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榆中县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2019-02-24王志梅

营销界 2019年28期
关键词:榆中县全域旅游业

王志梅

一、榆中县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榆中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兰省之门户”、“丝路之要津”。现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点众多,独具特色,而且分布相对集中,有AAAA级旅游景区——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以积雪著称的马衔山旅游景区等,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同时榆中县在2016年已成功入围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榆中县现代农业蔬菜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榆中县蔬菜供应及时且充足。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高原夏菜种植范围已遍布甘肃省内的主要蔬菜产区,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量也日益上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高。2018年榆中县入选 “2018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2019年,榆中县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正在打造的千亩花海李家庄田园综合体,詹家营的生态观光采摘园等等,榆中县现代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财富,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蔬菜产业日益成为榆中县实现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

农旅融合是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兴业态,是基于全域旅游背景下产业融合的新发展趋势。榆中县旅游业的发展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境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种植采摘园内的杏子、草莓等各种水果种类丰富,田园综合体打造千亩花海,高原夏菜销往海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将旅游业与榆中县农业相结合,积极打造农旅产品,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 同时针对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对其进行改造,以此来推动榆中县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缺乏技术支撑

当地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对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对全域旅游的概念认识不到位。其次,发展高原夏菜的同时也需要配备专业化的相关人才与高科技技术支持,榆中县当地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农业种植只是沿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凭借以往经验进行农业生产。同时没有相应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现代种植技术应用较少,如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等等,普及率还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阻碍了蔬菜产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二)标准化、规模化程度较低

榆中县当地的农业种植大多分散经营,以一家一户为主体,土地面积小,种植和经营过程存在盲目性,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的质量难以把控,农民自身的种植、销售水平低下,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实现全方位的经营、销售以及产品的深加工。像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也是个人家庭独立经营,旅游合作组织建设匮乏,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规划。榆中县属于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并且时间较长,影响到了游客的出游率和当地的接待量, 旅游的天数会相应减少很多,小规模经营抗风险能力较低,更严重的是会影响经营者的利润以及潜在的开发积极性。

(三)乡村旅游产品内生动力不足

兰州市榆中县自身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地处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能够吸引游客的并不是钢筋水泥的豪华建筑接待设施,自身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才是吸引游客前往的主要动力。榆中县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较低,很多游客的旅游活动只是走马观花、喝茶打牌式的传统旅游行为,旅游活动的吸引力较低,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都较低,并且产品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内涵以及更深层次的含义并未凸显,只是停留于产品表面。旅游产品种类单一,产业融合内生动力不足,也没有将旅游与快速发展的农业很好的结合起来。

(四)旅游接待设施建设落后,服务人员素质较低

榆中县地处西北偏远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速度,许多地区的道路、交通、游客接待中心、厕所、停车场以及公共场所的接待设施老旧磨损。如官滩沟的道路还只是村级道路,路面狭窄,大型车辆较难通过,遇到下雨天道路难以行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的可进入性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旅游满意度下降,重游率降低。其次,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为低下,旅游接待服务人员多为当地的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较低,旅游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三、促进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技术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全域旅游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和认识旅游与农业的结合能够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让居民对旅游的认识深入人心。其次,应该对当地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的居民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政府部门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对当地居民进行种植技术及营销方面的培训,能够让农民自己也能感受到专业化培训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发展旅游,也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还要鼓励当地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为他们提供就业的平台,扶持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还要给予优惠政策,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前来,共同构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蓝图。当地居民有的只是劳动力,政府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与人才的保障,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为乡村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二)加强农业与旅游合作组织建设

政府部门推进专业化服务和规模化经营,引导和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建立乡村旅游发展合作组织,增强其抵御旅游市场风险的能力。政府部门要引导村民将闲置的土地或者房屋以租赁或投资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组织,在这其中,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自愿方式入股。对于合作组织的管理及控制,以相关企业或政府部门来同意经营管理,避免出现多头控股,多方管理的局面。

(三)深挖产品内涵,丰富产品内容

榆中县旅游资源丰富,要使旅游业与农业更好的融合发展,就必须立足于当地的地域特色,凸显榆中县特有的民俗资源和风土人情,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元素,打造农旅产品。建立生态采摘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产品的种植、采摘以及加工制作,亲身参与农事活动的过程中,住农家院、做农家饭、赏农家景,能够让游客远离繁华大都市的喧闹,享受身心的放松与宁静。

其次,打造特色旅游农产品,延长产业链,开发新的旅游纪念品,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加工,对其赋予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或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情,赠予游客一些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种子,吸引游客购买当地的土特产品,让游客在旅游活动结束之后还能带着旅游纪念品返回,由此也算是对榆中旅游业进行了宣传。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服务标准

要想富,先修路。发展旅游首先要对当地的交通、道路条件进行改善,提高景区交通的通达度和游客的可进入性。其次,对于旅游供应和接待设施进行改造,对供应不足的设施增加购买和修建力度,对于厕所、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进行相应的修缮和整改,确保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给游客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最后,要着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从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在标准化的前提之下做到个性化的服务,对于从业人员当中出现的不文明、不礼貌现象,要加大惩处力度,要让游客感受到文明富有朝气的美丽乡村。

总结: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多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强化政府政策支持,加强科技支持,规范引导,做好农民的培训工作,加快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榆中县全域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榆中县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民参与度调查研究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甘肃省榆中县农村居民社会经济状况与高血压关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