓦大学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培养当地管理人员52人;建立技能培训中心,培训当地操作工560人。项目对带动当地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十分深远。

经历风雨方显本色

作为中国石油在海外首个整体交付的大型炼油项目,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项目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

项目设计图纸总计3.86万A1标准张,是国内同类规模装置的2.44倍。与国内工程更为不同的是,项目涉及欧美、俄罗斯、哈国、中国等多种设计和生产制造标准,以及俄、哈、英、中四种工作语言。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探索和压力中前行。

对多标准研究不透彻和对多语言的不适应,以及产品质量大跨度升级等因素,使项目进展大大迟于预期。

“前两年徘徊不前,后三年奋起直追!”CPECC一位领导如此感慨地回忆说。

设计是龙头。必须从龙头抓起,带活全盘。首先是改变项目执行策略,“项目管理采取‘两段法’,设计阶段,第一现场放在设计院;建设阶段,管理重心放在施工现场。”随着这一理念的提出,项目总承包商、业主当地图纸转化审批院等各方人员,从四面八方集中到大连和青岛两个设计单位,所有技术要求全部反应到设计文件上,所有问题最大限度地解决在电脑前,一举扭转了“一周批不了一张图”的局面。

采购是保障。约13426台(套)设备、12万吨材料,总计1051个采购包,最长设备供货周期超过15个月。CPECC内部开设绿色通道,按照“少界面、短流程、超常规”原则,加快采购进度,一批又一批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施工现场,保障着施工进度的快速推进。

施工是关键。要把前期耽误的工期抢回来,并不容易。项目部创新管理模式,成立三个区域项目部,变一个大项目为“一拖三”,总分结合,齐头并进;创新施工模式,推广“橇装化预制”“无土化施工”“不落地安装”,缩短工期,保证安全。针对严寒酷暑天气,采取“夏天干两头,冬天干中间”等措施,与恶劣天气展开“田忌赛马”。

施工按进度跑开后,开工成为最大的考验。一期工程吸取国内炼油厂开工经验,开工队伍在设计阶段提前介入,开展“三查四定”,制定10余项应急预案、实景演练和退守方案。二期工程进一步总结经验,确保累计4000多项工程销项进展清晰、措施到位,最终实现绿色、环保、高质量开工——两个月开工时间内,累计减少火炬排放200吨,减少不合格产品约1200吨。

从一期工程投产开始,业主的信任与日俱增,并给予二期工程更为有力的支持。二期工程约为一期工程量的2.5倍,安装工作从开始施工到中交,不到一年时间,创造了同规模装置建设工期最短纪录。

众志成城金石可开

项目建设高峰期,人力投入达6990人(包括中方员工2575人、哈方员工4415人),设备投入达1750台(套),集中分布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新建厂区,蔚为壮观。

“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这是一句哈萨克民族谚语,也是参建各方发挥中国石油一体化优势,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圆满完成这一明珠项目的生动写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油国际中亚公司、奇姆肯特炼油厂中方业主,分别协调哈石油和哈方业主,在合同币种转换、减少MR文件审查数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7年7月31日,项目二期工程核心装置、年20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两器封顶

一期、二期工程合同签署后,突遇哈国货币坚戈大幅贬值。中油国际中亚公司多方推动和运作,2016年11月28日,CPECC与业主完成币种转换合同变更,将合同币种变更为美元,避免了因坚戈贬值导致合同额超过50%的汇率损失。

包括广西石化、宁夏石化公司,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大庆油建、大庆化建在内的13家中国石油企业参与了项目建设,大家众志成城,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宁夏石化公司炼油厂6名班子成员,有3名长期盯在开工现场。他们说,这已经不是项目本身的事,也不只是中国石油的事,这是国家的事,是“一带一路”的事。

通过这个项目,奇姆肯特炼油厂与广西石化公司结为友好炼厂,与宁夏石化公司结为对口技术支持单位;由兰州石化公司生产的昆仑牌催化裂化催化剂产品,首次出口到独联体国家。

高水平的一体化运作,为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项目画上了圆满句号。截至9月28日项目移交业主,累计实现1578万安全人工时,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8.76%;获省部级以上QC小组成果5项,技术专利成果4项;完成1300余项标准的收集、翻译和转换,形成了一套适应哈萨克斯坦市场的综合标准体系。

英雄无言默默付出

一个成功的项目背后,定有一批奉献者的默默付出。他们是工程师、采购员、操作工人,是出色的炼化技术专家和项目管理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石油人。

催化裂化装置安全联锁系统是装置核心设备的最后一道防线。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自控专业设计负责人张则鹏通过认真设计、严控组态、反复测试,顺利通过美国UOP专家的出厂验收。由于在中国实现了对该系统的设计和生产,费用由95万美元降至10万美元,同时大幅压缩了供货周期。

项目绝大部分设备、材料来自中国。56岁的CPECC催化裂化技术专家丁洪春两次带领业主专家团队,对广西石化、兰州石化等7家炼油厂使用的国产主风机、富气压缩机、三旋分离器等关键设备使用性能进行现场考察,打消了哈方业主对中国制造的疑虑。

CPECC第七建设公司承担了整个项目75%的安装工程量。一期工程异构化联合装置近4000吨钢结构安装工期被压缩到三个半月时间。铆焊队长张雷祥带领40多名队员每天工作13个小时,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项目移交业主当天,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站在现代化的中央控制室,兴奋地说:“这个项目是哈中两国元首共同推动的项目,是‘一带一路’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十分出色,中哈油气合作将继续向前推进!”

正是这一个个普通而又令人敬佩的中国石油工程建设者,亲手缔造了这颗“一带一路”明珠,推动着中哈油气合作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催化裂化炼油厂业主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催化裂化再生器壳体关键制造技术
美国环保署下令关闭加勒比炼油厂
德克萨斯州一些大型炼油厂可能需要数周时间重新启动
多参数协同优化方法在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应用
中科炼化420 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浅谈业主方对工程的项目管理
Evaluation of chitosan-anionic polymers based tablets for extended-release of highly watersoluble drugs
业主社区的兴起及其自主治理
浅析热裂化反应和催化裂化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