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州旅游产业融合策略研究

2019-02-24赵延君崔娜张晓霞

营销界 2019年28期
关键词:沧州旅游业工业

赵延君,崔娜,张晓霞

随着游客需求的变化,单纯的观光型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旅游业资源和其他行业资源的共享与融合,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业运营新模式,谋求旅游业和其它相关行业的共生共赢,是目前旅游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将成为沧州旅游业取得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沧州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一)沧州旅游资源丰富

沧州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自然资源如京杭大运河景观带、南大港湿地、任丘白洋淀等;文化资源如铁狮子、文庙、清真北大寺、东光铁佛寺、献县汉墓群、河间蜀府、盐山千童祠、青县盘古古庙等。另外,众位沧州历史名人,如《四库全书》总编撰纪晓岚、晚清重臣张之洞、抗日英雄马本斋等都给沧州旅游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沧州旅游名片效应增强

近年来,沧州市各级政府、旅游业从业人员等各方力量通过对沧州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整合与传播,“吴桥杂技”、“沧州武术”、“肃宁裘皮城”、“青县大司马特菜基地”等旅游名片传播效应增强,京津游客数量增加。但就总体而言,沧州仍属于旅游输出型城市,即沧州居民外出旅游人次仍超外地居民来沧旅游人次。

(三)沧州旅游产业融合初现

在沧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同行业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旅游业和农业的融合上,表现形式为农产品花季赏玩(典型代表为沧州泊头梨花节)、农产品采摘节(此类形式较多,如黄骅冬枣采摘节、种植基地草莓采摘、青县大司马特菜采摘等)、农家乐(目前沧州地区尚无品牌效应较强的农家乐代表)、休闲农业(沧州市郊部分企业正在打造休闲农业园区)等,旅游业和工业及其它服务业的融合相对较少。

二、沧州旅游产业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的统筹引领作用有待加强

城市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及产业间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多部门统筹联动,非一己之力能为之。因此,凸显政府部门的统筹引领作用,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切实贯彻执行,沧州旅游产业融合方能取得可预见性成果与突破。

(二)旅游业和农业的融合深度不够

目前,沧州旅游业和农业虽有融合,但融合的深度不够,具体表现为农业旅游产品表现形式单一,体验感较弱;缺乏主题鲜明,能够凸显沧州本地农业特色的旅游线路设计;沧州土特产在农业旅游中活跃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旅游业和工业的融合仍属空白

沧州旅游业和工业的融合仍属空白,但一些工业企业具备开展工业旅游实践的资源储备,如河北三井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具有酿酒工艺介绍、酿酒工具展示、企业历史文化和商品展示、白酒品尝与购买等多环节的参观路线设计能力,此类参观路线经过进一步设计打造,极易转化为工业旅游产品向市场输出。

(四)旅游业和其它第三产业的融合方式需拓展

旅游业和其它第三产业的融合由来已久,在典型旅游城市的实践也较为丰富,但在沧州地区表现为融合方式单一,融合产品的开发不能满足日益崛起的旅游市场的要求。

三、沧州旅游产业融合策略

(一)加强政府部门的统筹引领作用

1、形成沧州旅游发展与产业融合联动机制

不同产业间融合,顶层设计非常重要。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旅游局、规划局、各产业管理部门、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以形成产业融合联动机制,在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规划、项目考察设计及实施方面发挥引领及协调作用。

2、规范制度制定执行,调动旅游发展主体活力

产业融合的推进,既不能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引领和推进,更少不了企业的参与。因此,政府部门要把对企业参与产业融合的支持写进制度里,体现在行动中,反映在效果上,最大程度激发企业对产业融合的实践与尝试。

(二)促进旅游业和农业的深度融合

结合沧州农业资源及目前旅游业和农业融合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促进沧州旅游业和农业的深度融合:

