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下肢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2019-02-22陈仕胜高宇叶雯霞任发亮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皮肤科350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40004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梭形皮肤科皮损

陈仕胜 高宇 叶雯霞 任发亮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育英儿童医院皮肤科 350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4

患儿女,6岁,因左小腿外侧结节2年就诊。患儿家长2年前发现患儿左小腿外侧出现1个淡红色绿豆大小皮肤结节,无明显痛痒感觉,结节逐渐增大。半年前结节直径增至1 cm左右,周边新发2个绿豆至黄豆大小淡红色结节,近半年结节体积逐渐变大。患儿体健,皮疹局部无昆虫叮咬和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扪及。皮肤科检查:左小腿外侧见3个淡黄红色结节,黄豆至蚕豆大小,表面光滑,质地韧,3个结节之间有粘连,基底活动度差,无压痛感(图1)。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萎缩,真皮深层及脂肪层可见大量梭形排列、呈漩涡状、编织状的成纤维细胞,病变组织界限不清。细胞有明显异形性,呈梭形或不规则状,可见大量肿瘤细胞侵入脂肪组织,呈蜂窝状,见少量巨细胞,核分裂象少见(图2)。免疫组化:波形蛋白、CD34阳性,S100阴性,Ki-67 10%~15%。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治疗:手术局部扩大切除,切缘距病变边缘2 cm,深度至深筋膜。

图1 患儿左小腿外侧3个黄红色结节,表面皮肤粘连,边界欠清

图2 皮损组织病理2A: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层、皮下组织见大量核大梭形的成纤维细胞(HE×4);2B:皮下组织中可见大量肿瘤细胞,侵入脂肪组织,呈蜂窝状(HE×40)

讨论隆突性纤维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皮肤肿瘤,起源于真皮中具有多方向分化的间质细胞,表达CD34,常见于成年人,易原位复发,极少转移。肿瘤常表现为结节、斑块、丘疹,好发于躯干,特别是前胸、腹部,发生于四肢的少见[1],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偶见轻度疼痛。发生于儿童的DFSP罕见。本例患儿皮损表现为3个融合性淡红色结节斑块,结合组织病理与免疫组化确诊DFSP。对于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需要行COL1A1/PD-GFB融合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DFSP治疗的金标准是Mohs显微外科手术切除[2],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没有条件开展Mohs手术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扩大切除,手术切缘建议距肿瘤边缘2~3 cm,深达皮下脂肪全层甚至到深筋膜[3]。术后密切随访。本例患儿行局部扩大切除术,目前随访中。

猜你喜欢

梭形皮肤科皮损
皮肤科专业基地骨干师资对皮肤科专科体格检查的认知调查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铸钢件和梭形斜柱逆施工技术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