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市乡村绿色发展研究

2019-02-24武文敏

营销界 2019年28期
关键词:商丘市生态农业绿色

武文敏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对绿色发展而言,国外学术界主要关注的是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早在两百多年前,部分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就已着手开始研究经济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了,他们认为发展经济必须要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范围,否则,资源和环境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反作用。20世纪80年代,奥康纳提出了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理论,这一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相关探究,他认为资本的高度积累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消耗和衰竭,全球性的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会加剧生态的不平衡,这种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对人们来说会成为一种灾难。

(二)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绿色发展的整体系统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模式中早已蕴含了绿色发展的思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显现,刘燕华(2016)认为,我国广大乡村若不再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会面临巨大的环境挑战。他认为乡村应坚持绿色发展,而乡村绿色发展需要以低碳技术、循环技术和生态技术来作为基本发展基础。唐啸、胡鞍钢(2016)认为乡村发展的核心是“绿色发展”,要进行绿色发展就要实现乡村资源要素的绿色重组,实现绿色跨越式发展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与“天人互益”这三大发展目标。

二、商丘乡村绿色发展现状

(一)农业生产现状

不合理和不规范的使用化肥、激素、农药、农用地膜等农业投入品是乡村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商丘市农村地区的耕地都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种植,没有实现大规模化的种植。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很难科学规范的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长期不合理并且大量使用农业化学品不仅造成了浪费并且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在进行液体农药的喷洒时,作物表面能够附着的农药是有限的,当喷洒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反而会造成作物附着的农药量降低。大部分的药剂会直接洒落在土地上,这些药剂随着雨水流入河道,造成河流和土壤不同程度上的污染。剩下的药剂则会洒落于空气中。而另一方面,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不仅无法达到增收丰产的目的,还会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破坏土壤微生物生存,导致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业生产。而且农药化肥的残留物会不同程度地渗入到农作物中,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反季蔬菜出现在人们餐桌上,为了保证反季蔬菜的生长,大部分村民会选择使用农作物地膜覆盖种植技术。虽然地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但地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在土壤中极难分解并且很难进行残膜回收。这势必会给乡村带来不同程度的“白色污染”。

(二)乡镇企业生产问题

近年来,商丘市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逐渐壮大,乡镇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发展推动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污染下乡”,对乡村环境的危害逐渐显现。乡镇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差,缺乏资金购买排污治污设备,生产产生的“三废”直接排放造成了周边环境的污染。

在商丘市大部分乡镇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技术密集型产品少,其产品多为农副产品,同类农副产品中可替代性强,因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缺乏竞争力。另外最早一批乡镇企业在最初成立时,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厂房大多占用的是耕地,一方面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造成了耕地周围的环境污染。

(三)绿色旅游开发问题

当前商丘市乡村旅游虽然遍地开花,但是开发模式较为单一,缺乏精品。在开发方面还是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如生态旅游度假村,休闲农业旅游等可以带来很好经济效益的产业,而忽视了对如木兰故里、庄周故里、黄河故道等富有当地传统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为三商之源,商丘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火文化、商文化、商宋文化、汉梁文化、孔祖文化等灿若星河,商丘市旅游发展中,忽略了对文化旅游业的传承与开发。

商丘市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大多依赖于当地农业资源,其地域文化特色得不到彰显,景区缺乏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娱乐方式。总之,就地方旅游而言,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是相似的,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没有围绕地方特色发掘创建自己的文化品牌,辨识度不高。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也无法很好的吸引外来游客,在国内激烈的旅游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此外,旅游景点的服务人员大多没有接受很好的岗前培训,整体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配套的娱乐设施还不十分完善。另外,由于商丘市乡村旅游大多是以如观光果园、生态度假村等专项旅游产品的形式出现,与其它景区的结合程度并不高,并且产品类型单一,缺乏精品。而且这些旅游产品的投资人多为外商,景区管理人员大多不是当地居民,因此旅游收益的主体并不以当地百姓为主。

三、商丘乡村绿色发展路径选择

(一)加大“以人为本”乡村绿色发展文化建设投入与宣传

加强“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理念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大基础性文化建设工作。在乡村公益性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在城乡文化政策的调整与建设方面,政府要注意把文化建设重点从城市转移至乡村,在资源配置方面,还要给予乡村更多、更好的文化资源。关注乡村基础性文化建设,设立贫困乡村文化专项基金,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加强乡村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

在绿色文化宣传方面,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办板报、开展相关讲座等方式来加强绿色发展在居民和乡村企业间的传播,进而引导村民传统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培养人们识别绿色产品的能力,从生活中小事做起,逐渐培养人民的绿色发展意识。引导乡村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变,树立企业任何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绿色发展意识。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发展生态农业,培育乡村绿色品牌

生态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方向。发展生态农业首先要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改善农业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商丘市各乡镇可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建设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例如虞城县科迪食品集团,依据自身产地优势,对农副产品深加工,大大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依托,走出了一条种、养、加结合和工农一体化道路,提高了企业效益,同时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商丘市的有些乡村地区已开启了如“猪—沼—菜(果)”模式、“水肥一体化”等综合模式。发展成为集科技示范种养结合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体系。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要特别注重培育农业品牌,打造好“绿色食品牌”。以产业开发品牌,以品牌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开展绿色供应链提升品牌效应,使商丘的乡村农业产业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2)发展生态工业,淘汰落后传统工业

商丘市乡村发展生态工业,首先要转变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的传统发展理念。生态工业的发展要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助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杜绝传统工业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过度开采浪费资源的现象,这就要求要合理的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以与所处的生态自然结构相适应。最后,要摒弃传统工业“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以期做到“原料-产品-废料-原料”。

猜你喜欢

商丘市生态农业绿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绿色低碳
商丘市工程建设项目“双流程”并联审批成效显著
商丘市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五年工作综述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趁墒追肥保丰收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