1、整合农业旅游项目

可以将农业观光、蔬果采摘、农耕体验、民风民俗及节日庆典等活动有机组合,将农业旅游的“乡土”气息更浓厚、更立体的展示在游客面前,体验感有望大幅提升。

2、开发主题明确的特色旅游线路

整合沧州本地优势农业资源,打造若干条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凸显沧州农业旅游的“土”、“特”色。比如沧州黄骅地区临海,海洋资源丰富,可以开发“赶海人家”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以出海游玩、抓海鲜、吃海味为核心元素;青县地区果蔬种植闻名京津冀,号称“京津菜篮子”,可开发“餐桌上的美味”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以蔬果采摘、烹饪示范、品农家菜、赏民风民俗为主要内容;沧州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民间不乏高手,因此可开发“寻访武林大师”为主题的旅游线路,集探访(坐马车)、睹大师风采( 武术展演)、拜师学艺(拜师礼仪、睡土炕、吃农家饭、苦练功)、学成验收(拍照留念)等活动于一体。

3、提升土特产与游客的全方位接触

旅游的核心产品为“体验”,具有即时消费的特点,除了照片和回忆,能持续发挥影响作用的就是土特产了,因此在农业旅游中,要着力打造土特产这张名片,力争达到游客还未来时“先闻其声”,来之后“跃跃欲试品其味”,临别时“欢喜买回家”,回家后“回味无穷仍复购”的效果。为此,一方面需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搭建推广和销售平台;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土特产的深加工,方便游客购买、携带和保存。

(三)探索旅游业和工业的融合模式

纵观国内工业旅游现状,食品制造业、药品制造业(尤其中药)及日用品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实践较多,有些已取得不俗的成绩。究其原因,以上所列行业与游客日常衣食住行联系紧密,可以切入的体验角度多,由此形成的体验效果也就更加强烈。

截至目前,来伊份零食博物馆(上海)、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啤博物馆,山西东湖醋园,溜溜果园“青梅小镇”(江西芜湖),洽洽万亩葵花园(新疆北屯市周边)、东阿阿胶小镇(山东聊城)、可口可乐博物馆(厦门、北京、成都、上海)、蒙牛工业旅游景区(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工业旅游项目已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可以为沧州的工业旅游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基于此,结合沧州的食品制造业情况,如白酒行业、红枣加工行业等,将休闲、高科技元素融入工业旅游中,用情怀讲好工业行业、工业企业和工业产品的故事,构建一个“可观(景观)、可玩(参与)、可学(知识)、可购(购物)、可闲(休闲)”的工业旅游生态,或将为沧州旅游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创新旅游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融合方式

旅游业是一项带动性、融合性特别强的产业,各行各业一旦与旅游融合发展往往会催生出新型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协同发展。盘点沧州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可在以下方面加大探索实践的力度。

1、旅游+教育

教育行业与旅游的融合并不少见,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亲子教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可能成为“旅游+教育”的下一个突破口。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投入由传统的抓书本知识的学习,向自然、科学、社交、体能锻炼等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多维教育迅速转变,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将教育元素和旅游元素进行内容的深度整合和形式的不断创新,面向家庭开发具有“学玩边学”特点的旅游产品及旅游综合体或将成为未来旅游企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2、旅游+文创

目前除了沧州的杂技文化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运营体系,其它典型的区域性文化元素如诗经文化、运河文化、武术文化等仍然缺少体系化的开发、整合与运营,丰富的文化元素缺少了展示风采的稳定性平台和载体。比如,可以由政府牵头,尝试饱含沧州文化元素的舞台剧开发,定期在当地大剧院演出,也可作为一个旅游元素嵌入沧州其它旅游项目。

3、旅游+养生养老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及新型养老模式的不断探索,融休闲、养生、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有望成为旅游业下一个发展重点。该类项目在沧州尚无规模化运营,可借助专业资讯团队对该类旅游项目进行顶层设计和运行监管,届时,不仅可以满足沧州本地消费者的需求,也可吸引到京津游客。

猜你喜欢

沧州旅游业工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工业人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